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

【初中文言文三步思维法】初一文言文50篇精炼初一语文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三步思维法:第一步:快速阅览答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阅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无论是看到课内还是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文言文阅读文段有的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的是了一篇“草书大王”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所以,我们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同学们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思维千万别停下来而作考题的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第一次要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二次再针对问题细细阅读;做到“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初一文言文50篇精炼(之一部分:1-18)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2.翻译下列句子:(1)此何字也(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3.作者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1.给上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解释加点的词:及其家穿井()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3.翻译句子;(1)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六、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⑤父怒挞之⑥曷不听其所为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你从本文中感悟到了什么七、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八、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仕:( 2 ) 席上食菱食:(3)欲以去热也以:(4)欲以去热也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九.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难:(2)幸尚宽,何为不可幸:(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为:(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_。

3.翻译“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十.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居:(2)如入鲍鱼之肆肆: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十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十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十三、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十四.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内容。

这个成语应该是:十五.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译:(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译: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