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疫情现场调查处理方案霍乱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我xx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为规范霍乱疫情现场调查处理工作,提高霍乱疫情调查处理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迅速查明爆发的原因,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爆发,防止疫情蔓延。
二、疫情报告霍乱是我国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控机构报告;同时,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登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http://218.247.198.113/或http://202.106.123.35/)”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控机构。
三、调查处理(一)工具准备个案调查表或一览表,工具书(如霍乱防治手册等),采样工具(拭子、吸管、试管、水样瓶、食品采样袋、油性笔等),采样登记表,个人防护用品(医用工作服、帽、隔离衣、口罩、乳胶手套、长筒橡胶鞋等),常用消毒剂(漂精片、碘伏等),常用预防治疗药物(氟哌酸、强力霉素等),开展工作用的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照相机等)。
(二)病例的调查处理1.个案调查按“霍乱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表1)详细收集病例的个案资料,主要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班级或宿舍、发病日期、临床表现等;病前5 天食物史(附表2),可疑食物来源,加工处理和食用方法(附表3)。
是否参加聚餐,聚餐地点和食物;病前5天外出史;吐泻的地点及处理方法,污染衣物等的丢弃地点;既往健康史、服药史(是否胃酸缺乏、服抗酸剂)等。
2.样品采集(1)水样便采1-3ml,成形便采指甲大小。
肛拭将拭子插入直肠内3-5cm 处,旋转一周(必须看到有粪便粘附)。
呕吐物:1-3ml。
(2)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
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 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常温送检。
3.病例处理(1)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均需隔离治疗,原则上就地隔离治疗,确需转送的,必须随带盛放吐泻物的容器。
直至症状消失或停药后大便培养每天1 次,连续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治疗。
(2)消毒处理:病房应有防蝇设施,配备洗手设施或消毒水和擦脚垫,有专用厕所或便器。
做好个人防护。
要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告知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三)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1.调查登记调查登记与病人发病前5 天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密切接触的人(附表4)。
2.样品采集:采集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如家庭接触者)或可疑餐次(食物)共同进食者的粪便培养,第一次采便最好在服药前进行。
3.处理(1)医学观察:跟踪密切接触者是否出现胃肠道症状,告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胃肠症状,立即通知卫生部门。
对从事食物加工,药物依从性差或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密切接触者要加强跟踪。
限制其活动范围,对其排泄物要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
医学观察期:自最后接触之日(或末次共同饮食)起至少5天或粪检连续2 次(每日一次)皆阴性。
如果密切接触者在监测期间出现胃肠症状,按疑似霍乱病人进行处理。
如密切接触者是食物加工人员,应暂离工作岗位直至连续2次粪检霍乱弧菌阴性。
