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学习目标】
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记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版权所有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深远影响;理解国企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理解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关系。

2.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的分析,及改革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重点剖析小岗村、宝钢的改革情况,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发。

3.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通过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的成就的学习,认识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重点难点】: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难点: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学法指导】: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2.我的疑惑: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疑惑,各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疑惑,
把这些疑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一并把有意义的疑惑呈现给所有同学。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C.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是长期农村革命经验的总结
5下列哪项不是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D )
A.专业化
B.商品化
C.社会化
D.公有化
6.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B)
A.实行政企分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所有权和经营分开
D.利税改革
8.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C)
A.按劳分配
B.市场经济体制
C.大锅饭
D.分田到户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2)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次重
大调整?
(3)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哪些地方开始的?
(4)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
、2。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近年来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1)建国后,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开展了什么运动?有何
意义?
(2)我国是什么时间完成了对农业等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如
何?
(3)1958年,全国在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你对此作何评价?
(4)为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我国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居世界领
先地位。

你知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谁吗?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你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有何意见或建议?
答案: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地区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50年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四川省和安徽省
((4)说明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1)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超载了生产力实际水平,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袁隆平。

(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略。

【小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小结归纳本课的知识点:
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

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