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驾驶员急救知识培训
按压方法:按压时上 半身前倾,腕、肘、 肩关节伸直,以髋 关节为支点,垂直
向下用力,借助上
半身的重力进行按 压。
胸外心脏按压标准
寻找方法:划肋弓方法胸骨中下1/3处 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 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深度>5厘米 按压与呼吸比30:2 每次按压胸廓回弹恢复。 尽量避免按压停顿。 避免过度通气(500-600ml) 每5个循环后重新评估,按压开始通气结束
该立即开始CPR, 同时其他人去启动EMSS系统和取得AED。
胸外心脏按压
将患者放至硬地上背 部垫硬板,暴露患者 胸部,在用手指触靠 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 肋缘,手指向中线滑 动到剑突部位,取剑 突上两横指,另一手 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 ,置胸骨正中,另一 只手叠加之上,手指 锁住,交叉抬起。
胸外心脏按压
(终止复苏的决定还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患者,如溺水、 雷击、儿童、低温等。同时要考虑到情感,伦理,法律及家 属的意见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谢谢大家!
120驾驶员急救知识培训
——心肺复苏
主要内容
急救知识培训必要性
现场心肺复苏
急救知识培训必要性
120驾驶员急救知识培训必要性
工作性质决定必须学会急救知识
• 院前急救医生、护士、驾驶员、担架工是 一个团队
懂急救知识关键时刻可挽救亲人的 生命
• 下面举几个事件
《父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桂林市一位7岁儿童到漓江游 泳,溺水后被人拖上岸。他父 亲虽是农民,但略懂一点救护 知识。到场后父亲立即为儿子 控水,并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待儿子苏醒后医生才赶到,医 生感慨地说,是父亲的急救知 识救活了儿子。
《一代大师的离去》
时间:2006年12月20日 9:00AM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某的保姆发现马某坐在卫 生间的马桶上一直没有起来,头耷拉下来,呼之不应, 小保姆不敢动他,赶紧给马某家人打电话。 马某家人接到电话迅速回家,发现马某呼唤不应,不省人 事,也没敢挪动他,立即拨打“999”。 9:34AM 北京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接到求救电话, 不到1分钟,救护车出动。 9:45AM 救护车抵达现场,发现马某坐在马桶上,双侧瞳 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呈 直线。抢救40分钟,无任何生命迹象。
人工呼吸——球囊面罩
心肺复苏效果评估
5个循环或者2分钟后 检查呼吸、颈静脉搏动 有效指标 触及搏动 面色红润 神志恢复
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 1、患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 2、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现场; 3、有医生到场确定伤病员死亡; 4、救护员筋疲力尽不能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或抢救成人30分钟,儿童15分钟无效)。
2004年北京马拉松赛一名大学生猝死
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离马拉松(21公里) 终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北京交通大学机电 学院19岁的学生刘鸿斌突然倒在地上。刘鸿 斌倒地六七分钟后仍然没有动静,感到事情 不妙的同学们马上找到警察。赶来的警察随 后用步话机叫来等候在路边的救护车,5分 钟后,救护心跳全 无、瞳孔放大。”现场救治的急救中心医生 张磊告诉记者:“确切地说,当时他已经脑 死亡了。” 11点05分,海淀医院急救中心对 刘鸿斌实施紧急抢救。 下午3时10分,院方 宣布刘鸿斌已经死亡。 “实际上在急救车送 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心跳了。院方经过4个小 时的抢救后,终于放弃。” 未得到旁观者的 心肺复苏。
统(AED),通过及时、正确、有效的抢救,多数病人 是有望被救活的。
原全国急救学会主任委员王一镗教授指出:
“院前急救要七分普及,三分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在其专著中指出: 国外急救培训率占到30%,而我国仅为0.6%,西
方国家心搏骤停病人抢救成功率接近74%,而我
国还不到1%。
……所以,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 动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 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 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 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 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 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 缘凹陷处。
呼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
单独的救助者发现没有反应的成年受害者,应该立刻启动 EMSS系统(拨打120),取得一台AED(如果条件允许),返 回受害者处进行CPR和除颤。如果有两个或更多救助者,应
我国目前院前急救现状
我国每年有近200万人猝死,平均每分钟3~4
人,其中70%死于医院外,40%死于发病后15分钟,30% 死于发病后1.5~2小时,80%的心原性猝死是由恶性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并 非病变已发展到了致命的程度。只要开展全民心血管
急救和心肺复苏培训,安置公共自动体外除颤/复律系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 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 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 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 呼出。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 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
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
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 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应先 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 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 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 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 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 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 物。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 时)
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现场抢救不单是医护人员职责,而是 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在座所有人员的职责)都应该 学习自救互救知识,
学习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现场心肺复苏
一、判断评估
1.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尤其是地质灾害现场,若不安全应立即转移至安全地方实 施抢救,安全立即就地抢救。 2.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意识(高声呼唤,轻轻拍打)?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 呼吸是否消失(观察胸廓有无起伏)?瞳孔反应(对光反应 情况,变大、变小、变形,或不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