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13电子技术2班时间2014年9月15日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
教会学生无论是在
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4、总结。
5、最后,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在家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开展一次家庭大清洁活动,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有关“预防登革热”资料:
一、症状体征
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
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
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
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
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
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
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
二、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
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
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
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