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的定义

法的定义


(三)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的模式,
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从 事某种社会活动。
作用对象是自己行为。
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引,也相应有两种方式(1) 有选择性的指引。(2)确定性的指引。它是指人们 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法律要求人们必 须从事一定的行为,而为人们设定积极的义务(作 为义务);法律要求人们不得从事一定的行为,而 为人们设定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
——[美]博登海默
(一)法律自身的局限
1、法律作用范围的有限性 2、法律相对于社会生活总是落 后的和不全面的 3、法律会导致个案的不公正
英国某法院曾审理一件颇为棘手的刑事案。一名叫乔治的 年轻人设法进入某皇家空军机场,坐在机场跑道上观看天上 的飞机,被警察带走并于几天后被送上法庭。乔治的辩护律 师为其辩到:《官方机密条例规定》:“不得在禁区附近妨碍 皇家军队成员的行动”。虽然军用机场是个“禁区”,乔治也
2、评价作用:
法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具有判 断和衡量人们行为合法或不合法的 作用。
作用对象是他人行为。
保险法54条的规定:“投保人申报的被保 险人年龄不真实的,并且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 约定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在 扣除手续费后,向投保人退还保险费,但自合 同成立之日起逾二年的除外。”
3、预测作用: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 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和轻蔑人权是公众不 幸的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 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 宣言之中,以便本宣言可以经常呈现在社会 各个成员之前,使他们不断地想到他们的权 利和义务。
法是一个手段,一个特种的社会手段,而不是 一个目的。法、道德和宗教都禁止杀人。但法之完 成这一任务是通过规定:如果一个人犯杀人罪,那 么由法律秩序所选定的另一个人就应对杀人者适用 由法律秩序所规定的某种强制措施。道德则使自己 限于要求:你勿杀人。如果一个杀人者受到同伴们 的道德上的抵制;如果许多人之所以不去杀人,与 其是说想逃避法律的惩罚,倒不如说是由于逃避同 伴们的道德谴责。但法与道德之间的巨大差别依然 存在,即法的反应在于秩序所制定的社会有组织的 强制措施,而道德对不道德行为的反应或者不是由 道德所规定,或者是有规定,都不是社会有组织的。
从这方面说,宗教规范比道德规定更接近法律规范。因为 宗教规范以一种超人的惩罚去威胁杀人者。但是宗教规范 所规定的制裁具有一种先验性,尽管宗教秩序规定了制裁, 然而不是社会有组织的制裁。这种制裁也许比法律制裁更 加有效,然而它们的实效预定要有对超人权威的存在与权 力的信仰。
道德法则适用于实际或意识上的具体化个人,而法律 则适用于共同生活的、人的共同体的人类。
三、法的特征
概念: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是 法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征象和标志所在。
(一)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1、法是一种规范。简单的说,就是指行 为标准。
2、法只能针对行为,而不能针对思想。 3、法针对的是社会关系之中的行为,而非 纯粹个人意义上的个体行为。 4、法所针对的关系行为,不仅包括作为, 而且也包括不作为。
凡是不以行为本身而以当事人的思想方式作为 主要标准的法律,无非是对非法行为的公开认可。
惩罚思想方式的法律不是国家为它的公民颁布 的法律,而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 律。
——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使











