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湖北黄冈东坡赤壁(2008-05-04 06:48)转载▼分类:湖北黄冈东坡赤壁标签:旅游风景名胜苏东坡黄州文化书法历史保健诗词——1800年前的一场战争——赤壁之战,使它赤红。
——900年前的一位名臣——苏东坡,使它重生。
来自地狱的张天焰火,印红了赤壁,成就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泛舟赤壁之下,躬耕东坡之上,诞生了苏东坡这个名字,造就了一位文坛巨星。
因而,千年的东坡赤壁既有战火硝烟的凝重而厚实的史话,阅读(4604) ┆评论(136) ┆转载(3)┆收藏(2)查看全文>>吷庵《手批东坡词》——夏敬观(2012-02-28 08:49)转载▼标签:手批东坡词永遇乐夏敬观春花陈无己杂谈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
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乃其第二乘也。
后之学苏者,惟能知第二乘,未有能达上乘者,即稼轩亦然。
东坡《永遇乐》词云:“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此数语,可作东坡自道圣处。
阅读(14) ┆评论(1) ┆转载(0)┆收藏(0)查看全文>>开发东坡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点想法(2012-02-28 08:48)转载▼分类:古城黄州标签:苏轼东坡赤壁黄州苏东坡赤壁赋文化开发东坡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点想法武穴郑沛成黄冈(史称黄州府)是北宋文学大家苏轼一举登上文坛顶峰的发祥地,是中国东坡文化的发源地。
东坡居士一生三次遭贬,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从元丰三年(1080)初到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共四年零两个月时间。
在此期间,他平均两天半就创作了一篇诗文,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更是其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因此,挖掘、整理、研究,东坡文化对打造黄冈东坡文化名城,开发黄冈旅游资源,从而带动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现就这一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修缮赤壁公园。
黄州的“东坡赤壁”自东晋末年始建横江馆以来,历朝历代皆有增建修葺楼台亭阁之举,只因屡经阅读(38) ┆评论(1) ┆转载(1)┆收藏(0)查看全文>>以黄冈东坡文化为例,浅谈对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2012-02-28 08:46)转载▼标签:分类:古城黄州旅游苏东坡文化黄冈杂谈以黄冈东坡文化为例,浅谈对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王洪洲刘艳琴从本质上讲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正如著名经济学者孙尚清指出的那样:“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
旅游经济的发展最高境界乃是与文化的交融。
从心理学上讲,人类旅游的动机不外乎就是追求愉悦,愉悦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补偿心理,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或其他原因导致身心疲惫后,希望摆脱这种现状而获得愉悦;另一个就是精神上对更高文化层次的追求,如体验不同的文化风俗、学习新的文化知识等。
这阅读(41) ┆评论(0) ┆转载(1)┆收藏(0)查看全文>>论北宋时期的黄州酒业与苏东坡之酒趣(2012-02-28 08:45)转载▼标签:分类:古城黄州文化论北宋时期的黄州酒业与苏东坡之酒趣周金平1童菁2(1.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 2.黄冈市瓮生香有限公司黄州 438000)内容提要:苏东坡诗酒文章,墨香中浸透着醇厚的酒香。
半数以上文必涉酒,涉酒必带(器)趣,酒趣之特、酒器之博为历代文豪之中罕见,蕴含并散发着“与众共享为义,饮酒适度即尊”的酒文化。
让我们透过北宋酒政与黄州酒业,解读苏东坡文章中的酒趣(器)。
关键词:北宋酒政与黄州酒业;苏东坡酿酒、品酒、调酒之趣(器);黄酒:瓮生香东坡蜜酒;白酒:雪堂义尊;黄州茅柴酒。
幸为黄州民,虽自幼读书不多,但深为黄州文化之美和东坡之名所感。
幸得东坡名,作为北宋州府的黄州,近千年以来,阅读(24) ┆评论(0) ┆转载(0)┆收藏(0)查看全文>>读东坡诗谈环保话题——李国文(2012-02-28 08:43)转载▼标签:分类:东坡文化苏东坡布谷鸟五禽言定惠院野生动物文化作家谈环保难寻旧梦——读东坡诗谈环保话题李国文苏东坡是公元9世纪的中国一位杰出的诗人。
如果要在中国诗人中,找一位环境诗人,苏东坡恐怕是首选的当然人物。
试想一下,假如杭州西湖,九江庐山,黄州赤壁,镇江金山,岭南的惠州,琼岛的儋州,要没有苏东坡的诗文,与之相得益彰的话,这些大环境里的各色景观将是怎样的减色呀!而且也正是由于他的作品,使我们了解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以他在黄州写的一首《五禽言》为例而言,我们可以想象北宋时期的长江中游一带,野生动物,种类很多,仅飞禽一项,绝不像现在这种寂寥样子,偌大天空里,竟少见有什么鸟儿在飞翔。
东坡写诗的创意,他声明是受到前辈梅圣俞的《四禽言》启发,才写出这一组五种野生飞禽的诗。
这许多知其名和不知其名的野鸟,成为东坡先生的诗篇中的主角,证明了那时鸟类数量之多。
当然,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于劳动人民的同情,也看到这位大师阅读(11) ┆评论(0) ┆转载(0)┆收藏(0)查看全文>>闲话苏东坡的“能吃”:鸡猪鱼蒜,逢着则吃(2012-02-28 08:41)转载▼标签:分类:赤壁文化苏东坡《管锥编》安州老人食蜜歌黄庭坚赤壁前、后赋文化陆游曾说自己“老馋自觉气力短”,所以他的《老学庵笔记》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吃的趣闻。
