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蓄水大坝渗漏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蓄水大坝渗漏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1 工程与工程勘察概况 (1)1.1工程概况及现状问题 (1)1.2勘察目的及任务 (1)1.3采用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2)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1.5勘察质量评述 (5)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概况 (5)2.1场地交通位置 (5)2.2区域地形地貌 (5)2.3气象水文 (6)2.4区域地层岩石概况 (7)2.5区域地质构造 (7)3 工程区地质条件与评价 (8)3.1坝址地形地貌 (8)3.2工程区地层 (8)3.3工程区地质构造 (9)3.4工程区水文地质概况 (9)3.5地震效应 (11)4 坝体渗漏分析及治理措施建议 (11)4.1坝体渗漏分析 (11)4.2坝体渗漏治理措施建议 (13)5 结论与建议 (14)5.1结论 (14)5.2建议 (14)附图:1. 图例....................................................................................................... 1页2.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页3. 工程地质剖面图................................................................................... 2页4. 钻孔柱状图........................................................................................... 5页附表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页2. 土样测试成果表................................................................................... 1页3.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1页4. 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 2页5. 水质分析报告....................................................................................... 1页6. 现场及岩芯照片................................................................................. 6页附件1. 工作量及费用概算说明书................................................................... 1页1工程与工程勘察概况受博罗县中坝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公司于2018年8月承担了博罗县饮水工程蓄水水库大坝渗漏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工程概况及现状问题大坝为均质土坝,大坝高13m,坝顶宽5m,坝顶总长36m,坝顶标高307.60m,坝底标高294.60m,坝前后坡比均为1:2.5,前坡用砼护坡,后坡用草皮护坡,坝底建有高5m的砂卵石反滤体,坝体设有排水沟、溢洪道和放水涵各1个。

坝体设计蓄水位为11.64m(标高306.64m),日供水规模128 m3,年供水规模4.67万m3。

大坝建成后在试运行过程中,发现大坝下游右侧坝脚存在明显的渗漏现象,因水流带走坝基填土,已经出现直径约40cm的通道,根据现场调查及水库蓄水期间的情况反映,渗漏处的出水量与库区水位有明显的关联,即渗漏量随库区内水位上升幅度而相应增加,最高蓄水位(约水深7m)时的渗漏量估算大于200m3/d,库区排空时的渗漏量估算约60m3/d,库区水位不排水时每天下降3~5cm。

勘察目的及任务(1)查明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构造地质条件,有无断层、活动构造、有无不良的地质现象等。

(2)查明坝体、坝基、坝肩岩土体的分布、岩体完整性及风化特征、分布以及接触情况。

(3)查明坝体填筑密实度及填筑层与两岸和坝基结合情况。

(4)查明坝体或坝基渗漏层的分布范围、渗漏形式及途径。

(5)查明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等级,评价坝体土的腐蚀性。

(6)根据坝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坝体渗漏治理提出合理建议。

采用的规范和技术标准1.1.1规范标准(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4)《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5)《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

1.1.2主要参考资料(1)《广东省地震构造图集》(广东省地震局);(2)《广东省地震构造概论》(广东省地震局);(3)《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4)《博罗幅地质图》(1:20万)(广东省地质局);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5.1勘察方法(1)收集已有地质、设计、施工和水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资料。

(2)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土工试验、现场地质调绘等综合勘察方法,对该土坝渗漏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1.5.2 勘察工作量布置(1)钻孔平面布置钻孔沿坝体轴线布置,共布置勘探点5个,孔距5~10m,钻孔编号为ZK1~ZK5。

(2)钻孔深度控制穿透渗漏层进入坝基微风化层2m,具体深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3)原位测试和取样工作土层、全风化、强风化层做标贯试验,采取土试样及进行原位测试孔不应少于勘探孔的1/2,本次采取孔内水样1组进行水质分析,采取坝体填土2组做腐蚀性试验。

1.5.3勘察、测试方法(1)勘探点测放勘探点采用皮尺量距定位,共测放勘探点5个。

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统、相对高程基准,以坝体顶部左岸(溢洪道侧)中点坐标(0,0,307.60)为基准(基准点编号为T1),以坝体走向为纵坐标X,垂直于坝体方向为横坐标Y,根据工程平面布置图测放其他各孔的点位。

基准点及各钻孔位置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调绘本次完成场地地质调绘0.02km2,调查精度为1/1000,工作方法采用穿越法结合追索法,调绘内容为场地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地层岩性变化、构造特征、地形地貌调查等。

野外用GPS定点、罗盘测方位结合地形测量成果进行地质调绘。

(3)工程钻探本次勘探投入1台XY-1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开孔孔径Φ110mm,终孔孔径Φ110mm,采用金刚石钻头泥浆护壁钻进。

岩层、土层取芯率要求不少于80%,回次进尺不大于2.0m。

钻孔控制操作的具体方法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执行。

本次勘察进行了钻孔稳定水位观测,因上部土层带水钻进,无法测得初见水位,终孔一天以后量测孔内稳定水位,每个钻孔编录素描后,对各钻孔所采取的岩芯均进行了全孔彩照拍摄。

钻孔编录验收后全孔采用水泥搅拌注浆封孔。

(4)现场取样及原位测试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占勘探点总数的1/2~2/3;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

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落距为76cm,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每贯入30cm为一测点。

土试样分原状土样(Ⅰ级)、岩样和水样。

Ⅰ级土样采用回转取土器和薄壁取土器采取;岩样在取出岩芯中直接取样;水试样于钻孔中采取,确保试样质量。

岩土试样采取、封装、运输贮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尽量保持试样天然结构和天然湿度及天然密度。

(5)室内测试样品按工程技术要求完成了有关指标的测试分析,水样进行工程水质简分析。

室内试验工作由广东明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完成。

1.5.4 完成工作量及作业时间我公司于2018年8月21日至9月2日完成野外工作。

总体完成工作量见表1.1。

勘察质量评述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

勘察全过程符合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手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勘察工作外业的工程质量均经现场的技术人员验收,按照本项目的计划工作量和技术要求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

勘察成果的质量能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现行技术规标准及达到本项目的勘察技术要求。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概况场地交通位置拟建场地位于博罗县中坝镇,交通较为便利。

详见场地交通位置示意图(图2.1)。

场地位置图2.1 场地交通位置示意图区域地形地貌工程区处于丘陵地貌区,高程介于280.0~430.0m,最大高差约150m ,地面坡度约0~60°。

总体地形地貌条件属复杂。

气象水文根据博罗县气象局资料(1960~2017年)统计,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征综合如下:1、降雨:雨季主要集中于6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17.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40.8mm,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83天,最大年降雨量为2293.3mm(2006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016.0mm(2009年)。

日最大降雨量198.8 mm(2008年7月30日),小时最大降雨量67.6 mm(2012年4月16日)。

降雨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

2、气温:多年平均气温为20.9℃,一月平均最低气温8.0℃,七月平均最高气温32.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2008年7月25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4℃(2010年12月17日)。

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6.2mm,年蒸发量最多为1724.4mm,年蒸发量最少为1393.5mm,一年中,8月蒸发量最多,平均月蒸发量在134.8mm以上,1月蒸发量最少,平均月蒸发量在109.0mm以下。

4、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历年最大相对湿度为100% ,历年最小相对湿度为60%。

5、风:主导风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8m/s,历年十分钟最大风速为11.1m/s,静风率为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