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论文写作答案

科技论文写作答案

论文写作阶段测验一、填空题:(30分)1、科技类文体的特性是:(鲜明的目的性)、(突出的科学性与创造性)、(读者对象集中)、(人工语言符号多)、(文体结构有其独特的规范)。

(5分)2、文献综述的一般结构是:(标题)、(作者)、(致谢)、(目录)、(简介)、(过去工作的回顾及中心论题的综合描述和评论部分)、(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

(8分)3、综述的作用是(浓缩信息)和(提供文献索引)。

(2分)4、参考文献组成部分依次是:(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文献题目)、(期刊名称)、(期刊卷号)(具体页码)。

(6分)5、阅读的步骤为:(略读)、(精读)、(复读)。

(3分)6撰写报告的步骤是(提纲)、(初稿)、(润色)。

(3分)7三段论是指论述过程里(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逻辑组成部分。

(3分)二、问答题:(30分)1、一本完整的笔记本应当具备哪两个要素?试接合实验室笔记本的特点叙述这两个要素应当具备的具体内容。

(5分)答:一本完整的笔记本应当具备引言和记事两个要素。

其中,引言是对实验条件、环境和目的的概括;记事是对实验(或者工作)的具体叙述。

(1分)实验室笔记本的引言部分应当包括:实验标题和识别号、所记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地点(若是科学实验,还应具有相应的温度和湿度,仪器的初始参数和状态和所用材料的型号)、对实验(具体工作)的预期以及实验目的。

(2分)实验室笔记本的记事部分应当包括:它是对实验(工作)的一切过程和观察结果的一本完整的流水帐。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猜测和意向;其二是观察与行动。

两者之间必须界限清楚,不可混淆。

(2分)2、试述报告写作中的取舍原则、组织原则。

(4分)答:如前面所提到的,报告内容的取舍主要是取决于报告的对象。

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取舍的准则。

(2分)此时,一些和本文中疏远的细心比较节被舍弃,原始数据将被一些衍生数据替代。

当然,原始数据将被忠实地保留在实验记录上面(取舍不等于删改)。

组织的原则在于体现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使得文章在内容方面符合逻辑,便于被报告者正确地理解。

(2分)例如,背景知识的介绍应先于具体实验工作的介绍。

3、请回答开题报告的意义。

(6分)答:开题报告的写作过程就是整个工作规划、部署的过程。

它包括了信息的搜集、分析、选择、工作计划的安排、预期以及应对方案。

因此,开题报告的写作完成了整个工作的框架构建。

(2分)对于工作本身而言,一次优秀、严谨的开题报告可以使得作者的领导或资助人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及合理性,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此外,还可以使同事对这项工作感兴趣,主动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路和帮助。

(2分)对作者本人而言,这个写作过程不仅仅使他理清工作思路,并且对后续的工作有个整体的把握。

此外,还提供了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

(2分)4、试从写作和阅读两个角度说明为什么科技论文具有固定的“型”?(5分)答:“型”是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的一些基本的构成模式这些模式一开始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小团体创造的,但是由于它们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实践中逐步完善、定型化。

之所以科学论文的“型”比较固定,主要是因为人们论述问题以及读者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比较固定。

所以要求这些文体要服从论证的逻辑性,不可随意发挥。

人们利用这些“型”来写作,不但能比较省力,便于组织材料表达观点,也便于读者阅读。

5、试述文献综述的特点。

(10分)答:文献综述的特点为:综合性、新颖性和潜在性。

(1分)(1)综合性:文献综述要求全面系统地反应国内外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在某一时期内的概况。

它的内容上的综合性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从纵的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从横的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主要国家、主要学派或主要部门在某一时期的主要观点、主要突破等等。

为此,综述要求占有资料广泛而全面,要对大量的,分散的原始文献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3分)(2)新颖性:综述只有选题新、资料新才具有参考价值,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一般来说综述的选题都是近年来发展较块、进展较大而切合实际需要的课题。

