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景观尺寸

园林景观尺寸

围栏、栅栏设计高度
功能要求
高度(m)
隔离绿化植物
0.4
限制车辆出入
0.5-0.7
标明分界区域
1.2-1.5
限制人员出入
1.8-2.0
供植物攀援
2.0左右
隔噪声实栏
3.0-4.5
围栏/栅栏
围栏、栅栏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立面构造多为栅状和网状、透空和半透空等几种形式。围栏一般采用铁制、钢制、木制、铝合金制、竹制等。栅栏竖杆的间距不应大于110mm。
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W<1.20m。
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i<8%;
园路最大纵坡:i<4%;
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i<5%;
轮椅坡道一般:i=6%;i<8.5%;
人行道纵坡:i<2.5%。
无障碍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
坡度:1:201:161:121:101:8
照明分类
适用场所
参考照度
(Lx)
安装高度
(m)
注意事项
车行照明
居住区主次道路
10-20
4.0-6.0
灯具应选用带遮光罩下照明;避免强光直射到住户屋内;光线投射到路面上要均衡。
自行、停车场
10-30
2.5-4.0
人行照明
步行台阶(小径)
10-20
0.6-1.2
避免眩光,采用较低处照明;光线宜柔和。
园路、草坪
花坛、围墙
30-50
标志、门灯
200-300
安全照明
交通出入口(单元门)
50-70
灯具应设在醒目的位置;为了方便疏散,应急灯设在侧壁。
疏散口
50-70
特写照明
浮雕
100-200
采用侧光、投光和泛光灯多种形式;灯光色彩不宜太多;泛光不应直接射入室内。
建筑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1)2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大于0.4米;(2)2.50米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3)3.50米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4)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大于3米。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1)2.50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米;(2)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
1.步行适宜距离:L=500.0m
2.负重行走距离:L=300.0m
3.正常目视距离:L<100.0m
4.观枝形:L< 30.0m
5.赏花:L=9.0m
6.心理安全距离:L=3.0m
7.谈话距离:L>0.70m
居住区道路:W>20.0m;
小区路:W=6.0~9.0m;
组团路:W=3.0~5.0m;
宅间小路:W>2.50m;
10-50
0.3-1.2
场地照明
运动场
100-200
4.0-6.0
采用向下照明方式,灯具的选择应由艺术性。
休闲广场
50-100
2.5-4.0
广场
150-300
装饰照明
水下照明
150-400
水下照明应防水、防漏电,参与性较强的水池和游泳池使用12伏安全电压;应禁用或少用霓红灯和广告灯箱。
树木绿化
150-300
可灵活布置
0.04
从住区分类上看,住区景观结构布局的方式
住区分类
景观空间密度
景观布局
地形及竖向处理
高层住区

采用立体景观和集中景观布局形式。高层住区的景观布局可适当图案化,既要满足居民在近处观赏的审美要求,又需注重居民在居室中俯瞰时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多层次的地形塑造来增强绿视率。
多层住区

采用相对集中、多层次的景观布局形式,保证集中景观空间合理的服务半径,尽可能满足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心理取向的居民的群体景观需求,具体布局手法可根据住区规模及现状条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以营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景观空间。
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m;
树池铸铁盖板:有1.2、1.5m规格大小和圆、方外型;
低栏杆:H=0.2~0.3m;
中栏杆:H=0.8~0.9m;
高栏杆:H=1.1~1.3m。
亭:H=2.40~3.00m,W=2.40~3.60m,立柱间距=3.00m左右。
廊:H=2.20~2.50m,W=1.80~2.50m。
棚架:H=2.20~2.50m,W=2.50~4.00m,L=5.00~10.00m,
立柱间距=2.40~2.70m。
柱廊:纵列间距=4-6m,横列间距=6-8m。
园路尺寸
•建园伊始,只要道路能达到生产、运输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次要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散步道为游人散步使用,宽1.2-2m
•台阶宽为30-38cm,高为10-15cm。
禁止踏入标志
草坪

廊以有顶盖为主,可分为单层廊、双层廊和多层廊。
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2.2-2.5m之间,宽度宜在1.8-2.5m之间。居住区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廊尺度控制必须与主体建筑相适应。
棚架形式可分为门式、悬臂式和组合式。棚架高宜2.2-2.5m,宽宜2.5-4m,长度宜5-10m,立柱间距2.4-2.7m。
栏杆大致分为以下3种:
(1)矮栏杆,高度为30-40cm,不妨碍视线,多用于绿地边缘。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2)高栏杆,高度在90cm左右,有较强的分隔与拦阻作用。
(3)防护栏杆,高度在100-120cm以上,超过人的重心,以起防护围挡作用。一般设置在高台的边缘,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扶手,设置在坡道、台阶两侧,高度为90cm左右,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必须设置扶手,以方便老人和残障人使用。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设高度0.65m与0.85m两道扶手。
中心绿地
名称
设置内容
要求
最小规格
(ha)
最大服务半径(m)
居住区公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和铺装地面等
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
1.0
800-1000
小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
园内布局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
0.4
400-500
组团绿地
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
道路:
道路名称
道路宽度
居住区道路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道路
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组团道路
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
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园路(甬路)
不宜小于1.2m
主要道路(车辆行使道路)宽7~10米
座椅(具)
(1)座椅(具)是住区内提供人们休闲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装点景观进行设计。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室外座椅(具)的选址应注重居民的休息和观景。
(2)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
树高
树池尺寸(m)
树池尺寸(m)
直径
深度
3m左右
0.6
0.5
0.75
4-5m
0.8
0.6
1.2
6m左右
1.2
0.9
1.5
7m左右
1.5
1.0
1.8
8-10m
1.8
1.2
2.0
木栈道由表面平铺的面板(或密集排列的木条)和木方架空层(2CM)两部分组成
一般为3-5cm厚,板宽一般为10-20cm之间,板与板之间宜留出3-5mm宽的缝隙。
次要道路(人行大道)宽3~5米
休闲小径或双人散步小道宽0.6~1.5米
园灯:由灯头、灯杆和灯座三部分组成灯柱高约3~5米
园桌:直径1000~1200高度700~750
栏杆:
低栏高0.2~0.3米中栏高:0.8~1米高栏高1.1~1.3米
栏杆具有拦阻功能,也是分隔空间的一个重要构件。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所,首先要充分考虑栏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突出其功能性和装饰性。常用材料有铸铁、铝合金、不锈钢、木材、竹子、混凝土等。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W=1.20m,
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尽端式道路的长度: L<120.0m,
尽端回车场:S>12.0mx12.0m。
楼梯踏步: 室内:H <0.15m,W >0.26m;
室外:H=0.12~0.16m,W=0.30m~0.35m;
可坐踏步:H=0.20~0.35m,W=0.40~0.6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