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分流作用 耦合作用
5
• 避雷线的假设原则: 1). 3~10kV线路防雷保护
• 不架设避雷线,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可投入自动重合闸。 • 在雷电特强烈地区可采用高一电压等级的绝缘子,或
顶相用针式两边改用两片悬式绝缘子(不平衡绝缘)。 • 对特殊用户应用环形供电或不同杆双回路供电,必要时
改为电缆供电。
7.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针对同杆并架的线路, 按三角形布置,在上面的线 上加间隙或管型避雷器,对 其他线起到保护作用。
8、安装线路避雷器:
把避雷器并联在线路上, 当作用电压超过避雷器的 放电电压时,避雷器先放 电,限制了过电压的发展。
习题
7.1 说明避雷线在输电线路防雷保护中的作用。对有避雷 线的线路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耐雷水平?
根据前面对雷电产生、发展的分析,在确 定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防雷保护方式时, 主要应从线路的重要程度、系统的运行方式、 输电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 貌的特点、土壤电阻率等条件,结合当地原 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的结 果,因地制宜、全面考虑。
输电线路防雷的措施(“四道防线”):
2
输电线路防雷的措施“四道防线”的图 示
输电线路防雷的具体措施
• 架设避雷线 •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 架设耦合地线 • 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 装设自动重合闸 • 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 加强绝缘 • 装设避雷器
4
1.架设避雷线
避雷线,处于导线的上方,架空的接地线。 避雷线的作用:
对导线有遮蔽作用,可避免雷直击导线。 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使塔顶电位下降; 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杆塔时绝缘子串上电压;
(1)防止雷直击导线 沿线架设避雷线,有时还要装避雷针与其配合
(2)防止雷击塔顶或避雷线后引起绝缘闪络 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适当加强线路绝
缘,在个别杆塔上采用避雷器等 (3)防止雷击闪络后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
适当增加绝缘子片数,减少绝缘子串上工频电场强度, 电网中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4)防止线路中断供电 采用自动重合闸,或双回路、环网供电等措施
7.2 试述建弧率的含义及其在线路防雷中的作用。 7.3 对35kV及以下线路为什么一般不采用全线架设避雷线
的措施?
14
5.加强绝缘
为降低线路跳闸率,可以增加绝缘子串片数,加大大 档距跨越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距离,以加强线路绝缘。 在35kV以下线路可采用磁横担等冲击闪络电压较高的绝 缘子串来降低雷击跳闸。
6.装设自动重合闸
由于雷击造成的闪络大多数能在跳闸后自动恢复绝缘 性能,在此重合闸成功率较高。据统计,我国110kV及 以上高压线路重合成功率为75%~95%,35kV及以下线 路约为50%~80%。因此各电压等级线路应尽量装设自 动重合闸。
8
2.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
作用原理:前面分析的公式
U
j
I L Rcj
Lgt 2.6
hd 2.6
1
k
公式可见,杆塔接地电阻越小,绝缘子串上的第一越低。
对于一般高度的杆塔,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 雷水平、防止反击的有效措施。《规程》规定,有避雷线 的线路,每基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在雷雨季节干燥时不 宜超过下表 :
220kV线路应全线装设避雷线,山区应全线装设双避雷线, 保护角一般取20˚左右 ;
110kV线路一般应全线装设避雷线,强雷区可以双线,保 护角一般取25˚—30˚。但在不全线架设避雷线;
60kV线路视线路负荷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装设全线避 雷线,如果线路的负荷重要且年雷日在30日以上时应全线装 设单避雷线,保护角一般取25˚—30˚,在雷电活动较少地区, 不必沿全程装设避雷线。
6
• 2). 35kV线路防雷保护 • 一般不装设避雷线,只在变电站线路进出口设置
1~2km避雷线,为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 • 采用小接地系统运行,若线路长电容电流大则 经消
弧线圈接地。 • 装设自动重合闸。 • 环网供电。
7
3).500kV的线路应双避雷线,保护角ɑ一般小于15˚; 330kV的线路应全线装设双避雷线 ,保护角一般取20˚左右;
3.架设耦合地线
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有困难时,可以采用在导 线下方架设地线的措施,其作用是增加避雷线与导 线间的耦合作用,以降低绝缘子串上的电压。此外, 耦合地线还可增加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运行经验 证明,耦合地线对降低雷击跳闸率的作用是很显著 的。
4.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适用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采用消弧线圈 接地方式为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是不立刻跳闸, 而雷电大多造成单相闪络,因此,此方法可使大多数 雷击单相闪络接地故障被消弧线圈消除,不至发展为 持续工频电弧。我国的运行经验表明,该措施可使雷 击跳闸率降低1/3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