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定义:(p2-4页)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教育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其次,教育中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互为前提、密不可分。

再次,教育活动有动力性,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和养育行为不能被称为教育。

最后,教育活动有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1)社会角度:广义的,凡是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指思想教育活动。

(2)个人角度:成功的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教育要素:(P5―6页估计会有辨析题--受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区别辨析)(1)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主要指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或教育意图的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2)学习者:学习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是指将教育对象看成比较被动的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教育者教育的人,而学生是指身心两方面还没有成熟的人,相比而言学习者是一个能够更加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的词汇。

学习者的特点:第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第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

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这是提出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原则的重要基础。

第四,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教育形态的划分标准:(1)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衍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2)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3)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5.教育的起源(简答题和选择题)(1)神话起源说:是错误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优点: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的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转向科学解释。

缺点: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4)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简答题形式p5-15)(1)农业社会的教育:A.古代学校的出现B.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离(2)工业社会的教育: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C.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D.教育的复杂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信息社会的教育:A.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B.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C.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D.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和全纳教育的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7.教育学的萌芽p16-18(1)《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3)教育学的独立标志性事件: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和范畴,有了严谨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教育学家和教育著作,出现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4)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5)洛克《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6)卢梭《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7)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结合(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他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教育学的发展---选择题形式p19-21(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观点: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究教育缺陷:像教育目的这种涉及价值的判断和选择的问题就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观点: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缺点:思辨气息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一味地夸大了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其普遍规律的存在(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观点:教育即生活,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缺点: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观点: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教育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联系(5)批判教育学:弗莱德《被压迫者教育学》9.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价值(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观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的概念:就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能够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尤指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教育功能的特征:(1)客观性,教育功能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由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教育功能为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社会性,教育功能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多样性,教育对社会方方面面的作用,决定了教育功能的多样性。

(4)整体性,教育功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不能随意割裂,更不能为凸显某一种功能而人为的压制另一种功能。

(5)条件性,符合教育自身的规定和规律,需要现实提供适合功能发挥的条件。

教育功能的类型:p30-35(1)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是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本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派生功能是由教育的本体功能所引发出来的功能。

(3)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客观结果与主观预期相符合的情况,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待,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之相符合的功能,隐性功能是指事物发展的结果不在预期之中,是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教师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保守功能和超越功能,保守功能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承继性,表现出教育重复、封闭、保守的一面。

超越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的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

4.教育的个体发展定义:是指个体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生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影响因素:个体的发展既收到先天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收到后天因素的影响。

(1)个体自身因素:遗传素质、成熟、个体发展水平、个体发展的自觉性(2)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活动因素:外部活动、内部活动5.成熟的定义: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指机体及其各组成系统、器官在形态与机能上达到完善的程度。

成熟对个体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成熟只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的发展还是一个自觉自为的过程。

6.“染于苍则苍,染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辨析题7.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p36-45(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A.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B.提升个体发展的速度C.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D.唤醒个体生命的自觉(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表现:A.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第一,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第二,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第三,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

B.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第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第二,教育促进个性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第三,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效发挥条件:p46(1)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2)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3)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9.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表现(1)教育的政治功能:A.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B.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C.教育推进社会走向民主(2)教育的经济功能:A.教育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B.教育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C.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3)教育的文化功能:A.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B.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C.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D.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4)教育的其他社会发展功能:A.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对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都具有重要作用。

B.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对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起积极作用。

C.教育的社会成层功能,教育经历决定学历,学历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

第三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意识性、意欲性、可能性、预期性2.教育目的类型(选择题形式p66-75)(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2)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3)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4)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