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本草纲目中本区常见中药材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葱白【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10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服。

2.生【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

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

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生皮:性味凉。

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

用量5-10g,煎服。

二、辛凉解表药1.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花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等【药理】1、抗病原体作用。

2、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煎服或入丸散。

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注意事项】无野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

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

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2 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或甘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

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项强痛。

【成分】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大豆甙、大豆素、根素等。

【药理】1、解热作用2、降压作用3、扩心冠脉4、增加脑血流量5、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6、根煎剂小鼠口服有避孕作用;能使正常家兔血糖先升高继而降低。

【用法用量】10-20g。

煎服或入丸散。

止泻宜煨用。

【注意事项】无3.薄荷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归经】辛,凉。

归肝、肺经。

【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等。

【药理】1、薄荷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搔痒等。

2、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2-10g。

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肺虚咳嗽,阴虚发热不宜用。

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宜多用,因本品有退乳作用。

4.桑叶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脾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昏头痛,目赤昏花。

【成分】含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素等。

【药理】1、高浓度水煎剂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2、有降血糖作用。

【用法用量】5-10g。

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注意事项】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夏枯草本品为唇行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能】清肝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主治】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疠,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症。

【成分】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齐墩果酸、熊果酸、芸香甙、生物碱,水溶性盐类(68%为氯化钾)【药理】1、降压作用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煎服或熬膏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忌用。

---------------------------------------------------------------------------------------------------化痰止咳药一、止咳平喘药杏仁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成分】含苦杏仁甙、苦杏仁油、苦杏仁酶、蛋白质和各种游离氨基酸。

苦杏仁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药理】1、杏仁服后,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后产生氢氰酸。

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达到镇咳平喘的功效。

2、苦杏仁油有驱虫、杀菌的作用。

【用法用量】3-10g。

宜后下。

【注意事项】有小毒,勿过量;婴儿慎用。

若中毒可用亚硫酸异戊酯与硫代硫酸钠综合治疗而解毒。

枇杷叶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性味归经】苦,平。

归肺、胃经。

【功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成分】含挥发油、苦杏仁甙、熊果酸、齐墩果酸、酒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VB和VC等。

【药理】1、止咳作用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5g【注意事项】无桔梗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性味归经】苦、辛,平。

归肺经。

【功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咳嗽多痰,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痰,疮疡脓成不溃。

【成分】含桔梗皂甙。

【药理】1、祛痰止咳作用。

2、抗炎作用。

3、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

4、抑制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

5、影响平滑肌减弱小鼠的肠蠕动。

6、影响心血管功能7、降低血糖及影响胆固醇的代。

【用法用量】3-10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用;痘疹不发,阴虚久咳者不宜用;胃溃疡者慎用;咳血者一般不用,以防升提太甚。

【不良反应】桔梗粗皂甙有很强调溶血作用,用量过大可引起呼吸抑制、惊厥等。

白果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皮【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小毒。

归肺经。

【功能】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

【主治】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成分】种子含少量氰甙等,种皮含有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白果醇等。

【药理】1、抗结核作用2、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6-10g【注意事项】大量与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平肝熄风药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

【主治】1、用于肝风动,惊痫抽搐等证。

2、用于肝阳止亢所致的眩晕、头痛。

又能祛风湿,止痹痛。

可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成分】【药理】【用法用量】3-10g。

研末吞服,每次1-1.5g。

【注意事项】蜈蚣本品为蜈蚣科昆虫巨蜈蚣的干燥体。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归肝经。

【功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1、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溃烂等证。

3、用于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风湿痹痛等证。

【成分】【药理】【用法用量】1-3g。

研末吞服,每次0.6-1g。

外用适量,研末或油浸涂患处。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孕妇忌用。

地龙本品为巨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和缟蚯蚓的干尸。

【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主治】1、用于壮热惊痫、抽搐等证。

2、用于痰鸣喘息。

3、用于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证。

4、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等证。

此外本品尚有降压作用,可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症。

【成分】【药理】【用法用量】5-10g。

鲜品10-20g。

研末吞服1-2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祛风湿药木瓜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和木瓜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

归肝、脾经。

【功能】平肝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成分】含皂甙、苹果酸、酒酸、柠檬酸、丙种维生素和鞣质等。

【药理】1、祛湿、舒筋2、抗利尿作用。

【用法用量】6-12g---------------------------------------------------------------------------------------温里药1.干为科多年生草本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广西、、、等地均系栽培。

冬季采收,纯净后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

生用。

【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

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用,如二丸。

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阳证。

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

故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

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备述1.《本经》:“主胸闷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利,生者尤良。

”《本草纲目》:“元素日,干……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本草求真》:“干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不热之句。

2.本品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成分为烯、醇、水芹烯、茨烯、柠檬醛、芳樟醇、辣素等。

的乙醉提取液能直接兴奋心脏,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干有镇呕、镇静、镇痛、驱风健胃、止咳等作用。

2.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树皮。

主产于、广西、、等地。

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

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桂通等。

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热。

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应用】1.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

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

常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多与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

若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归源,常与山茱萸、五昧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2.用于心腹冷痈,寒疝作痛等。

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