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4型超分散剂
—用于颜(填)料表面处理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4的应用特点
增加颜(填)料疏水性,过滤容易 颜料粒度细,团聚疏松,容易分散 取代松香类表面处理剂,提高耐热性 滤饼含水量少,容易干燥 降低吸油值,改善着色效果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4的使用方法
在偶氮颜料偶合之前或偶合过程中加入 在颜料(填料)过滤以前或进行其它 表 面处理之前加入 在滤饼打浆过程中加入 与颜料(填料)充分混合 用量为颜料或填料干重的10-50% (CH-4有效成分含量为10%)
s 3)亲油基太短,位阻不够 碳链长度不超过18个碳原子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的锚固基团
锚固基团取代亲水基 针对颜料表面设计 (1)强极性表面 单点化学键结合 (2)弱极性表面 多点氢键结合 (3)非极性表面 表面增效剂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的溶剂化链
1)单端官能化 2)相容性可调 单体种类及配比 溶解度参数 容剂化链极性 相似相容原则 3)容剂化链长度 分子量控制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颜料分散的基本过程
s 1)润湿过程 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润湿角
s 2)破碎过程 外力作用;粒子团聚与破碎平衡
s 3)稳定过程 影响分散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分散稳定的基本特征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润湿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s 1)降低液 / 固界面张力 s 2)电荷稳定机理
双电层理论 s 3)空间稳定机理
熵排斥理论 渗透排斥理论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润湿分散剂的常见类型
1)水性体系 聚磷酸盐 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聚合物 2)非水分散体系 天然高分子 合成高分子 偶联剂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传统润湿分散剂的局限性
s 1)亲水基结合力不强,易脱附 起亲水作用,不为颜料表面性质设计
s 2)亲油基为正构烷烃,相容性欠佳 非极性基团,不适应极性介质
锚固基团对流变曲线的影响
溶剂化链对流变曲线的影响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的分散稳定作用
超分散剂对磁浆沉降稳定性的影响
超分散剂对油墨粘度稳定性的影响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的使用方法
s 1)降低研磨介质的树脂浓度 传统树脂浓度及颜料含量—正常粘度 降低树脂浓度—降低粘度及稳定性
s 2)加入超分散剂 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降低粘度
CH-5型超分散剂
-- 在胶印油墨中的应用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应用特点
提高油墨质量 高光泽,高着色力,高透明度 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颜 / 基比,缩短研磨时间 通用性强 热固型与单张纸型通用同一基料 高分散稳定性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胶印油墨用超分散剂的选择
立索尔红 / 罗宾红…8%…CH-5 酞箐及炭黑颜料……10%……3:1 CH-5:CH-11B 联苯胺黄…… 10%……3:1 CH-5: CH-22
留油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成品油墨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成品油墨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型超分散剂
—在色母及塑料混合物中的应用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的应用特点
提高遮盖力与着色强度,节省颜料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高分散质量 消除色点及表面斑点,改善表面状况 质量稳定性好,浪费少,加工成本低 减少颜料粉尘,改善加工条件 对其他性能无不良影响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用于ABS的典型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用于PS的典型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2型超分散剂
—在增塑剂糊中的应用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2型超分散剂在PVC用增塑剂糊中的应用
应用特点 增加颜料含量, 缩短研磨时间, 提高 生产效率,节省加工能耗及劳动力成本 低粘度,低假塑性,易流动,易泵输 稳定性好,减少颜料沉降、絮凝、分色 增塑剂含量少,通用性强 高遮盖力,高着色强度
s 沉淀反应改性(钛白、云母) s 机械化学改性 s 高能改性、酸碱处理等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改性设备
s 高速混合(捏和)机 s HYB高速气流冲击式粉体表面处理机
(东京理科大学、奈良机械制作所) s 球磨机、砂磨机 s 液相表面处理 s 喷雾表面处理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改性剂
s 偶联剂 硅烷类;钛酸脂、铝酸脂、锆酸脂类
抗絮凝,抗沉降,抗浮色等
流动性,流平性,遮盖力

泽,亮度,着色强度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影响粉末分散性的基本因素
不可更改因素 粉体材料的化学成分 粉体形貌 粒径与粒径分布 可更改因素(提高分散性的手段) 1)干燥工艺 2)表面处理剂(改变表面能, 表面酸碱性 表面张力,表面化学位,表面官能团) 3)润湿分散剂(改变粉末/介质界面张力, 降低界面自由能,提高分散稳定性)