(2)健康教育: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告知和健康教育。
(3)预防服药:对有感染高度可能性者可考虑预防服药。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素。
成人可采用多四环素(强力霉素):单剂量300mg;诺氟沙星(氟哌酸):400mg/次,每天3 次,连服3 天;呋喃唑酮(痢特灵):200mg/次,每天2 次,连服3 天。
(四)病家的调查处理1.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家及周边区域布局(建筑平面图),同吃住人数,饮水用水类型,是否脏乱,厕所卫生,污水排放及处理情况,厨房的大小及卫生状况,砧板、刀具、碗碟等是否生熟分开,餐厨具的清洁方法,食物储存方法及冰箱温度等。
可疑食物的来源。
2.样品采集(1)环境拭子:食物准备和储存区域(砧板、洗菜盆),排泄物弄脏区域(厕所边缘)。
以灭菌拭子蘸碱性蛋白胨水涂抹可疑物体表面,置碱性蛋白胨水中,常温送检。
(2)食物样品:注意采取易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高危食物,如海水产品,尤其是生的或未煮熟的海水产品;病人潜伏期进食过的剩余食物;贮存在同一冰箱里可疑食物(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可能交叉污染)。
以无菌操作采集食品5-10 克,如是海水产品,可采集整只海水产品或合适的部位如鳃部和/或肠内容物等,置采样瓶(管)或食品采样袋中(注意保湿);或以无菌棉签涂抹5 只(条)以上的某类水生动物体表、肛门、鳃,置碱性蛋白胨水中,常温送检。
(3)水样:贮存在水容器里的饮用水;病家生活接触和污水排放的河流、池塘、水井。
用灭菌的500ml 玻璃瓶采集相对静止的表层水(深度30cm 以内)500ml,常温送检。
第一次采样最好在消毒前进行。
3.病家处理(1)消毒:对病人的粪便、呕吐物及被吐泄物污染的厕所、洗手盆、地面、墙壁、拖把等,病人使用过的床上用品和其它物品,厨房、餐厨具、冰箱进行消毒。
取样后对所有可疑的剩余食物和贮存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2)灭蝇防蝇:要求病家做好灭蝇防蝇。
(3)健康教育:为家庭成员提供健康教育,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食物要煮熟煮透、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清洁排泄物时应带手套,清洁后必须洗手。
(五)对餐饮业的调查处理1.调查(1)调查与病人发病可能有关的餐饮业。
调查餐饮业的饮用水情况(注意清洗食物的水),食品和环境卫生等情况(如进餐区域有无老鼠、蟑螂和苍蝇等出没的痕迹,地板、餐台的清洁卫生情况,水龙头的配备情况;垃圾处理情况;碗碟、砧板和刀具等餐厨具是否生熟分开,碗筷或碟的数量是否充足及清洗方法;冰箱的温度,存放食物是否生熟分开;冷吃、隔餐食物的存贮、加工处理方法;厕所的卫生条件如何、有无洗手液或肥皂和干手机等;鱼缸的饲养水来源,是否经常清洗及清洗方法),最近停电/停水情况等,寻找可能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2)访问食品加工人员。
了解食品加工人员数、新招员工数。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状况和健康体检情况,最近一周胃肠症状和外出史。
记录最近5 天的食谱。
询问最近食物处理与往常的不同之处。
了解食品加工过程、方法,特别注意高危食物(见附表2)。
采集食品加工人员粪便或肛拭子培养(第一次采样最好在预防服药前进行)。
2.样品采集(1)环境拭子:食物准备和贮存区域(砧板、洗菜盆、加工食物桌、餐桌、冰箱把手等),厕所。
(2)可疑剩余食物:病人潜伏期进食过的剩余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冷菜等高危食物,贮存在同一冰箱里可疑食物。
(3)水样:贮存在水容器里的饮用水、生活用水,鱼缸里的水,尤其是靠近厨房或加工食物桌的鱼缸里的水,病人潜伏期进食过的海产品的鱼缸里的水,污水及污水排放的河流、池塘水等。
第一次采样最好在消毒前进行。
取样后对所有可疑的剩余食物和贮存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3.处理(1)消毒灭蝇:彻底清洁消毒厨房、餐厨具,做好灭蝇防蝇。
(2)健康教育:对食品加工厂人员进行健康教育。
(六)专项调查为明确危险因素、传播方式,可开展专项调查,如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追查可疑食物(食品及水)的来源及销售去向。
对可疑食物的各个环节(如养殖场、市场、餐厅等)进行跟踪调查(采样检测、消毒、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等)。
