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汤的临床应用
• 病案如郭某:女性46岁于2001年7月患无名发热 病,在太原及晋中多家医院治疗无效,经友人介 绍就诊于余,寻问得知,现已发热40余天,察其 所服之药方,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西药消 炎降温之品,诊脉聚关而大,胸胁心下按之硬满, 大便3-5天一次,口苦、小腹下坠欲大便而解之不 出,渴饮呕嗳,每日11时寒热齐作,寒消汗出仍 发热,心下悸头晕,发热持续3小时后而热势减, 至16时热退净体温正常。此病正是《伤寒论》82 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振振, 欲仆地者真武汤主之”。与真武汤五剂而病愈出 院。出院20余日后又发热便秘住院,经洗肠服药 四日,仍发热,他医开大柴胡汤服一剂后而便泻 命亡。
调胃汤的临床应用Leabharlann 一、调胃汤的由来及药物组成
• 调胃汤是刘绍武老师依据《伤寒论》的小 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方而组合成的。 其方由柴胡15克、黄芩15克、炒苏子30克、 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6枚、党参30克、 白芍30克、陈皮30克、大黄10克(其方以 苏子代半夏,以川椒代生姜)。头煎加水 1200毫升,煮取300毫升,次煎加水与药平, 煮取300毫升,两煎药液混合后一日分2至3 次温服。
• 14、肠肝菌感染:寒热往来、胸、胁、腹满,心 烦尿赤、尿痛、便干,调胃汤加连翅30克。
• 15、阴道尿道或肛门有脓液排出,身热心烦、头 晕呕吐、脉聚关而数加公英、王不留各30克。
• 16、肝、胆、肾或盆腔脓肿:高热持续不退,胸 胁腹拒按,脉聚关,苔黄干,加公英、王不留30 克。
• 17、结核性腹膜炎:腹胀痛有包块和反跳痛,脉 聚关加败酱草、丹参、王不留各30克。
• 5、再障贫血:面黄寒热往来,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 聚关、胸胁苦满,此非气血俱虚之热,宜用调胃汤清解半 表半里郁热,这是以通为补。
• 6、多囊肾:腰酸腰疼、头晕头病、胸胁苦满、口苦便干、 尿赤、脉聚关而弦,此非肾虚,用调胃汤合薏仁附子败酱 汤。
• 7、肾盂肾炎:腰困、寒热往来、心烦胸胁苦满、恶心尿 热尿痛、脉聚关数,舌红苔黄,此非阴虚火旺,宜调胃汤 合调肾汤。
二、调胃汤的功能及应用
• 调胃汤主要应用于半表半里部的郁热实症, 它具有推陈出新,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应用调胃汤的主要指证是:聚关脉、和胸 胁、心下苦满、舌偏红、舌苔黄白相兼或 淡黄或黄腻。
• 1、治疗精神疾患:病人常因情志不畅,使气血郁滞于半 表半里而哭笑无常、语言错乱、脉聚关、舌红、苔腻。此 非心脾虚不可用甘麦大枣汤及归脾丸类方剂,宜调胃汤。
了,人们大量食水果,体内不缺糖。 • 4、在热病中,经他医清下过的病人,虽有聚关脉,胸胁苦满者,调
胃汤要慎用,这主要是依据《伤寒论》267条“若以吐下发汗……柴 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以法”要注意两点:一 是98条“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不利 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柴胡汤不中与之,食谷则哕”。 此下后出现下坠下重,渴而呕、哕、不能食是中气大伤,里气虚寒。 此时不可用柴胡剂。一是清下过的病人调胃汤证仍在者,当先用小柴 胡汤后再用调胃汤。如《伤寒论》103条“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 在者,先当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 胡汤下之则愈。
• 27、胸膜炎:胸腔积液或咳而胸胁痛,脉 聚关,宜调胃汤合攻坚汤半决渎汤。
• 28、乳腺增生:体丰胸腹满、脉聚关,宜 调胃汤合攻坚汤。
• 29、甲状腺肿大或结节:头晕脑胀、心烦 易怒、恶心呕吐、胸腹满、脉聚关,宜调 胃汤合改坚汤。
三、应用调胃汤须注意的问题:
• 1、对发热病,柴胡需用30克以上疗效显著。 • 2、急性化脓病,特别是在下焦的病或需清理病理产物时宜减甘草。 • 3、慢性病以焦三仙代大枣其效果更好。这主要是现今生活水平提高
• 18、结胸症: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身有大热 者,此非大陷胸汤症,宜调胃汤加公英30克、王 不留30克。
• 19、乳癌术后臂肿痛:脉聚关、胸胁腹满,按之 紧张宜调胃汤合桂枝茯苓丸。
• 20、肥胖:胸、胁、腹急迫按之有力,脉聚关宜 调胃汤合半下厚朴汤。
• 21、高热而电解质紊乱、呕吐头晕,胸腹满,宜 调胃汤。
• 8、腹膜炎脓肿:腹痛、恶心、寒热往来或腰痛、脉聚关 而数苔黄腻,用调胃汤加桔梗、半下、生姜、公英,败酱 草。
• 9、急性胃肠炎:身热不潮、胸胁苦满、腹痛拒按、吐脓 血、脉聚滑数,此非霍香正气散证,用调胃汤加瓜蒌30克。
• 10、寒热病:寒热齐作不齐休,寒去热留,来日少阳时又 复发寒热者,此病不必俱见聚关脉,胸胁苦满等症,但见 寒热一证便是服小柴胡汤,以解其外,后以调胃汤必愈。
• 5、应用调胃汤,要合脉合方,如聚关脉兼 有上鱼际脉时,则合用调神汤;兼有涩脉 时则合调心汤;兼有右尺长弦脉时则合调 肠汤;若聚关脉同时兼有上鱼际脉、涩脉、 右尺长弦脉时可用中枢汤(即调胃、调神、 调心、调肠方合用),更能提高疗效,治 疗病种更多。
• 22、冬季血压高:体丰腹满、脉聚关者,宜调胃 汤。
• 23、大腿胯部痉挛痛疼、脉聚关、胸腹满,宜调 胃汤。
• 24、脓性痤疮:体丰胸腹满,脉聚关,宜调胃汤 合仙方活命饮。
• 25、化脓性鼻窦炎:流浊涕、头闷痛、体丰腹满、 脉聚关,宜调胃汤合理鼻汤(即芲耳子散)。
• 26、小儿厌食:大便干、舌红苔厚、非肢 赢肚大者宜调胃汤加焦三仙。
• 11、腹腔脓肿: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昹聚关滑 数或弦数加公英30克、冬瓜仁30克。
• 12、免疫缺陷感染:术后刀口长期不能愈合或红 肿或脓肿流液不断排出或低热或寒热往来、恶心 呕吐、头晕心烦、胸胁苦满、脉聚关,此非阴症 不可用阳托法,宜调胃汤加公英、王不留各30克。
• 13、阿米巴肝脓肿:胸胁痛、拒按、寒战后高热、 恶心呕吐、脉聚关滑数或便脓血,舌红苔黄腻, 调胃汤合薏仁附子败酱汤。
• 2、手足汗者:若见聚关脉、腹实不虚、口苦头晕、舌红 苔白微黄腻者,此非心肾阴虚不足,不可用祛风地黄汤, 宜调胃汤清除郁热。
• 3、癫痫:常常心烦头晕,口苦恶心,胸胁苦满,脉聚关, 舌红苔腻,不可用止痉镇静之剂,此为郁热用调胃汤。
• 4、过敏性紫癜:若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聚关、胸 腹按之有力者,此非血虚血热而是半表半里郁热积滞,用 调胃汤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