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课件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 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 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 层模型):当原子只有 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 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 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 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 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 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 道。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5.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 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 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 在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 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 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
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新课讲解
一、原子的构成
3.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 一定质量的微粒,普 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 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
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子,其中
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和了电荷,从而形成
(J.J.Thomson ,1856~1940) 了中性原子。
4.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 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卢 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 星原子模型):原子是 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 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 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 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 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 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 动。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1个电子带一个 1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负电荷 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氢原子的质量= 1.6726×10- 27 kg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6726 10 - 27 kg ≈ 1
1.66 10 - 27 kg
碳12的十二分 之一的质量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1)根据P154附录Ⅱ查得相对原子质量为:(取4位有效数字) 氮_14.01_ 氯_35.45_钠_22.99_铁_55.85_
几种原子的质量
原子种类 氢 氧 碳 铁
原子质量 1.67×10-27Kg 2.657×10-26Kg 1.993×10-26Kg 9.288×10-26Kg
原子的质量如此小,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 用都极不方便。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衡量呢?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
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
原子核 1.原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问题讨论
粒子 种类 质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你发现 了什么
电性
质量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kg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kg
电子 1个单位负电荷
原子中,原子核很小,电子在原子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
原子核
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里有很大空间,电子就在这个 空间里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知识的延伸
•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 构成。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课堂练习
质子质量的 1/1836
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相等。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想一想
从下表中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3.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几
氢
1
0
1
种
碳
6
6
6
原
氧
8
8
8
子
钠
11
12
11
氯
的
17
18
17
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根据P75表4-3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Βιβλιοθήκη 23磷15
16
15
31
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量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 Ar ◆表达式 注意点:
Ar
某种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 1
12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
而不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千克”、“克” 等。
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其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大。
李店中学 教研室 周方盛
1
回顾 & 思考
☞
(1)什么是分子、原子?
(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氧 化汞分解这一化学变化?
氧化汞分解的微 观 过 程
离解
+
氧化汞 分子
+
汞 原子
组合
氧 原子
氧 分子
组合
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化学变化的实质
小旧
新
结
的 分 子
分解(离解)原 重新组合 子
的 分 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
问题讨论
原子再可分吗?
想一想
历史
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 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 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 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成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 的电子数也不同。
结论: ①原子一定由质子和电子构成(不一定有
中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④质子与核外电子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原子核·原子的大小关系:
1、将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 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①___②_________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③___④__⑤_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______①__②___④_____ (4)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③__________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①_______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③___⑤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