对分离到的阳性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鉴定,以确定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七)调查报告1.散发疫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1)基本情况: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疫点(病家或餐馆)的人口学、卫生、饮用水等情况。
(2)发病、诊疗经过。
(3)流行病学调查(病人过去健康史、外出史、食物史、发病后可能的污染场所,密切接触者和共同进餐者的调查情况、病家调查情况、可疑餐馆调查情况)。
(4)实验室检测结果。
(5)结论:感染地点、可能感染来源。
(6)已采取的措施及存在问题、建议。
2.暴发疫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1)基本情况:疫点或疫区的人口学、卫生、饮用水等情况(2)疫情的发现与报告(3)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三间分布、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检验、病原学检验、外环境和水体采样)。
(4)专项调查结果分析(5)暴发原因分析及结论(6)已采取控制措施、效果评价及存在问题、建议。
3.报告时间(1)初次报告:一般应在开展初步调查后的当天完成。
(2)进程报告(续报):一般每隔1~2 天完成一份。
(3)结案报告: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7 天内完成。
四、疫情控制(一)阳性水体和食品的管理在霍乱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外环境和食品阳性时: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应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逐级上报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应尽快上送或进行噬菌体-生物分型鉴定及/或PCR 毒素基因检测,确定是否为产毒株/非产毒株。
(2)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加强水体周边社区人群或重点人群的监测。
加强周围腹泻门诊病例搜索和健康教育、外环境消毒。
(4)根据该水体的使用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饮用水消毒和监督监测。
并建议在阳性水体附件插上警示牌,告诫群众暂勿使用此水,暂停捕捞和移植水生动、植物,直至阴转或鉴定为非产毒株。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粪便管理。
2.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同类食品和有关食品的监督。
(二)疫区的防控措施1.加强监测:加强腹泻病人监测,逢泻必检,及时发现传染源。
加强环境和食品等流行因素监测,高密度、大范围扩大采样;开展病原体的菌型、毒力、药物敏感性检验。
2.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
防止病从口入,有病及时就诊。
3.加强管理:加强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卫生管理。
做好粪便管理和防蝇灭蝇工作。
4.暂停聚餐:根据需要暂停大型聚餐,禁止供应生食海产品和冷菜等。
5.接种疫苗:可根据需要自愿选用国家批准上市的口服霍乱疫苗。
群体预防服药绝无必要,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导致耐药。
(三)疫点疫区解除1.疫点解除:疫点处理后,接触者连续查便二次阴性,污染物(区)消毒后第二次检测结果阴性,且无续发病人出现;疫点处理后,5天后无新病例出现。
2.疫区解除:最后一个疫点解除后,再观察5天,无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
五、名词解释(一)霍乱病人、疑似霍乱病人、带菌者:按“国家霍乱监测方案”。