其中一则说:苏东坡与黄庭坚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于是二人在路旁小摊吃“汤饼”,面对“粗恶不可食”的面条,黄庭坚还在“置箸而叹”之间,苏东坡却已经毫不在意地吃完了。
于是对这个二十七岁中进士的黄庭坚道:“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陆游还很佩服苏东坡的能吃甜食,他记载说:“僧仲殊肴馔中皆有蜜,诸客不能下莇,惟苏轼嗜蜜,得与共食。
”这个与苏轼交往的仲殊和尚,他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后,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苏东坡还为他做了一首《安州老人食蜜歌》。
但苏东坡之所以这么能吃甜食,据《管锥编》的说法:是与他的吃惯了当时家乡偏甜的蜀菜有关。
《瓮牖闲评》中记载说苏轼不止一次地说自己“嗜甘”,并有“想见冰盘中,石蜜与糖霜”等诗句作证。
其实对于吃的态度,往往反映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同样是吃荔枝,杨贵妃是在吃的同时,体会到的是权势的显赫,君王的专宠。
与此相反,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意,却是藉以表达阅读(8) ┆评论(1) ┆转载(0)┆收藏(0)查看全文>>关于把黄州建设成东坡文化名城的构想——惠光启郑敏芝王海伟(2012-02-28 08:38)转载▼分类:古城黄州标签:苏东坡黄州赤壁大战苏轼赤壁之战文化蒲圻已称赤壁市,黄冈何不叫黄州——关于把黄州建设成东坡文化名城的构想惠光启郑敏芝王海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长江沿岸的29个中等城市中以州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泸州、荆州、鄂州、池州、扬州、泰州等,但是独独少了令人神往的黄州。
古城黄州和黄州赤壁由于大文豪苏东坡的一首《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已为世界熟知,与苏东坡命运相关的古城黄州也因此成了华夏名城。
由于苏东坡“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对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曹营的战争发生在长江北岸的思维模式与黄州赤壁恰好就在北岸的事实,在世人心目中,“三国周郎赤壁”就理所当然地和黄州联系在一起了。
在长江沿岸这些阅读(26) ┆评论(1) ┆转载(0)┆收藏(0)查看全文>>黄州塑造了苏东坡苏东坡遗爱惠黄州——谈祖应(2012-02-27 14:58)转载▼标签:分类:古城黄州苏东坡黄州苏轼北宋元丰文化黄州塑造了苏东坡苏东坡遗爱惠黄州------纪念苏东坡谪居黄州九百三十年谈祖应苏轼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答李端叔书》中说:“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按照他的说法,所谓“故我”是指过去名动京师,“独步天下”的眉山苏轼;所谓“今我”则是“与樵渔杂处”的黄州苏东坡。
这就是说,经过谪居黄州四年又两个月炼狱式岁月的陶铸,苏轼“凤凰涅槃”,从黄州站立起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苏东坡。
一个不同于“乌台诗案”前“专为应举而已”的苏轼,而是饱尽沧桑,历经磨难,重构人生哲学,重建人生功业,重塑人生形象,获得新生的“东坡居士”。
从这个意义上讲,苏东坡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诚如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言:“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苏东坡成就了黄州。
”佛曰阅读(20) ┆评论(0) ┆转载(0)┆收藏(0)查看全文>>东坡赤壁秋怀——郑能新(2012-02-27 14:57)转载▼标签:分类:东坡文化苏东坡东坡赤壁黄州前后赤壁赋千古绝唱文化东坡赤壁秋怀郑能新走进古城黄州已有些时日了,生活在世人瞩目的东坡曾经结庐的赤壁山下,一汪清湖明珠似的嵌在旁边,丘陵状的一条山脉如弓一般环绕着,靠南头的就是名垂千古的赤壁矶,靠北边的世代传承为龙王山。
山是好山,古木葱笼,珍禽聚栖。
山虽不高,仙气郁郁。
东坡躬耕如此,不亚陶令之世外桃源也。
操笔为文,此乃极地。
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成为千古绝唱。
人说黄州造就了苏东坡文学事业的辉煌,殊不知赤壁山也因濡染了这位伟大的人物的文气而扬名于世。
得居于此,别无所求也。
居所旁边不足千米,即是赤壁公园,公园里实为东坡纪念馆。
十多年前,曾专程从几百里外赶来面谒东坡先生,那时还小,是一种从众的心理崇拜着,对东坡先生生活多年的这片土地,只有一点茫然的记忆了。
迁居黄州阅读(23) ┆评论(2) ┆转载(0)┆收藏(0)查看全文>>乐天派苏轼:“醉东坡”耽酒“梦东坡”贪睡(2012-02-27 14:52)转载▼分类:东坡文化标签:苏东坡记宝山题诗乐天派宝山昼睡春渚纪闻文化林语堂撰《苏东坡传》,开篇原序给苏东坡戴了19顶桂冠,第一顶就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一语中的,苏东坡当之无愧。
读东坡诗词,不难发现:“醉东坡”耽酒,“梦东坡”贪睡,无一不显“乐天派”本色。
东坡现存记睡诗,《春夜》知者较多:“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后人常用“春宵一刻值千金”喻指洞房花烛夜,考东坡本意,恐怕还是沉迷“春眠不觉晓”的境界。
东坡爱眠,想不入诗也难,诸如“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试院煎茶》);“要识熙熙不争竞,华胥别是一仙乡”(《次韵张甥棠美昼眠》);“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之四),不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