s 表面活性剂(离子型、非离子型) s 有机聚合物、有机硅 s 不饱和有机酸、丙烯酸树脂 s 氢氧化物及其盐 s 超分散剂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颜料的表面处理
------超分散剂技术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细粉末的分散性
粉末分散性的具体表现
粉末分散的难易程度
……决定加工能耗与时耗
分散粉体的稳定性
……决定储存稳定性及最终实用性能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5使用方法
将研磨基料的树脂浓度降低至30-40% 在基料中尽量少使用胶质油或胶凝剂 在用基料调制油墨时多补充上述物质 由于CH-5降低基料粘度,故可提高颜 料含量,减少溶剂用量,改善油墨干燥 性能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热固型/单张纸型研磨基料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凡立水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用于硬质PVC门窗材料的典型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用于吹瓶级PVC的典型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用于软质PVC电缆料的典型配方
TBLS配方 TRIBASIC LEAD SULPHATE (三 盐基硫酸铅) 80PHR LEAD 5PHR; DOP 8PHR; SNOWCAL70 5PHR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35型油墨抗乳化助剂
—应用于胶印油墨及FLUSH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35助剂的应用特点
提高油墨抗乳化能力,有效控制印刷网 点扩大,增加实地密度,克服因乳化严 重而引起的流动性差、转移性差、堆版 起油腻、浮脏等弊端 降低油墨吸水值,迅速达到水平衡 缩短FLUSH挤水时间,提高出水率 使用方便,不影响油墨其它性能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的使用方法
在高速混合机中加入聚合物 加入计量的CH-1(约为颜料填料总重量 的5-10%)充分混合(2MIN/1800RPM) 加入颜料、填料及其它加工助剂,继续 充分混合(1MIN/1800RPM) 其它加工步骤不变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1用于PE色母的典型配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分散领域的研究课题
粉末表面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表面处理剂的选择及其吸附机理 表面处理剂与介质及其它表面活性 物质 之间的竞争吸附,吸附层结构 表面处理剂与分散介质的相互作用 表面处理工艺与设备
关键:表面处理剂(润湿分散剂)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系列超分散剂
--结构特征与应用特点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2的使用方法
在增塑剂中加入计量的CH-2超分散剂, 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计量的 颜料(或填料)研磨。 由于 CH-2的降粘作用,颜料(或填料) 含量要比传统用量高。 CH-2的用量一般为颜料及填料用量的?12%,个别为2-5%。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2在增塑剂糊中的典型应用配方
超分散剂的应用特点
s 润湿快速充分,缩短研磨时间,提高生产率 s 提高颜基比,减少能耗和设备损耗 s 降低粘度,改善流变性 s 提高分散稳定性,避免再分散 s 研磨基料相容性好,通用性强 s 不易氧化结皮,减少废弃物 s 超分散剂不亲水,不会导入亲水膜 s 分散彻底,应用性能大幅度提高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的吸附形态
超分散剂在强极性 表面的单点化学吸附
超分散剂在弱极性 表面的多点氢键吸附
超分散剂通过表面增 效剂在非极性表面吸附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作用机理示意图
锚固基团
颗粒
颗粒 溶剂化链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的吸附性能
Xap
MaCa
Rehacek方法
tgθ=Ma
直线
θ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6的使用方法
在增塑剂中加入计量的CH-6超分散剂, 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计量的 炭黑或有机颜料颜料研磨。 由于 CH-6具有明显的的降粘作用,故颜 料含量要比传统配方颜料用量高。 CH-6的用量一般为炭黑或有机颜料用量 的5-15%。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6的典型使用配方
Ca Ce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在磁粉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Mn=700)
超分散剂在磁粉表面的吸附参数 (Mn=700)
超分散剂在磁粉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Mn=1500)
超分散剂在磁粉表面的吸附参数 (Mn=1500)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超分散剂作用体系的流变性能
超分散剂的最值用量
超分散剂的降粘作用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6型超分散剂
—在增塑剂糊中的应用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CH-6型超分散剂在PVC用增塑剂糊中的应用
应用特点 增加颜料含量, 缩短研磨时间, 提高 生产效率,节省加工能耗及劳动力成本 低粘度,低假塑性,易流动,易泵输 稳定性好,减少颜料沉降、絮凝、分色 增塑剂含量少,通用性强 高遮盖力,高着色强度
粉体表面处理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