(二)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三)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附表:1.霍乱个案调查表2.食物史调查表3.可疑食物调查表4.密切接触者调查表附表1年霍乱个案调查表地区国标编码□□□□□□□□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1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1.2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岁、月)□□1.4职业□□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员⑹餐饮食品人员⑺公共场所服务员⑻商务人员⑼医务人员⑽工人⑾民工⑿农民⒀牧民⒁渔(船)民(15)海员及长途驾驶员(16)公务人员及职员⒄离退人员(18)家政、家务及待业(19)不详(20)其他1.5文化程度□⑴学龄前儿童⑵文盲⑶小学⑷初中⑸高中⑹大学及以上⑺不详1.6 现住址户口地1.7工作(学习)单位1.8联系人联系电话(办)(宅)(手机)2.发病情况2.1发病日期(yy/mm/dd)□□□□□□2.2发病地点(yy/mm/dd)2.3首诊时间(yy/mm/dd)□□□□□□2.4首诊单位2.5诊断医院2.6报告时间(yy/mm/dd)□□□□□□2.7是否住院(1)是(2)否□□2.7.1住院时间(yy/mm/dd)□□□□□□2.7.2出院时间(yy/mm/dd)□□□□□□3.临床表现3.1.腹泻(1)有(2)无□3.2 腹泻持续天□□3.3 每天最多泻次□□3.4 腹泻方式(1)喷射状(2)里急后重(3)通畅(4)失禁(5)绞痛□3.5 粪便性状(1)稀便(2)水样(3)米泔样(4)洗肉水样(5)大块粘膜□3.6 粪便量(1)多(2)少□3.7呕吐(1)有(2)无□3.8呕吐持续天□□3.9每天最多吐次□□3.10呕吐物性状(1)食物(2)水样(3)米泔样(4)血水样□□3.11呕吐量(1)多(2)少□□3.12其他(1)发热(2)腹痛□3.13失水情况(1)重度(2)中度(3)轻度□3.14临床类型(1)重(2)中(3)轻□4诊断依据4.1可疑流行病学史(1)有(2)无□4.2临床表现典型(1)有(2)无□4.3霍乱弧菌检验阳性(1)有(2)无□4.4病原分型:(1)小川型(2)稻叶型(3)彦岛型(4)O139群(5)未分型□4.5噬菌体-生物型□□5诊断结论(1)霍乱临床确诊病人(2)实验室诊断病例(3)带菌者□6 疫点情况6.1病人发病前的活动场所6.2活动时间(yy/mm/dd)□□□□□□6.3病人发病后的活动场所6.4活动时间(yy/mm/dd)□□□□□□6.5病人吐泻地点6.6病人吐泻时间(yy/mm/dd)□□□□□□6.7吐泻物倾倒场所6.8吐泻物倾倒时间(yy/mm/dd)□□□□□□6.9污染衣、被、席等地点6.10污物清洗时间(yy/mm/dd)□□□□□□6.11疫点个□□6.12疫点范围户□□6.13疫点人数□□6.14终末消毒时间(yy/mm/dd)□□□□□□6.15疫点内人群服药时间(yy/mm/dd)□□□□□□6.16疫点内服药人数□□□7.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7.1病前本地乡、村、街道同样疾病的发生(1)有(2)无□□7.2同样疾病的发生时间(yy/mm/dd)□□□□□□7.3病前五天内外出(1)有(2)无□□7.4去何地7.5该地有无同样疾病(1)有(2)无□□7.6有无在该地住宿用膳、带回水产品、其它食物(1)有(2)无□□7.7若有,带回食物名称7.8病前五天内有无接触过同样病人(1)有(2)无□□7.9接触时间(yy/mm/dd)□□□□□□7.10接触地点7.11接触方式7.12病前五天内有无外人来家(1)有(2)无□7.13来自何地7.14 该地有无本病(1)有(2)无□7.15有无在家住宿、用膳、带回水产品、其他食物(1)有(2)无□8病前五天内饮食情况8.1有无饮生水(1)有(2)无□8.2地点8.3水源类型8.4日期(yy/mm/dd)□□□□□□8.5有无吃生冷食品(1)有(2)无□8.6生冷食品名称8.7生冷食品数量8.8生冷食品来自何地8.9有无熟食冷吃(1)有(2)无□8.10名称8.11数量8.12日期(yy/mm/dd)□□□□□□8.13有无其他可疑食品(1)有(2)无□8.14名称、来源8.15生、熟饮具是否分开(1)是(2)否□8.16有无暴饮、暴食(1)有(2)无□8.17同餐人数□□□8.18发病人数□□□8.19发病日期(yy/mm/dd)□□□□□□8.20病前五天内有无接触阳性水源(1)有(2)无□8.21接触阳性水源方式(1)生吃食品(2)洗碗(3)漱口(4)游泳(5)其它□8.22接触阳性水源地点,水源类型8.23接触阳性水源日期(yy/mm/dd)□□□□□□9病家卫生状况9.1饮水类型(1)浅井(2)深井(3)河(4)塘(5)沟(6)自来水□9.2用水类型(1)浅井(2)深井(3)河(4)塘(5)沟(6)自来水□9.3饮水是否消毒(1)是(2)否□9.4用水是否消毒(1)是(2)否□10. 疫点调查小结:填表日期填表单位调查者填表说明:1. 选择性项目,可在其选择项上划“ ”;2. 带菌者调查可使用此表格填写有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