文献综述所引用的文献以近五年学术期刊的论著为主,并且都是一些学术水平高,有新发明、新见解、新思想的文献。

(3分)(3)潜在性:指作者的潜在倾向性。

综述作者不应对原始文献进行直接的评论,这一点有别于述评。

但不等于作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立场、观点和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即用别人的资料和观点来表明自己的意见。

也就是说,要将自己的见解寓意其中,贯穿在内,含而不宣。

(3分)三、论述题:(40分)1.接合现在科技工作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写作在科技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写作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一首要目的,写作时应当注意什么?(20分)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技活动不再是单个人的行为。

其特点有二:一是规模庞大,涉及多个领域;二是分工细致,工作人员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更为突出的是相互协作性。

在这种形式下,沟通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

不同部门之间需要沟通工作进展,各部门内部需要阶段性的总结和讨论。

只有及时地、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才可以进行有效协调,确保任务的完成。

(5分)语虽然是最直接、最迅速的一种交流方式,但是它缺乏精确,并且不易于长久保存。

交流(即时的讨论和知识的传承)在科研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科研工作具有潜在的价值,应得到忠实的保存,以便精确地流传下去。

另外它还需被后人进行反复论证和检验。

(5分)综上所述,写作可以使得科研成果在时间上得到精确、永久的保存,在空间上也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对于科研工作本身,以及科研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分)科技写作的首要目的是:沟通。

(2分)所以在写作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语言、形式等等,都取决于作者要对哪些人表达什么内容。

即使是同样的内容,对于不同的读者需要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

无论在作何种形式的科技写作时,必须面向读者的需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6分)2、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哪几部分?并详述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及存在的理由。

(20分)答:一篇完整的开题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七个部分:•背景的介绍、•立题的根据(意义)、可行的方法、所需的条件、预定的步骤(包括时间安排)和预期的结果、将要采取的分析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定应对方案。

(7分)需要介绍这个领域的背景知识。

所谓背景知识就是这个领域发展的过程、已经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发展方向以及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

这一部分旨在引导听众了解这个领域。

由于开题报告的听众一般是专家和导师,所以他们对该领域比较熟悉。

由此,开题报告中的背景知识可以适当地做简略介绍即可。

(2分)部分:这里要明确提出本课题要解决哪个问题。

需要介绍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对该领域的研究将发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这样,使得听报告的人明了报告人选题的意义所在。

这一部分是开题报告的重点。

由于开题报告都是针对一个可能展开的新课题写作的,这一部分应当交代详细。

(2分)(3)可行的方法部分:选择了课题之后,需要进一步阐述完成这一课题的方法。

这部分的作用有两方面:其一使得听报告人明确该课题是可行的,以便在后续的科研中给予支持;其二是使得报告者本人明确为什么选择该方案。

有时报告人虽然倾向于选择某方案,但是并不是经过了严密的分析、比对后得出的结论。

而通过文字的叙述,可以使作者本人进一步理清思路,为什么要选择该方案。

在此过程中,报告人和听报告人可以进一步地沟通,修改方案和具体实施步骤。

(2分)(4)所需条件部分:在方案确定后,则要进一步阐明该方案实施过程中所需的必要条件。

这一部分放在方法选择之后,有一个好处。

听报告的人在明了那个被选方案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之后,那么对于实施的条件方面,他们将愿意给予最大的支持。

(1分)(5)预定步骤及预期结果:在确定方案之后,需要周密地部署实践步骤,并进一步预期实施的结果。

科研就是一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

在这一部分,需要精密地估算并分配每一步所需的时间以及物质资源。

(2分)(6)将要采取的分析方法:在预期可能获得哪些结果之后,就要更深一层地设想如何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思维深入的过程。

一方面可是使作者对后续工作有充分的准备并能提前安排,另一方面给予听报告者一个严谨可靠的印象。

(2分)(7)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定应对方案:由于所有的结果都是依据前人的工作以及自身的经验进行逻辑推理而得出的,所以虽然它具有一定的逻辑上的合理性,但不能代表事实。

所有的推理和预测都必须经过实践进行检验。

而很多时候,工作是探索性的。

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环境因素的变化,甚至一些气候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程。

因此,还需进一步估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进一步的应对方案。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