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海南小学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报告人:时间:
一、数据呈现及分析
分析:
1.以年级为单位来看,除了五年级的合格率差市局百分考核标准0.15个百分点,其余各年级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均已达到市局百分考核标准。

以班级为单位来看,三4班优秀率差市局百分考核标准20个百分点,六4班的及格率差市局百分考核标准4.09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三5班优秀率,五6班、六1班、六6班及格率差市局百分考核标准1个百分点左右。

2.四、五、六年级班级差异较小,优秀率差距控制在15个百分点之内。


年级班级差异较大,其中三4班与年级平均优秀率相比差21.68个百分点,其它各班与年级平均水平相差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姜晓燕老师执教的三3班优秀率高出年级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可见,出现这个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以往的成绩来看,差距并没有这么大,不排除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需要我们再重新把脉,从班级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逐年级分析,有实例及深刻分析)
结合各年级的质量分析报告,以及成绩统计情况表明,学生在答题中集中存在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概念不清而出错。

如三年级:在方格图中先画一个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再画一个与它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并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学生将面积与周长相混淆,画出的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不相等。

如五年级:把一根8米长的绳剪成同样长的5段,小红拿走3段,小明拿走1段。

小红拿走了这根绳的
)(
)(
,小明拿走)
(
)
(米。

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透彻,第一空表示部分数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第二空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用总长度除以平均分成的5段,求到每段长多少米。

如六年级:把中间的长方形分别按比例缩小和放大后得到了左右两个长方形,请分别写出两个比例,并求出未知数x 和y 。

这题错误率较高,学生对于比例的概念不清,没有写出比例求未知数,而是通过知道长与宽的比后,用算式求出未知数。

以上这些均是因为学生在相关概念的掌握方面不够牢固,不够灵活而致,建议在今后的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达到知识内化。

2.対变式试题不能灵活作答而出错。

如四年级:.在○里填“>” “<”或“=”。

490亿○48990000000 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和○90° 100个十万○一亿 125×(8×80)○125×8+125×80 对于这样的比较题,学生出错率较高。

因为平时对于“100个十万”“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锐角的和”这类表述学生不常看到,因此就不能变通使用所学知识而造成错误。

如五年级: 红、黄两条彩带一样长。

红彩带减去13 ,黄彩带减去1
3 米,剩
下的红彩带和黄彩带比较,( )更长。

A .红彩带
B .黄彩带
C .无法确定
学生把这个题目与以往做过的“有一条彩带,第一次减去它的1
3 ,第二次减
去1
3
米,彩带正好剪完,比较哪一次减去的多?”这里是可以比出大小的,第二次减去的多。

但这个问题是两条彩带,在不知道彩带具体长度的时候,我无法比较哪一条减去的多,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大于1米,等于1米和小于1米,三种情况有三个答案。

这些问题的出现,均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掌握,不能融会贯通的使用知识。

3.解决实际能力不够而出错。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这部分知识学生的出错率相对较高,
如三年级:张大伯用篱笆靠一面墙围了一个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园。

这个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张大伯至少用了多少米长的篱笆?
这题相当部分的学生,首先没能算出"靠墙围"需要的米数,其次没有不理解"至少"的含义,导致出错。

如五年级:同一种毛巾,在甲超市的标价为5元3条,在乙超市的标价为7元4条,在丙超市的标价为8元5条。

在哪个超市里买最便宜?说明理由。

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够准确,这题有两种解题方法,第一是求一条毛巾多少元?用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求得,单价越少越便宜;第二是求一元能买几条毛巾,用毛巾的条数除以价钱求得,那么买得越多越便宜,学生将两者混淆,不明白算式表示的意思。

类似此类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们却准确性不够,失分率较高,由此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紧密联系实际,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审题不清而出错。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常常出现审题不细的不良习惯。

如三年级:妈妈买回来12个苹果,第一天吃掉总数的4
1
,第一天吃掉( )个。

第二天吃掉剩下
3
2
的。

第二天吃掉( )个。

问题出在第二空,是“剩下的3
2
”,很多同学没有审清“剩下”二字。

如四年级:某展览馆的门票价格规定如下:
学校组织四年级三个班去参观,四(1)班有48人,四(2)有56人,四(3)有47人。

如果每班分别购票,那么三个班共需要多少元?
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审题时理解成“三个班各需要多少元”,上了前面“如果每班分别购票”的当,审错题意。

如六年级:如下图,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它的31
后,得到新的正方形的周
长是48cm ,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有同学算成了原来正方形的周长,而题目要求的是原来正方形的边长。

审题不仅仅是针对题目中的文字进行,还要注意图文结合,结合问题进行全面的审题。

如五年级:吕老师和小强进行100米游泳练习,吕老师让小强先游10秒。

他们两人游泳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

①小强游到( )米时速度明显慢下来。

②( )最先游到终点,再过( )秒另一个人才游到终点。

③两人都到达终点时,老师游的时间是小强游的时间的
( )
( )。

第三小题错误最多,因为老师是从第10秒开始游泳的,他游泳的时间是60秒,很多学生读题审题时错认为是70秒。

建议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务必时刻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突出数学学科的规范性、严谨性和严密性。

三、下阶段教学建议(分年级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

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

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真正从“双基”走向“四基”。

5.从细处入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中低年级的习惯培养很重要。

四、学科教学管理反思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从去年暑假开始全部使用新教材,它不仅在知识呈现形式、教学内容侧重点等方面作了调整,在知识面上也有所拓展,所以需要我们今后多组织新教材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

2.加强同伴互助,开展教学研究。

同年级组的老师要多互助,多探讨,坚持做好“每日温课”。

3.加强质量监控,促进全面提升。

每位数学老师每天做到“堂堂清”,人人过关。

数学学科工作室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让各年级差距控制在10个百分点之内。

希望我们一起在反思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