统治阶级道德
治 阶 级
(二)法律对社会管理的作用
1、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2、保障社会发展与进步 3、解决社会纠纷与争端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尽管法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具 有高度助益的社会生活制度,它像 其他大多数人定制度一样也存在弊 端。如果我们对这些弊端不给予足 够的重视或者完全视而不见,那么 它们就会发展成严重的操作困难。
(一)法的作用概述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 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 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数众多、种类纷繁、各不相同 的行为与关系在某种合理程度上得 以理顺,并颁布一些适用于某些应 予限制的行动或行为的行为规则或 标准。
——[美]博登海默
(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1、国家创制法律的三种方式:制定、认 可、解释
2、法的国家性:法是以国家名义创制的, 法的适用以国家主权为界限。
(三)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1、强制性表现在: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对合 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2、法律的强制性: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 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3、法律的程序性:法律的强制是通过慎密程序进行 的,程序法是保障实体内容的形式
(四)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1、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其主要内容。 2、法律的利导性:权利有利益导向和激励 机制,义务有约束机制和强制机制。
四、法的本质
(一)法的阶级性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其他阶级的意志也有体现
妨 碍了皇家军队成员的行动,但是,他不是在“禁区附近”而是 在“禁区里”做的事。条例只规定了“在……附近”,没有规
定 “在……里”,所以依据这条规定是不能处罚乔治的。律师还 提醒法官注意,英国是个法治国家,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官在对此案进行裁决时甚感为难。
(二)法律实施中的局限 1、有些案件事实难以确定 2、法律的实施取决于很多法外因素 3、某些案件中法律运用成本高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一般作用与具体作用 统治作用与管理作用 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 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考察基点 作用对象 存在方式 所处层面 作用前提
规范作用
规范性特征 人的行为
一切法共有 手段 颁布
社会作用
本质和目的 社会关系
不同的法不同 目的 实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 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我的行为就是 我同法律打交道的唯一领域,因为行为就是我为之 要求生存权利、要求现实权利的唯一东西,而且因 此我才受到现行法的支配。可是追究倾向的法律不 仅要惩罚我所做的,而且要惩罚我所想的,不管我 的行为如何。所以,这种法律是对公民名誉的一种 侮辱,是威胁着我的生存的一种阴险的陷阱。
(二)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地理环 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法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是 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法还受到其他因素,如文化、历史、传统、政 治等的影响。
法通过人的能动作用而实施。
五、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概述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三)法的规范作用 (四)法的社会作用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六)应反对的错误观点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问题: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法律具有何种特征?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有何不同?
不是法 统治阶级政策

国家制定认可

国家意志
国家强制力保障
普遍约束力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1789年法国大 革命爆发。革命初期,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 宣言》和《一七九一 年宪法》
十月革命胜 利,制定了第 一部社会主义 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宪法性件 《共同纲领》
在蒲鲁东看来,最容易不过的就是颁布法令— —如果他拥有这种权力的话——把利率降低为一厘。 可是,如果其他一切社会条件照旧不变,蒲鲁东的 这个法令也就只是一纸空文了。不管颁布怎样的法 令,利率照旧由现在支配它的经济规律来调节。能 得到信用的人还会象以前那样依照情况按二厘、三 厘、四厘和更高的利率借钱,不同的地方只是食利 者会非常谨慎,只把金钱借给那些不会弄出讼案的 人。
第五章 法的概念
“法”不仅仅是一个范畴,一切法 律上的考察是由此出发并以此为基础 的,也不仅仅是一种思考方式,舍此 根本不能思考法律之事,而且它还是 一种现实的文化形态,其使法律世界 的一切事实得以形成和塑造。
——【德】拉德布鲁赫
一、法的词源

二、 学术意义上“法”的概念
从立法者的角度,认为法是某种意志或命令。
我们认为: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 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 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 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有的教课书: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 规范体系。这种规范体系反映了由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决定的统治阶层或人民的意志,其目的在于 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层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 关系和价值目标。
(六)应反对的错误观点
法律虚无主义 法律工具论 法律万能论
国家意志

内容是 由统治 阶级的 物质生 活条件 决定的
统治阶级 意志 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规范
技术规范
交通规则 操作规程
社会规范
道德规范 组织规范 宗教规范 法律规范
马尔西亚斯做梦他割断了狄欧尼西务斯的喉咙。 狄欧尼西务斯因此把他处死,说他如果白天不这样想 夜里就不会做这样的梦。这是大暴政,因为即使他曾 经这样想,他并没有实际行动过,法律的责任只是惩 罚外部的行动。
法是国家对人民的命令,用口头说明,或用 书面文字,或用其他方法所表示的规则或意志, 用以辨别是非、指示从违。
霍布斯(英)
从司法者角度认为法是 法官的判决 就任何具体而言,法或者是实际的法,即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