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解剖学思考题绪论1.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1、组织: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基本结构称为组织。
(有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人体可分为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等)2、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第一章基本组织3. 解释:内皮、间皮、骨单位内皮: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间皮: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细胞游离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骨单位: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每个骨单位由1个位于骨单位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4.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举例说明上皮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性。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①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②细胞间质少;③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④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其营养物质是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供。
分类:①被覆上皮;②感觉上皮;③腺上皮;④生殖上皮。
举例:分布于体表的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而小肠的黏膜上皮除了有保护作用外,还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5.简述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结构特点:①细胞种类多而排列松散;②细胞形态多样;③无极性;④分散在细胞间质内;⑤细胞间质多。
分类:6.试比较三种软骨的组织结构和分布。
表1——三种软骨的组织结构和分布特征软骨结构分布功能细胞纤维颜色透明软骨软骨细胞群胶原原纤维半透明状关节软骨、肋软骨、气管、支气管保护纤维软骨小而少,成行排列胶原纤维乳白色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处支持弹性软骨弹性纤维不透明黄色耳郭、会厌7.试比较三种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表2——三种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8.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种类和分类依据。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膜胞体细胞质神经元细胞核树突突起轴突种类:按数目分:①多极神经元;②双极神经元;③单极神经元;④假单极神经元。
按功能分:①感觉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
分类依据:①数目;②功能;③神经元轴突长短。
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高尔基Ⅰ型神经元;高尔基Ⅱ型神经元。
第二章运动系统9. 解释:胸廓、骨盆、足弓。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骨连结共同围成。
有保护胸腔脏器和一部分腹腔脏器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骨盆: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骨连结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
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足弓:足骨借关节和韧带连结紧密,使足底形成凸向上方的弓称足弓。
可缓冲行走时对身体所产生的震荡,同时还有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到作用。
10. 小结人体206块骨及其连接和相关结构。
听小骨(3*2)脑颅(8):额骨(1)筛骨(1)枕骨(1)蝶骨(1)冠状缝、人字缝、矢状缝颅骨顶骨(1*2)颞骨(1*2)(29) 面颅(15):犁骨(1)下颔骨(1)舌骨(1)颚骨(1*2)鼻旁窦上颔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均为2)骨性鼻腔眶颈椎(7)胸椎(12)椎间关节脊柱腰椎(5) 寰枕关节(26)骶骨(1) 寰枢关节尾骨(1) 椎间盘躯干骨(51) 真肋(7*2)肋骨假肋(3*2)胸廓浮肋(2*2)(25) 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愈合而成。
(1)锁骨(1*2)胸锁关节上肢带骨肩关节(4) 肩胛骨(1*2)肘关节肱骨(1*2)腕关节桡骨(1*2)上肢骨前臂骨(64) (4) 尺骨(1*2)自由上肢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近侧)(60) 腕骨( 8*2) 大多角骨、头状骨、钩骨(近侧)手骨掌骨:近端接腕骨、远端接指骨四肢骨(54) (5*2)(126)指骨:除拇指2节外,其余各指均3节(14*2)下肢带骨:即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构成)骶髂关节(1*2) 股骨(1*2) 髋关节下肢骨髌骨(1*2)(62) 胫骨(1*2) 膝关节小腿骨踝关节自由下肢骨(2*2) 腓骨(1*2) 骨盆(60) 跗骨:距骨、跟骨、内侧楔骨足弓(7*2) 足舟骨、中向楔骨、外侧楔骨、骰骨足骨(26*2) 跖骨:每块跖骨由跖骨府、跖骨体、跖骨头组成(5*2)趾骨:除拇趾为两节外,其余为三节(14*2)11.关节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12.脊柱有哪四个生理性弯曲,其有何生理意义?第三章循环系统13.解释:小循环、大循环、微循环、心传导系统、静脉角。
