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按时(每月一次或每完成一层结构一次),使用固定 的沉降观测仪器, 由专人负责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检测,并绘制每点的沉 降曲线图并收集完成准确资料编制详细的沉降观测报告为工程创优创造便 利条件。
沉降观测点应牢固,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考虑到建筑物为玻璃 幕墙及铝塑板外墙,具体观测点做法详见图 5-1-4:
十字中心控制点
不锈钢板埋
件焊栏杆 厚砖墙 厚钢筋混凝土板
自然地坪,表面坚硬 剖面
图 5-1-2
然后使用现场的保护点进行建筑物的测量工作。测量方法使用坐标值的 极坐标定点法测出建筑物任意所需点,最后放出各相应的轴线。现场实际测 量放线时对距离大于 20m 的测量均使用全站仪进行定位,避免使用钢尺造 成累计误差。检查点主要用来检查校核使用。
5.1.1.3 建筑物的标高测量控制
32
工程
标高的测量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点(不得少于 2 个点)及高程值,用 精密水准仪(S2 型)引测检验校正,将高程全部引测到新建筑物的周边旧 建筑物或其它物体上,用红三角标明记录,在红三角处标上其标高值,要求 在建筑物外每点相距不超过 20m,便于及时准确使用。此红三角必须经过 多次
表 5-1-1
等级
边长 (m)
测角中误 差
边长相对中误 差
相邻两点距离误差
第一级 200~300 ±5
1/40000
±3mm
第二级 <100
±10
1/20000
±3mm
一级高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 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 ± 0.1mm。二级高程控制网的技术指标按国家 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1.0mm。 引测方法采用附和或结点水准测量。
对于钢结构,建立局部高精度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测控的精度。
30
工程
5.1.1.1 施工工艺流程图 平面定位控制网
已知(甲方提供)控制坐标
全站仪控制网引测埋设
站房矩形网控制点引测埋设
建筑物内细部测量放线
高程控制网
已知(甲方提供)水准点
水准仪引致现场设高程控制网
东西站房高程控制点
楼层高程控制
各构件高程控制
复测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且做到经常(每施工一层楼面)检测,发现如 果有沉降使用应及时停用并销毁,重新测做。待一层建筑物完成后将其标引 至建筑物上,在建筑物外围每点设在轴线柱子上。进入装饰阶段后,所有内 外均弹出建筑物地面以上 1m 的建筑标高线,便于装饰工程的施工作业。
5.1.1.4 建筑物的竖向控制及轴线的测量放线 建筑物的垂直度控制采用“内垂直”引测,外经纬仪(外控法)来相互 校核的方法进行。即建筑物外轮廓的垂直度控制由经纬仪在建筑物外侧的首 层的基准线为基础向上投测校正偏差。在建筑物内部轴线使用激光垂直投点 经纬仪,在一楼楼面预埋“a-h”点分别向上进行垂直投点。 轴线测量放线根据垂直投点(垂直投点每施工段不少于 3 个)使用全站 经纬仪进行楼面的展开放线工作,局部面较小处使用经纬仪及钢尺进行引 测,将所需要用的线全部弹在楼面上,并将轴线引至建筑物的外侧进行外控 法的调整校正以确保测量放线精度及准确。 每层楼上的标高控制使用钢尺以一层建筑物外围红三角为基础向上引 测。 5.1.1.5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工程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5.1 站房工程
5.1.1 测量工程
.
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 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两级。第一级为长期 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施工控制 网。
平面设计网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 5-1-1 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混凝土柱
不锈钢螺栓 约+0.500m(+2.400m)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首先在场内做 2 个观测基准点,基准点应设置在坚 硬的地基以及不便干扰变形的地方,并加以安全保护,且预做埋件 法在远离新建筑 物靠近现有的旧建筑物边向自然地坪以下挖 500mm×500mm×1000m 的 洞用混凝土灌注,预埋钢筋图头5-,1-砌4 砖沉维降护观加测点盖预保埋护图,(用具于体北详侧见) 图 5-1-5:
31
工程
按上图要求为平时测量方便,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将设置两个永久性保护 点,作为全站仪检查点。考虑到施工场地较大,永久性测量控制点在施工中 可能破坏,控制平面点需要进行施工期的永久性保护,如工程确需要进行引 测移位,到工程竣工时准确的定测点及定向点最少保证 2-3 个点,以保证以 后的后续工作的及时安排,对原有破坏点的恢复工作提供方便。具体控制点 的做法如图 5-1-2:
34
工程
自然地坪
可移动盖板
混凝土
图 5-1-5
图5-1-5 沉降观测标高基准点的保护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使用 S2 级水准仪及铝合金塔尺监测,每次观测必须 对基准点进行复核,每次测设数据应做好记录,每次观测进行三次,一人观 测,一人复核记录,一人跑尺,沉降观测的要求在主体施工阶段每层且不多 于一个月进行观测一次,主体进入装修阶段可每月进行一次施测直到工程全 部竣工验收,将所测设的数据记录完整,竣工时一并随同竣工资料移交建设 单位,便于建设单位以后继续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在施工中每次沉降观 测的数据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项目总工、工程总监、建设单位有关人 员。
5.1.1.2 建筑物的定位 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主站房总长 246m,宽 56m,一般的定位 测量容易造成施工的测量的偏差,偏差有温度及人为的偏差,且累计偏差较 大,故在该工程中建筑物的定位及控制点的引测均使用全站仪,具体控制引 测定位如图 5-1-1:
站台 建筑物边线
图5-1-1 建筑物定位场外控制点布置示意图
武昌站西站房为改扩建工程,东站房为新建工程,为保证施工能顺利进 行,除由专业监测单位进行沉降观测以外,施工过程中我单位对建筑物随时 进行沉降观测,便于给施工过程提供有关数据,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沉 降观测点的设置,根据我单位的施工经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应在沉降且结
33
工程
构较重要部位以及地基及基础不相同处设置,首先考虑在建筑物的四角、伸 缩缝、以及建筑物内部设置。西站房设置约 32 个点,东站房设置 6 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