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舍得》读书笔记第一篇:星云大师舍得读书笔记1、认同的观点:看了星云大师的养心篇文章,觉得我们平常讲的修行,就是要慢慢增加自己的力量,能说的到,就一定要做得到。
修行应该从生活里确实来修,做事应该勤劳负责,求全求成,做人诚实正直,求真求圆,凡是交往,需要情真意切,凡是接物,需要至诚恳切。
做人不能尖酸刻薄、无信无义,无道无德,能说到做到,培养自己的力量,慢慢就可以心能转境,自然就能发挥力量。
2、与实际的联系:作为职业高中教师,面对的学生相对来说思想比较不成熟,有时候会不理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自己的修行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候会有抵触情绪,会不理解老师,或者学校的处罚,这时对于班主任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修行,也许会发生师生之间的不和谐。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要至诚恳切,不应该用尖酸的言语来刺激学生,而是应该用自己的一颗真心来感动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既锻炼自己的修行,也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可谓一举二得。
3、思考重构为了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修行,我以后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
在师生的处理关系上,不断加强自己的做事效果,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实和真心,和学生的交往上,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的有信有义,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为将来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我同事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但是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修行,我想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在生活中我们能够说到做到,诚实正直,我想我的修行应该会达到一定的高度。
第二篇:星云大师《舍得》读后感舍得,有舍有得,敢舍敢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以舍为得,星云大师《舍得》读后感。
如何得所能得,舍所能舍,得所当得,舍所当舍,得所必得,舍所必舍,不但需要一种认识、一种清醒和一种能力,更需要一股勇气、一份执着和一定的魄力。
该舍就舍,该得就得,学会放宽心,放开自己,读懂自己。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
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和谐,达到统一。
人生要懂得舍,有时候舍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舍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诠释着人生,明白了舍,就读懂了人生的真谛。
有取有弃,低调淡泊,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
学会取舍的智慧,懂得进退的真谛,就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星云大师说:“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
人生苦短,不过是来去匆匆的几十年,与其在抱怨中度过,不如为自己营造一方快乐的天地。
人生如棋,在重要的位置,或在不重要的位置都不必介怀,只要恰如其分发挥你的功能,平凡的岗位也能展现精彩的人生。
生活的道路,无论崎岖平坦,都要自己去走;人生的滋味,不管酸甜苦辣,都要自己品尝。
世间之事,有的可以选择,有的由不得你选择。
能选择的,是对人生的态度,尤其是在待人接物时,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
有接受别人批评的雅量,才能为学做人;有改正自己错误的勇气,才能立功立业。
对于给予你批评的人要认同,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对于给你设置坎坷的人要认同,因为他对你的不公平才能让你更加坚强的面对人生;对于给你伤害和欺骗的人要认同,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增进了你的智慧,使你学会辨别事物的好坏丑恶;懂得学会保护自己,懂得以坚强的意志去捍卫自尊和权益。
星云大师说的好:对自己的喜怒哀乐,应该操之在我;对自己的成败得失,也应该操之在我.人生何去何从,应该操之在我;成王成寇,成圣成贤,更应该操之在我!人,应该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日复一日,生活让我们付出着,经历着,承受着,面对着,也怨着,气着,不平衡着,偏激着,同时也在衡量着舍与弃,得与失,这一切都困扰得我们透不过气来,让彼此失落得找不回自己。
我们很多人的人生观都已经被现实给同化了,把“得”和“舍”都赋予了功利的感情色彩,只知道去追求得到,追名求利,去贪婪的获取,总是觉的不该失去或放弃就是失,只求去“得”,不愿去“舍”,坚持着不该有的执着,让自己背负的越来越沉重,以至于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不得不放慢自己的脚步甚至最终停止不前,读后感《星云大师《舍得》读后感》。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思索整理一下自己,给自己一点净化的时间,重新定义一下“舍得”的真正本意,让它们回归自然,这样也能让我们把已经在现实中脱离太远的一些精神物质回归它本应该所居的位置。
有一句经典名言: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放不下或不愿放下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活里活得充实,快乐!舍掉那些沉重的、让你走不远的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
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
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
人不可能永远只是获得,而从不失去,珍惜曾经的拥有,就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方式。