小循环(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肺循环: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大循环(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
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体循环: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心传导系统:心传导系统有特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收缩。
它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心房传导组织(结间束和房间束)、房室瓣膜内的纤维、房室交界和心室的传导组织(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静脉角: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
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由此注入)14.试比较中动脉与中静脉在组织结构上有哪些异同?表3—中动脉与中静脉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相同点:①都由内膜,中膜,外膜三层膜组成;②中膜都是由环形平滑肌组成;③外膜都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15.描述心脏的结构及其瓣膜的功能。
(或各心房和心室有哪些重要的形态结构?)16.简述动脉和静脉的分布规律。
动脉分布规律: 1.对称性,节段性2.大小、数目与器官功能有关3.最短距离分布4.每局部有一动脉干5.行走于安全、隐蔽部位6.与静脉、神经伴行,与长骨平行静脉分布规律:1、浅静脉:静脉网(输液、采血)2、深静脉与动脉伴行,多数同名,静脉变异较常见。
3、静脉瓣成对,防止血液逆流,有利于静脉向心回流。
四肢静脉瓣较多,尤其下肢,面部静脉、门静脉、椎静脉丛等无静脉瓣。
17.简述淋巴的形成、回流途径以及最后注入体循环的部位。
回流途径:沿途经淋巴结的滤过淋巴静脉右心房最后注入体循环的部位:静脉第五章消化系统18.简述消化管道的各部的组织结构特征。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黏膜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黏膜肌层:一薄层纵行平滑肌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有黏液和食管腺食管肌层:骨骼肌(上段)→骨骼肌、平滑肌(中段)→平滑肌(下段)外膜:纤维膜,是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表面:单层柱状上皮,上皮凹陷形成胃小凹黏膜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大量胃底腺黏膜肌层:较薄,为内环行、外纵行的平滑肌胃黏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肌层:很厚,由平滑肌组成外膜:为脏腹膜,属浆膜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主要有吸收细胞、杯形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含有绒毛黏膜固有层:内含许多肠腺黏膜肌层:由内环肌、外纵肌两层平滑肌组成黏膜下层:在较致密的结缔组织中有较大的血管、淋小肠巴管和神经肌层:由内环肌、外纵肌两层平滑肌组成外膜:浆膜,除十二指肠壁为纤维膜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杯形细胞多,无绒毛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大肠腺,为单管状腺黏膜肌层:大肠黏膜下层:肌层:内环肌、外纵肌两层浆膜:含有大量脂肪细胞,形成19.简述肝的功能。
肝的功能:①分泌胆汁(由肝细胞分泌);②代谢功能;③防御和解毒功能;④造血功能。
20. 简述胃底腺细胞及其功能。
特征:分布于腺体的上半部,胞体较大,三角形或圆锥形,核圆,居中壁细胞功能:合成和分泌盐酸特征:数量较多,分布于腺体下半部,胞体柱状,胞核圆形,位于细胞基部主细胞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特征:数量较少,位于腺体顶部胃底腺细胞颈粘液细胞功能:润滑,保护特征:位于腺体顶部,胞体小,呈柱状干细胞功能:分裂分化为胃上皮细胞和胃腺各类细胞特征:主要为ECL细胞、D细胞内分泌细胞功能:促进邻近的壁细胞分泌盐酸,可分泌生长抑素21.简述胆汁的产生及排放途径如何?胆汁的产生:由肝细胞分泌产生。
排放途径:干细胞分泌→胆小管(自肝小叶中央向周边运送)→小叶间胆管→向肝门方向汇集→汇入左右肝管出肝→经肝总管、胆囊管→储存于胆囊。
第六章呼吸系统22.解释:鼻旁窦、胸膜腔、纵膈。
鼻旁窦: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有空气的骨腔,共四对,依其所在骨的位置而命名为上颌窦、颌窦、蝶窦、和筛窦。
各窦都与鼻腔相通。
胸膜腔:胸膜腔是指脏、壁胸膜在肺门处互相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腔隙。
左右各一,腔内含有少量浆液,呼吸时,可减少脏、壁胸膜之间的摩擦。
纵膈:是位于胸腔内两侧纵膈胸膜之间的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其边界是:前界为胸骨,后骨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膈胸膜,上方到达胸廓上口,下方到膈。
23.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气管的组织结构特征。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层固有层:结缔组织构成,内有弹性纤维淋巴组织和浆细胞气管组织结构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大量的气管腺外膜:较厚,由气管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软骨缺口处有致密结缔组织及平滑肌封闭24.喉的哪些结构与发音有关?与发音有关的喉的结构:①杓状软骨:是发音的声带附着于杓状软骨底的两个突起处。
②喉肌:发音的动力器官a环杓后肌:开大声门;b环杓侧肌:缩小声门;c环甲肌:紧张声带;;d甲杓肌:松弛声带。
③喉腔:最狭窄部位——声门,声裂与其覆盖的声韧带和声韧肌共同构成声带,气流经过此,冲击声带引起震动而发音。
25.比较气管、肺内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的组织结构。
表4—气管、肺内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的组织结构第七章泌尿系统26.解释:肾单位、球旁复合体、肾门。
27.描述肾额状切面肉眼可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