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共同学习之旅-建水工程-25—建筑中水的处理与建筑雨水
2015-共同学习之旅-建水工程-25—建筑中水的处理与建筑雨水
调蓄排放,宜用于有消减城市洪峰和要求雨水迅速排除的场所;
②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储存系统,应优先收集屋面雨水;
③ 当蓄水池和弃流池设在室内,且溢流口低于室内地面时:当设置自动提升设备排除溢流雨水时,溢流提升设备 的排水标准应按50年降雨重现期5min降雨强度设计,并不得小于集雨屋面设计重现期降雨强度;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1 建筑中水
6.1.5 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① 原水系统应计算原水收集率,收集率不应低于回收排水项目给水量的75%; ② 中水供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与自来水系统连接; ③ 中水处理工艺: 1)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 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2)当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3)利用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选用物化处理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4)中水处理产生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池处理,当污泥量较大时, 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1 建筑中水
6.1.5 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典型真题 2014-1-70.下列关于建筑中水处理设计,哪几项正确? (A) 建筑中水处理应在前段设置化粪池进行预处理 (B) 优质原水调节池可以替代二次沉淀池 (C) 小规模建筑中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允许排入化粪池处理 (D) 建筑中水处理可采用土地处理和曝气生物滤池处理 解析: A错误,见M3教材P301,或《建筑中水设计规范》6.2.2,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工程,应在建筑物粪便 排水系统中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12h计算;若中水原水不是生活污水,则不一定 需要经过化粪池处理; B错误,见《建筑中水设计规范》6.2.6,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当原水为 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优质原水调节池不可以替代二次沉淀池; C正确,见《建筑中水设计规范》6.1.8,中水处理产生的沉淀污泥、活性污泥和化学污泥,当污泥量较小时, 可排至化粪池处理,当污泥量较大时,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D正确,见M3教材P300。选[CD]
③ 应用要点 a. 膜的寿命是影响了整个设备的运行成本的主要问题,应根据膜材质、组件结构形式等因素,尽量采用质量好,寿命长的膜。 b. 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对水中细菌和病毒的阻隔功能,但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消毒环节。 3 c. 为降低动力消耗,并均衡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单组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水量宜控制在70m /d以内。 d. 采用抽吸出水的办法降低动力消耗,增加产水量。 e. 宜设置自动计量、在线监测等设备,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
6.2.3 雨水水质、处理与回用
① 雨水利用有:雨水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三种形式; 年均降雨量<400mm的城市,雨水利用可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收集回用系统,宜用于年均降雨量>400mm的城市;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④ 调蓄设施宜布置在汇水面下游,降雨设计重现期宜取2年;
⑤ 雨水回用时宜消毒处理; ⑥ 雨水回用供水系统补水流量应满足雨水中断时,系统的用水要求;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
6.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雨水水质、处理与回用
典型真题
2014-2-40.下列关于雨水水质处理工艺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A) 雨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只考虑原水水质与回用水质 (B) 大多数情况下宜采用膜法处理雨水 (C) 雨水回用于冲厕时可不设消毒工艺 (D) 沉淀—过滤是处理屋面雨水的常规工艺之一 解析: A错误,见M3教材P311,影响雨水回用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有:雨水回用水量、雨水原水水质与回用水质; B错误,见M3教材P311,用户对水质要求高时才会采用膜处理工艺作为深度处理的一个环节; C错误,见M3教材P311,雨水回用时宜消毒;D正确,见M3教材P311。选[D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④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中水处理工程,应在建筑物粪便排水系统中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 不小于12h计算; ⑤ 建筑中水生物处理宜采用接触氧化池或曝气生物滤池; 接触氧化池处理洗浴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处理生活污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 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3h; 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易挂膜、耐用、比表面积较大、维护方便的固定填料或悬浮填料;当采用固定填料时,安装 高度不小于2m;当采用悬浮填料时,装填体积不应小于池容积的25%; ⑥ 中水处理必须设有消毒设施; 采用氯化消毒时,加氯量宜为有效氯5~8mg/L消毒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 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1 建筑中水
