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戴无菌手套或用无菌镊子取一次性无菌专用吸痰管,一头缓慢插入气管致隆突(叶支气管)水平,一头接电动吸引器,螺旋式抽吸,吸引痰液。
四.注意事项
1.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防止唾液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
2.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价值高。
3.连续采集3~4次,采集间隔时间>24h。
五.结果判断
1.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栖居。
2.合格痰的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两者比例小于1:2.5。
3.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
4.经纤维支气管镜和人工气道吸引采集分泌物分离出的细菌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
5.痰液与血液或胸水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有诊断意义。
6.痰培养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7.痰中的病原菌不少属于机会致病菌,应根据病情判断。
六.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注意事项
1.标本及时送检避免干燥,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如在室温下放置数小时,则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过度生长,而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则明显下降。故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内容:
一.标本来源:痰/气管抽吸物(TA)、支气管肺灌洗吸出液、支气管刷子、气管内管、肺穿刺或活组织等。
二.容器:洁净、广口、无菌、加盖、密封、防渗漏。不含防腐剂和抑菌剂,一次性使用。
三.采集方法
清晨痰量多,含菌量亦大,嘱病人先用洁口液,再用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1-2口痰于培养皿或瓶中,痰量极少可用45℃1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导痰。
痰培养采集痰培养标本的科室
文件编号:RJ-IC-SOP-TBBCJ
编写者:糜琛蓉
审核者:倪语星
版次:01
编写日期:2007-5-30
审核日期:2007-6-10
执行日期:2007-7-1
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院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同意,不得翻印
目的:正确采集痰培养标本并运送
2.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3.送检期间要予以安全防护: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参考文献
贾淑梅临床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25
美P R默里、E J巴伦、M A法勒、F C特诺维、R H约克临床微生物学手册(上下)科学出版社200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