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雨污水管网施工方案第一章、施工部署第一节、材料及机具准备1、主要机具2、主要材料A、HDPE钢带增强型螺旋波纹管(SN≥8KN/m2);B、管件密封圈;C、粘结剂;D、井盖(检查井本次设计在人行道上井盖及盖座采用φ700复合材料(GRP)圆形轻型防盗井盖及盖座,荷载等级为B125;在车行道上采用φ700球墨铸铁圆形重型防盗井盖及盖座,荷载等级为D400。
)E、钢纤维复合材料爬梯;3、原材料的选用1)本工程使用的工程材料,除应由厂家提供的质保书外,还应按设计、施工规范进行抽样检验,并提前向有关部门进行材料报验。
2)所有材料规格样式选定前应由总包、监理、业主三方同意。
第二节、施工作业条件1、认真作好设计图纸会审,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
2、认真作好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并认真熟悉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的操作方法,并做好相应的交底记录。
3、有经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4、清除作业施工场地的障碍物。
5、管材、配件及辅助材料均须进场到位。
6、管材及机具均须备齐,并经检验合格并运进现场。
第三节、主要施工顺序现场目前能施工的只有二级干管,一级干管待重新复测设计后施工,需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才能保证正常施工,拟采用如下施工顺序:1、主要施工顺序:二级干管--主干管2、管网施工顺序:管道基槽开挖-基础-管道安装-回填。
第四节、施工工期安排根据业主合同工期要求,本工程工期为180天,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1月15日,计划完工日期:2015年7月14 日二级干管4#线:2015年1月 15 日~2015年 3 月 15 日一级干管:2015年3月 16 日~2015年 7 月 14 日第五节、施工工艺流程定位放线——管沟开挖——管道基础施工——下管和稳管——管道连接(接口)——砌筑附属构筑物——验收——收方——土方回填。
第六节、工程质量控制一、原材料报验用于本工程的相关材料,进场后应先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工程上。
二、工序报验各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应事先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经现场复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第二章、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技术措施第一节、施工测量一、施工测量放线1、距离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测量时照射二次读数取平均值为距离测量值(导线测量时须返方向测量作为校核),二次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
小范围距离测量采用普通钢尺测距,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规范的规定。
(1)采用坐标、全站仪测量法,测速快、准确和操作简便;能在超远距离内和不同标高位置直接进行施测,不用在施测过程中移动仪器,从而可加快速度,缩短施测工期。
在本工程开工前,会同监理单位及业主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网进行闭合复测。
根据已有的高级控制网,结合各施工段走向及需要,加密布置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各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状况,以方便随时进行闭合复测,所有的测量记录及结果应在报送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采用全站仪专项功能,通过对两个已知点的观测,得出仪器点的坐标;采用全站仪的测量距离专项功能,在测临时站点到两已知观测点的距离时加测一个角度,即测站点放在待定点上,在测距离的同时观测该点到两个已知控制点的夹角,这样也可以得出仪器点的坐标。
施工控制网的测量成果为满足要求宜采用较高精密度等级,平面控制网按一级导线网控制;高程控制网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
做好各施工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竖立明显的标牌,以防止损坏。
根据施工控制网测放出管道中心线的位置,并进行各部位水准测量工作。
控制桩采用双后视极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测放,测量精密度需满足招标文件的有关技术要求,所有测量数据及成果报送监理审核签认方可使用。
(3)管道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重点,管道中线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本桩标定。
管线起点及各转折点定出以后,从线路起点开始量距,沿管道中线检查井位置钉一木桩。
根据管线的起点和各沟的挖土中心线,一般每20m测设一点,中心线的投点容差为±10mm,量灰线标明开挖边界。
在测设中线时应同时定出井位等附属结构的位置。
每隔20m或30m槽口上设置一个坡度板。
作为施工中控制管道中线和位置,掌握管道设计高程的标志,坡度板必须稳定、牢固,其顶面应保持水平,用全站仪将中心线位置测设到坡度板上,钉上中心钉,安装管道时,可在中心任务钉上悬挂锤球,确定管中线位置。
以中心钉为准,放出砼垫层(或砂垫层)边线,开挖边线及沟底边线。
2、高程测量:高差不大时采用水准仪,测量时往返各一次,取闭合差≤12√L ,L为往返测量水准线路长度(KM)。
高差较大时标高的测量采用全站仪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规范的规定,内业计算垂直角度的取值应精确到0.1″,高程取值应精确到1mm。
3、内业计算:导线点平面控制网测量后,水平角及距离应进行平差,并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应满足规范中要求。
第二节管道基础开挖、填筑(一)、管道基础填筑1、概述管道地基填筑前做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确定管道地基填筑施工工艺和参数,然后根据确定的工艺和参数严密组织施工。
本合同段管道地基填筑按照“四区段、八流程”水平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按照横断面每500mm厚分一水平层,逐层碾压进行填筑。
“四区段”是将作业面分为卸料区、摊铺区、碾压区、检测区,做到界限分明,流水作业可提高机械利用率且便于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平整度及含水量、控制碾压范围及遍数,防止漏压,便于正确检测密实度。
