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抓关键词句进行批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例研究报告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问题,怎样谈自己的体会,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的提高内容。
通过近半年的课例研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批注式阅读。
以画、注、批为载体,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
关键词: 阅读能力关键词句批注一、课例研究的主题与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年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现代社会,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
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明。
指向于“读会”而不是“会读”,结果导致学生阅读兴趣、方法、习惯、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2、阅读教学的开放不够。
以设计好的静态的教学流程主导动态的教学进程,学生亦步亦趋跟在教师后面学习,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凸显;3、阅读教学的过程不真。
过分重视预设,敷衍生成,学生探究潜能无法释放,阅读难有高峰体验,对话流于形式,淹没了学生的才情,冰封了学生的智慧,个性得不到彰显;4、阅读教学的对接不畅。
割裂阅读和表达之间的联系,言语活动介入不够,语用经验不能建立,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升;5、阅读教学的延伸不足。
课文教完了事,不去有意识地唤醒相似联系,选择课内外文章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内在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上述弊端用钱正权老师的话说就是:“目标一元化,过程同步化,评价标准化。
这些‘统一’的东西像一根无痕的链子束缚着孩子的心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问题,怎样谈自己的体会,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的提高内容。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中段课堂教学中如何抓关键词句进行批注》课题。
二、课例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一)过程:1、准备阶段(2013年9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13年10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围绕课题深入研究学习。
3、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深入课堂开展课例研讨、学术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教学案例,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4、总结推广阶段(2014年1月)采用年级语文教研组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组织推广。
(二)方法:1、行动研究法。
通过筛选和研究来自批读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不断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
2、调查法。
一是调查小学语文教学批注的现状,去粗取精,确立新的生长点。
二是通过调查总结筛选诗意教学中的新点子,新做法,进而用于指导实践。
3、文献研究法。
多学科、多角度地开展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4、案例研究法。
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个体案例的解读、对比来调整研究的思路,测试研究的成效等。
5、经验总结法。
组织和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诗意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
三、课例研究的过程与改进(课堂片段实录、问题诊断及改进方法)(一)第一次教学片段实录、问题诊断及改进方法主要展示片段: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批读方法明白橡树骄傲自大的原因。
主要观察点:抓关键词语进行批读,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片断实录】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怎样的一棵橡树呢?生:骄傲师:它这么骄傲是因为什么?自读1段,找一找它骄傲的原因,运用学过的批读方法进行批注,把你的体会、感受写下来。
生自读,并动笔批读师:谁来给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生1:我找到了“遮天蔽日”,从这个词语我知道了这棵橡树很高大。
师: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遮天蔽日”吗?生1:遮天蔽日就是这棵橡树的枝叶茂盛,把天都遮住了一样。
师:说的很好,还有谁再来交流?生2:我还知道“粗壮高大、挺拔威武、亭亭如盖”。
这些词语也说明橡树高大。
师:橡树骄傲的原因是因为自己长得很高大。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段,感受橡树的高大。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段,回顾一下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总结学习方法:读文段、找关键词句、悟感受、批体会。
)……[课堂发现]可取之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运用已学过的批读方法进行学习,并重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体会出橡树骄傲的原因,并及时的总结了这段学习方法,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问题发现:在教学时,没有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批读方法进行回顾,也没有具体要求学生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批读,让学生的批读处于一种模糊之中。
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后,教师没有对词语进行归类,没有清楚的告诉学生,这类词语就是描写橡树外形特点的。
原因诊断:1、教师重点放在了抓关键词批读方法上,但忽略了学生已有的批读方法。
2、教师没有把握住对词语的分类,导致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不明确。
改进建议:在抓本课重点批读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已学过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一并进行运用,强化学生对批读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中要及时的对词语进行分类,让学生明确词语的用法。
(二)第二次教学片段实录、问题诊断及改进方法主要展示片段: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批读方法明白橡树轰然倒塌的原因,以及体会橡树骄傲自大的情绪。
主要观察点:抓关键词语进行批读,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课堂实录】……师:如此高大挺拔的橡树最后却轰然倒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学生以四人为一合作小组,按照学习批读文的方法批读课文的2-5段:课文哪些词句体现了橡树的自高自大?请找出来作上记号,从这些词句中,你觉得橡树怎样?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批注在旁边。
生四人小组开展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哪个小组先跟大家交流、回报。
生1:从“命令”感受到了橡树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对其他树木发号施令,它很厉害,自大。
师:你能用命令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吗?生1读这个句子。
师:他读的怎样,谁来评一评?生2:有一点命令的口气,但不够霸道。
师:你能读一读吗?生2读句子。
全班齐读句子。
师:还有谁愿意跟大家交流?生3:我从“轻蔑”体现了橡树的傲慢无礼。
生4:我“妄自尊大”“不可一世”“斩尽”等词体会橡树的唯我独尊、目空一切。
师:什么是“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呢?(理解词语)生4:“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就是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没有人有自己厉害。
师:你能读出“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的感觉吗?生4读句子。
生5:从“大声喊”感受到橡树变得脾气暴躁,目空一切。
生6:从“丑陋”、“收拾”两个词可以看出橡树心胸狭窄、唯我独尊。
生7:从“脾气越来越大的橡树”、“橡树并没有就此罢休”、“大吵大闹的橡树把它周围的树木都一棵棵斩尽了”体会出橡树思想上一天天发生着变化,骄傲情绪也与日俱增。
师:同学们都能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到橡树的傲慢和不可一世,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5段,读出橡树妄自尊大的样子。
……[课堂发现]可取之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来体会出橡树傲慢的样子,并通过读来再现橡树的傲慢。
在学生抓出关键词后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解。
问题发现:在教学时,学生在抓住关键词后,教师没有对词语进行归类,由着学生根据自己抓的关键词体会,没有引导学生从一类词体会后,又从另一类进行体会,如“命令、大吵大闹”是从说话的语气方面,而“轻蔑、傲慢”又是从神态方面等。
原因诊断:教师抓住了教学目标,但没有把握住对词语的学习,导致学生整篇乱抓,没有按一定的线索,整个过程显得很凌乱。
改进建议:在教学前要认真地研读词语,并对词语进行分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词语的类别,并要为学生理出线索进行学习,不要整篇乱抓。
四、课例研究总体小结与反思(一)研究收获:1、通过本次课例研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批注式阅读。
以画、注、批为载体,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
学生先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再圈出或用其他符号标记出关键词;最后在旁边批注的文字是学生阅读后的体会、感受、个人观点。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疑、所悟、所得等简明扼要地写在文本相应的空白处。
“画、注、批”不仅是用眼睛读书,还是在用心、用脑,用手一起读书。
学生的批注是课堂生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真切对话的桥梁。
2、学生初步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的方法。
通过这两次教学,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再推敲哪些词语是关键词,然后抓住这些词句由浅入深地理解,并能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在这次课例研究中,我们根据课标的相关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着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的能力。
切实贯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
借鉴了“关注阅读细节,品味文字精美”的批注式阅读法。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1、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词句,不能从文中把这些最能表达作者情意的词句找出来。
这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提出的问题表述清楚,尽量让学生明白到文中去找怎样的词句;同时要交给学生分辨的方法。
2、学生找到了相关的词句,理解不透彻,或者批注得混乱,以致交流的时候又说不清楚。
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一步一步地交给学生方法: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在句中写出了什么)——结合句子,这句话写出了什么,或者强调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我从中感受到什么?这样由一个字、一个词扩展到一句,层层剥解,才能有效地感悟到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
3、在学生交流了自己的批注和感悟后,要引导学生二次、三次批注,补充完整,也能引导更深层次的感悟。
参考文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