克服人性的弱点,解决心理的迷惑,保持心灵的宁静。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的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
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是相关的也是互动的。
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
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
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
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在生活中,要有净化的感情,要有善用的金钱,要有德化的处世.,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总是纠缠于一些琐事,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人生,细细想来,确实得不偿失。
出世则有正见,入世则有正行。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露甘霖,入世洞明,让人身心明静,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心如流水,念念生灭;心如大风,漂游四处;心如山谷,有声音就有回音,心如钟鼓,有敲打就有声响,心如灯光,有触动就会有变化,守护好自己的心灵,修正,修行,修善,修真,怀一颗慈悲心,做一世好心人。
第三篇:读星云大师舍得体会以舍为得——摘自《舍得:星云大师的人生经营课》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
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乌。
茑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鸟无处可逃,疲累地飞行,心神涣散时鱼就从嘴里掉下来了。
那群乌鸦朝着鱼落下的地方继续追逐。
茑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我背负这条鱼,让我恐惧烦恼;现在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忧愁。
如果情爱是束缚,你能舍去情爱,不就得到自在了吗?如果骄慢是烦恼,你能舍去骄慢,不就能得到清凉了吗?如果妄想是虚妄,你能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实了吗?如果挂碍是痛苦,你能舍去挂碍,不就能得到轻松了吗?所以能舍什么,就能得什么,这是必然道理。
舍得,以“舍”为“得”!这其中的因、缘、果之关系,如果我们不能了然,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
在田地里,没有播种,哪里有收成?对于亲戚朋友,你不先跟他们往来,平时没有送礼致意,怎么能获得他们的回礼相赠呢?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
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
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
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
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
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有一个民间故事:父亲乐善好施,经常给人,他反而家财万贯。
而他的儿子却性情贪吝。
等到父亲去世,儿子掌权,千方百计搜刮别人的财富,最后天灾人祸,家遭不幸,一无所有了。
父子二人,一给一受,其结果得失有天壤之别,所以“以舍为得”,诚信然也!舍,在佛教里就是布施的意思。
布施,就如尼拘陀树,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可以结果千千万万。
所以吾人在世间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眷属和谐、名誉高尚、身体健康、聪明智慧,先要问——你有播下春时种吗?否则秋天怎么会有收成呢?舍,要能以慈、以利,亦即要能给人善法,要能给人利益。
《四十二章经》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施舍亦如送礼给人,如果我们所送的礼物不恰当,对方不肯接受,那就只有自己收回,所以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喜欢冬阳,因为冬阳给我们光热;我们喜欢大树,因为大树给我们阴凉;我们喜欢儿女,因为儿女给我们孝养;我们喜欢朋友,因为朋友给我们帮助。
如果太阳、大树、儿女、朋友都不给我们利益,我们怎么会欢喜他们呢?走路时,不舍去后面的一步,便无法跨出向前的一步;作文时,不舍去冗长的赘语,便无法成为精简的短文;庭院里的花草树木,如果你舍不得剪去枯枝败叶,它就无法长出嫩叶的新芽;城市中,如果你舍不得破坏简陋的违章建筑,便无法建设市容整齐的现代大都会。
僧侣“出家无家处处家”,如果不能割爱舍亲,怎么能出家学道?怎么能云游四海、弘法利生呢?古圣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不能舍己为人,又怎么能名垂千古、流芳青史呢?佛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为他能够割肉喂鹰,舍身饲虎,所以才能成就佛 1道。
雪山童子偈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因为他能舍身为道,终能如愿得道。
一个人如果不能舍去陈旧的陋习,如何能更新、进步呢?学佛,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就是舍,不舍,如何成佛?总之,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吾人要能学习舍的性格:金钱物质、知识技能,能将其舍给别人,你必然会得到金钱物质、知识技能。
舍给别人好的,会得到好的;舍去性格上坏的,也会得到好的。
当我们把烦恼、悲伤、无明、妄想都舍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的一番新境界。
读星云大师《舍得》谈修身《舍得》开卷明义:舍,看起来是给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的一句赞美。
也就是宁波大学张沂南老师所说的: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论语》论“修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