“八流程”指测量放样、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检测签证、管道地基整形、边坡修整,整个管道地基施工区做到区段清晰、流程合理,保证管道地基施工质量及压实度符合要求。
2.基底处理(1)基底处理原则①管道地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树根应清除运走。
②对于因场地清理留下的坑穴、池塘,使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材料回填,并压实到与周围同样的密实度。
③当管道地基的填筑高度在1.0米以下时,应按要求清除表土。
④场地清理后,应将原地面压实后,才能在其上回填。
⑤场地清理压实后,重新测量地面标高,重新绘制出填挖断面及土方调配图报监理工程师核签后,方进行管道地基填筑。
(2)基底处理采用推土机推除地表以下至少100~300mm内的腐植土、杂草、表土,水田或集水洼地地段应开沟、排水、晒干、清淤,设置横向排水碎石盲沟,并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
对不适宜的填料彻底清理干净,不留隐患。
场地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使管道地基基底密实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①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管道地基可直接填筑在天然地面上。
在管道地基高度小于0.8m时的地段,应将清除表土后的地面翻松,并分层碾压。
②在稳定的斜坡上,管道地基基底横向坡度为1:10~1:5时,应将原地表土翻松,再分层水平填筑。
横向坡度大于1:5时,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大于2m,台阶顶面做成2%~4%的内倾斜坡。
③半挖半填的管道地基,应按设计图纸或监理要求挖好横向台阶,再逐层逐台填筑。
④管道地基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如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应将原地面夯压密实;当松土厚度大于0.3m,应将松土翻挖再回填分层压实。
过水田、池塘等松软地基时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抛填片石等加固措施。
4.施工测量在开工之前恢复和固定路线,其内容包括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检和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
在开工之前先进行施工放样,现场放出管道地基边缘、坡口、坡脚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路线的中心位置、管道地基面标高、横断面、边坡度均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5.管道地基填筑(1)测量放样:每50m为一断面测放管道地基边桩,为保证管道地基完工后边缘的压实度达到要求,管道地基两侧在设计宽度基础上再各加宽1m。
管道地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
(2)分层填筑:管道地基基底厚度为:填前清表土20cm+填前压实沉降20cm共40cm;分层填筑时,填土管道地基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几种不同性质的土填筑管道地基时,进行分层填筑,总厚度应小于50cm,且将透水性能好的土填在下层,如果透水性能差的土填筑在下层时,其表面做成双向4%的横坡相邻两段用不同土质填筑的管道地基在交接处作成斜面,并将透水性差的填在斜面的下部,当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时,填料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宜控制在2%以内,高于或低于最佳含水量4%的填料,应在取土场或填方路段的路边进行凉晒或洒水处理,直至填料含水量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铺设压实。
铺填20cm以下的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
横向外侧1.0m范围内,用较细的材料铺筑。
100m 以内可用推土机作业,超过100m时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
(3)铺摊整平:填土管道地基分层铺摊后,用推土机进行整平。
填石管道地基用大型推土机整平,个别不平处,人工配合以细石屑找平。
用平地机使填料按要求均匀地摊铺在整个管道地基宽度上。
(4)碾压夯实:填土整平后,用18T振动压路机在管道地基全宽度范围内碾压,纵向进退式进行碾压。
横向接头处,振动压路机重叠40cm~50cm。
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0cm~150cm,使管道地基各点都得到充分压实。
(5)检验签证:施工中每层填土压实后,按照《土工试验规程》要求,利用重型击实试验用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等进行现场填土压实度测定。
岩碴管道地基则利用固体体积率方法检测压实度,并报监理工程师,随时抽查,保证施工质量。
(6)管道地基面整形:管道地基从底基分层填筑碾压至设计标高后,管道地基进入预压期,预压期结束后,利用推土机配合人工按设计要求对管道地基顶面整形,超出部分用刮刀刮掉,不足部分再填土、压实。
(7)边坡整修:管道地基边坡按设计要求坡度,挂线自上而下利用人工进行坡面整修,坡面有冲沟或坍塌缺口时,自下而上分层挖台阶加宽填补夯实,再按设计坡面刷坡。
两侧超填部分也应刷除。
6.台背回填:为确保临时排水管涵涵背填土的压实度,采用填筑管道地基后返开槽施工的方法,临时排水管涵涵背填料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填筑,涵洞通过涵背回填应填满整个开挖坑槽,涵背与管道地基接壤处为保证连续质量,可做成台阶形式连接。
涵洞两侧填筑选用砂砾、碎石土、砾石土等透水性好的材料。
涵背的填土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填料的质量,填料的细料含量宜过大。
2)、涵背填筑透水性材料前,涵洞的涵前防护工作均应完成。
3)、填筑时,对涵洞缺口的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
如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应先用小型机械压实填好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涵洞填土压实厚度必须大于50厘米时才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涵背回填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施工,每层填筑厚度为30cm,碾压遍数不小于8遍,如无法采用压路机压实的地方,使用蛙式打夯机或夯锤予以夯实,并对每层填筑质量实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