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季肠道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O157)
1.多见于小儿和青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突然起病,腹痛多位于左上或左上中腹,也可于脐部或全
腹,痛甚,可阵发性加剧 3.大便早期为黄色水样便,继之为赤豆汤样,血水样,有恶
臭 4.毒血症状重:起病1~2天后可呈寒战,发热,WBC增高,体检
有鼓肠,重者有腹膜刺激征,亦可有中毒性肠麻痹 5.急性肾功能不全 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病原学检查常阴性
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小园病毒、星状病毒、肠
腺病毒等 )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兰氏贾第虫,结肠小袋虫,隐包
子虫,日本血吸虫等)。
夏季肠道传染病
哪些人易得夏季肠道传染病?
儿童、中青年患者较多。这些病人大部分有在外 就餐的经历,多是由于不洁饮食引起 。
有些病人是在就餐时大量饮用啤酒或者饮料,冲 淡了胃酸,破坏了对付细菌的第一道屏障,再食 用不干净的食物,感染上肠道传染病。因此,会 出现同一个饭桌吃饭,有的人生病,有的人无事 的现象。
2.5g、KCl1.5g,溶于1000ml可饮用水中
夏季肠道传染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O157)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是由 EHEC引起的。 只有一个血清型O157:H7,于 1982年在美 国发现,至今已有14次爆发流行,主要通 过烤肉、未消毒牛奶引起。1996年夏日本 各地流行,也因小学生餐饮消毒不彻底引 起。我国尚未发现此病。EHEC可产生大肠 杆菌类志贺菌样毒素,引起肠系膜、升结 肠、盲肠、阑尾充血、变性、坏死、溃疡、 出血等。
夏季肠道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
物或寄生虫等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一 组肠道传染病。
病程可急性发病,也可慢性迁延,一般 病史在2周之内为急性腹泻,2周至2个月为 迁延性腹泻,病史超过2个月为慢性腹泻。
夏季肠道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最常见病症之一,每年 全世界估计320万小于5岁的儿童死于腹泻, 占同龄儿童死因的24.8%。在发展中国家, 每年每儿童平均患病 l~12次;发达国家 每年每儿童患病1~ 5次。由此可见感染性 腹泻仍是当前一类重要的疾病。
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宜清淡,多饮盐糖 水。吐泻腹痛剧者暂禁食,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酸 中毒
抗菌治疗 通常毋须应用抗菌药物,可以经对症疗法治愈。 症状较重考虑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袭性腹泻者,应及时 选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不能缩短排菌期。
夏季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
广义:由病原菌引起的痢疾样病变,如侵袭 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
夏季肠道传染病
治疗:以支持疗法和液体疗法为 主,重者可投以喹诺酮类药物, 或氨苄青霉素等。夏季肠源自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为:
(1)病前有不洁饮食史 (2)同食者集体发病,多食者病重 (3)潜伏期短,1~3天(甚至数小时) (4)胃肠道症状明显(常有呕吐,腹泻,稀水
样便),毒血症状较轻(肉毒中毒除外) (5)病程短,3~5天可痊愈
夏季肠道传染病
治疗
暴发流行时的处理: 应将患者进行分类,轻者在原单位 集中治疗,重症患者送往医院治疗,即时收集资料,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学的检验工作,以明确病因。
2.潜伏期1~3天,起病急 3.先泻后吐,为米泔水样,常无腹痛和发热 4.粪便细菌培养可确诊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 甲类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
治疗
严格隔离 补 液(关键)
补液原则: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静脉补液:重度脱水、不能口腹的中度脱水及极少数轻 度脱水者 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盐(ORS)配方:G.S20g、N.S3.5g、碳酸氢钠
腹泻待查
夏季肠道传染病
一.腹泻的定义
1.大便次数增多;
2.大便性状改变. 公认的定义是24小时内3次或3次以上的水样泻.
夏季肠道传染病
腹泻常见病因
腹泻病的病因极其复杂,大体可以分为感染性 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
夏季肠道传染病
非感染性腹泻:泛指各种非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 的腹泻,诸如营养不良性腹泻,功能性腹泻, 药物性腹泻、内分泌紊乱性腹泻,肠道肿瘤, 小肠吸收不良等。
夏季肠道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指由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 腹泻,引起腹泻的致病性生物因子主要有 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 ,痢疾志贺氏菌 ,产肠毒大肠
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致病性大肠杆 菌(EPEC)、01群霍乱弧菌及非01群霍乱弧菌、空肠弯曲 菌、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嗜 盐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
狭义: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 传染病。
夏季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的特点:
1.畏寒,发热 2.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3.黏液脓血便 4.大便镜检,脓多血少(重时可血多于脓),
可 见巨噬细胞 5.大便培养阳性
夏季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的特点:
传染源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 故在流行病学中的意义更大。 传播途径 散发∶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通过苍蝇污染食物、生活用品 或手,经口使人感染; 暴发流行∶地震,战争,洪水等可因饮用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水 型之暴发流行。
夏季肠道传染病
治疗
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食及半流食为宜。 保证足够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脱水轻且不
呕吐者可用口服补液,如因严重吐泻引起脱水、 酸中毒及电解质系乱者,则须静脉输入葡萄糖、 生理盐水及电解质 病原治疗(关键)用药时应参考当前菌株药物敏 感情况选择用药
夏季肠道传染病
霍乱
1.夏秋为多,病人自疫区或与本病患者及其 污染物有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夏季肠道传染病
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 细菌性食物中毒系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细
菌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 中前者亦称感染性食物中毒,病原体有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等;后者则称毒素性食物中毒,由进食含有葡萄 球菌、产气荚膜杆菌及肉毒杆菌等细菌毒素的食 物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