6.1.5 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3.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 格栅→ CASS池→ 中间水池→ 净水装置→ 消毒→ 中水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① 技术特点 CASS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改进工艺,连续进水,间断排水,在一个池内完成水质均化、初次沉淀、生物降 解、二次沉淀。该工艺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 ② 适用范围 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的小区中水。 ③ 应用要点 a. 小区生活污水必须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才能流入CASS池内。 b. 沉淀工艺之前应设置混合反应池(或装置),以保证混凝效果。 c. 处理站一般设置于室外地下。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1 建筑中水
6.1.5 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2、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格栅→ 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 沉淀→ 过滤→消毒→ 中水 ① 技术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是一个成熟实用的处理工艺。它对原水适应性强,经济实用,运行管理方便,对操作管理水平的 要求较低。 ② 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范围较广,对于杂排水、生活污水和二级出水均适用。 ③ 应用要点 a. 接触氧化池的曝气应尽量做到布气均匀。 b. 填料上生物膜的更新是保证生物膜法有效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单位面积上要有足够的曝 气强度。 c. 当接触氧化池面积过大时,接触氧化池的供气量设计,应依据曝气强度的需要进行设计,满足池体搅动强度的 需要。 d.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建议采用弹性立体填料,使用寿命长,价格便宜。也可采用安装和维修较为方便的球形填料。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1 建筑中水
6.1.5 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4.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 格栅→ 厌氧调节池→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 消毒→ 中水 ① 技术特点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需建设复杂的构筑物,综合投资和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便 于维护。 ② 适用范围 分散的居民点、休假村、疗养院、机关和学校等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地点,并与绿化相结合。对于杂排水和生活 污水均适用。 ③ 应用要点 3 2 a. 布置在草坪、绿地、花园等之下的土壤中,日处理1m 生活污水大约需占用8m 土地; b. 根据小区内建筑物的位置,处理装置可集中设置,也可分散设置,就地回用; c. 根据地形地势,利用自然地形,宜采用重力流布置; d. 处理装置应设置在冻土层之下; e. 当毛管渗滤处理装置设置在硬质地面(如道路、广场等)之下时,硬质地面的面积不得超过装置占地总面积 的50%。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2009-2-64.下列雨水利用供水系统的设计要求中,哪几项是正确合理的? (A)雨水供水管与生活饮用水管的连接管上必须设置倒流防止器 (B)雨水供水系统中应设有自动补水设施 (C)采用再生水作雨水供水系统补水时,其水质不能低于雨水供水水质 (D)雨水供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 解析: A错误,见《建水规范》3.2.3A,或《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7.3.1,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 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 B、C正确,见M3教材P311,雨水供水系统应设自动补水,补水的水质应满足雨水供水系统的水质要求; D正确,见M3教材P312,供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并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用、误饮的措施。选[BCD]
二、以含有生活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水源。 1 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结合的工艺流程 2 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工艺流程 3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 4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流程
三、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 1 物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2 物化与生化结合的深度处理流程 3 微孔过滤处理工艺流程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1 建筑中水
6.1.5 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⑸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 → 调节池 → 预处理 → 膜生物反应器 → 消毒 → 中水 ① 技术特点
石油污染土壤简述及修复技术
a. 一种新工艺,它是在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设置微滤膜,用微滤膜替代二沉池和后续的过滤装置,将生化与物化处理在同 一池内完成,并对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b. 具有对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结构紧凑占地少,自动化管理程度高等优点。 c. 对氮磷污染无有较高的去除率,污泥产量少,降低了对剩余污泥处置的费用。 ② 适用范围 膜生物反应器主要应用在生活污水和浓度较高的杂排水,由于活性污泥在废水浓度较低时,培养较为困难,故废水浓度太低 时,需较长的启动时间。膜生物反应器同样受到超滤膜的质量和价格的限制,可望在国内膜的生产和使用技术提高后,会广泛推 广应用。
6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及雨水利用
6.1 建筑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