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3、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5.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
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活动中的感性显现。
他是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社会美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大方面。
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6.综合艺术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它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优美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
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
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8.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9.直觉说“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
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
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10.生活艺术化“生活艺术化”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倡导的一种审美文化观点。
梭罗认为,单纯的知识算不上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形成智慧。
美好的生活不是通过积累知识和占有财产而达到的,只有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锐感受才能达到。
他提倡审美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二、简答题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要点:①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
(5分)②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分)③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
(4分)④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3分)2.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案要点: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3.如何在喜剧中“寓庄于谐”?答案要点:(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
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
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
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
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4.简述喜剧艺术的审美作用(1)喜剧艺术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了审美需求,激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喜剧引发的笑声,能够成分展现人们的优越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喜剧中的讽刺作为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敌人的反动、腐朽、伪善,揭露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习惯势力及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增强人们与丑恶现象和错误现象做斗争的力量和志气。
5.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提高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
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第三,培养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
第四,塑造完美人格。
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6.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答:(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7.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答:(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8.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答:(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a.人生的意识。
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
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
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c.人生的价值。
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三、论述题1.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答: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
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一)人的外在美。
外在美是通过直观的外在形象体现的,能够给人直观的美感。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形貌美形貌美是指人的身材相貌的美,属于静态美。
形貌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它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意识和观念不断发展的结果。
大体上讲,人体的形貌是否美,可以从面貌、肌肤、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与配合、内在活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
2.服饰美服饰美是指人通过着装、发式、面部化妆修饰等产生的美感效果。
形貌是人的自然资质,服饰则是人的文化生成。
服饰美主要体现为服饰造型与人的形体及性格的和谐统一,服饰造型与所处的环境的和谐统一、服饰本身的色彩谐调、服饰配色与环境色调谐调四个方面。
3.风度美风度美是指人的风采和气度的美,主要通过人的言谈、举止来体现。
风度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的外在反映。
言谈举止作为人的精神的表现,是体现人物美的重要方面。
(二)人的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1.精神美精神美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人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丰富的美好情感和智慧、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等。
2.性格美性格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