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2011)

《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2011)

《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征求意见新闻通稿为有效缓解我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状,整体改善我市城市交通,为亚运交通运行创造积极条件,全面履行亚运交通承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交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牵头制定了《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布;对于天河核心区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市交通管理部门经过多次现场调研,现已初步制定5大改善措施,现一并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

欢迎广大市民在11月?日至?日期间(10天),通过如下三种途径反映意见和建议:1.电子邮箱:hjgzcsjtyd@(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这十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服务热线:96900;3.通信地址:广州市府前路1号5号楼5楼市交委规划建设处,邮编:510030。

为便于广大市民了解掌握交通管理的相关内容,市交通部门对一些交通术语等小知识进行了简要解读。

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有效缓解我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整体改善我市城市交通环境,为亚运交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全面履行亚运交通承诺,在《广州2010亚运城市行动暨赛时运行工作方案》(穗办…2008‟17号)总体框架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当前我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一是小客车拥有量增速过快而引发道路供需矛盾突出,2008年全市小汽车总量达94万辆,与去年相比增幅16.3%,今年机动车日均上牌达600~700辆,但市区(十区)城市道路长度仅增长1.9%,城市道路总面积仅增长 3.4%;二是路网固有结构性矛盾影响了路网通行能力的有效发挥,主干路网不发达,次干道及支路不畅,内环路上下匝道通行能力严重不足;三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城区始发和途经我市从事商品流通的货运车辆日趋增多,2008年全市货车达18万辆,车型的复杂化加剧了道路的拥堵;四是近期我市迎亚运占道工程陆续开工是交通拥堵加剧的主要诱因,近期占道施工规模约为100多万平方米,相比往年同期增加约68%,加之欠缺统筹安排,现场管理不严格,交通组织措施跟不上施工变化,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为解决当前的交通拥堵问题,按系统统筹城区内外交通的原则。

对城区内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同时通过提高个体交通的出行成本,引导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对城区外部,沿中心区外围构建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引导外围交通通过停车换乘公共交通进城,同时在外围路网上通过交通管制措施或标志标牌的指引,使过境交通不进入中心城区,净化市中心车流。

以“迎亚运、路更通”为总目标,从目前到亚运前,分三阶段实施交通改善措施:第一阶段(目前到明年春节前):治标为主,兼顾治本。

以"东西两翼"交通改善作为突破口,东面重点改善天河核心区的交通状况;西面停用横跨我市环市西路、东风西路、南岸路的两条铁路专用线。

同时,加强全市占道施工管理,实现我市交通状况整体向好改善。

第二阶段(明年春节后至6月):治本为先、标本兼治。

通过推广应用天河核心区交通改善经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效增强道路交通疏导能力,提高道路交通整体运行效率,实现我市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第三阶段(明年6月至亚运前):巩固成果,迎接亚运。

试行亚运交通临时政策,预演或试行交通管制措施,全面履行亚运交通承诺,使我市交通状况实现全面改善,为亚运做好充分准备。

二、具体措施(一)第一阶段(目前到明年春节前)1、重点改善天河核心区的交通状况,缓解全市交通拥堵的局面。

通过对天河核心区天河路、黄埔大道等主要道路以及16个交叉口交通流量、交叉口转向路权设置、信号灯配时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天河核心区交通改善方案。

具体包括:①优化道路交叉口转向设置,提高整体路网的运行效率。

为保障主要通道直行方向的交通顺畅,可将交叉口转向路权进行重新分配。

有组织的设置左转通行,进而减少交叉口相位数量,增加交叉口直行绿灯信号时长。

对体育东路-天河路口,取消体育东路南北向进口道左转车道;天河东路-天河路,取消天河路东西向进口道左转车道。

②信号灯配时优化。

针对上述两路口的转向路权分配,对该交叉口进口道渠化调整,减少相位,有效缩短信号周期时长,优先保障天河主通道直行方向的交通顺畅,及BRT通道内公交线路的通行顺畅。

③单向道路交通组织。

为配合交叉口转向路权控制,调整部分次干道和支路的单向交通方向,使其与周边主干道形成微循环,从而满足不同地点之间的通达性。

调整龙口西路为由北往南单行,龙口东路为由南往北单行。

④公交线网调整。

积极配合地铁5号线和BRT试验线的开通,优化完善东部地区公交线网与地铁的衔接,抽疏重叠线路,完善接驳线路。

⑤公交专用道设置。

为保障即将开通的BRT线路的运行顺畅,天河地区公交专用道设置重点是结合BRT线网方案,将通道外BRT线路行经路段原则上均设置公交专用道。

主要包括24条路段,总里程达83.1公里。

⑥改善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系统,增强道路指向性,尤其是对亚运场馆通道道路及其衔接道路、高快速路及其出入口主要衔接道路的交通指引标志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对全市道路(包括周边高、快速路及四区两市的亚运通道)的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进行改善。

⑦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对道路交通的管理水平。

系统整合目前我市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的交通信息化资源,初步实现各种交通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综合利用。

2、努力将占道施工对交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一是统筹安排施工项目实施计划。

在确保亚运重点工程按期完工的前提下,力争项目施工与区域交通运行需求相协调。

二是严格施工交通组织管理。

加强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管,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施工围蔽信息。

三是根据全市施工点的布局和工期情况及时优化公交线网布局与公交停靠站位置。

3、解决铁路专用线使用影响市内西面交通的问题。

对于我市西面横跨南岸路、东风西路的广州发电厂及广东省广弘食品集团两家企业的铁路专用线,由交通管理部门召集有关单位协调,先将专用铁路运输线的运行改为晚间,减少对日间市道路畅通的影响,有条件时要落实拆除铁路专用线,从而有效解决市区西面造成主干道堵塞的问题。

4、做好对新开通道路及新建交通系统的交通引导。

通过各类媒体不定期的对广大市民公布路网状况,包括既有道路的交通状况,新建道路的开通情况等,引导市民合理选择出行路径。

通过上述措施,预计天河核心区和市区西面的道路通行能力有所提高,交通拥挤状况有所改善,车流运行相对顺畅。

(二)第二阶段(明年春节后至6月)1、总结天河核心区交通改善经验,并向其他交通拥堵地区推广应用。

密切跟进天河核心区交通改善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及长效交通管理的机制,逐步全市范围逐片区地开展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工作。

可考虑将天河地区的经验逐步向城西地区、沙河地区、增槎路、黄石东路、白云大道、工业大道南等地区铺开。

2、全面实施公交专用道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公交车辆运行速度。

目前明确结合城区道路大中修改造项目配套建设公交专用道,按照拟定的《广州市公交专用道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力争全市公交专用道达到300公里,同时由市交警支队制定公交专用道管理工作制度,加大对公交专用道的执法力度,提高公交车辆运行速度,吸引个体交通转移。

3、完善与公交系统的接驳,引导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

一是在城区外围构建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引导外围交通通过停车换乘公共交通进城。

由市地铁总公司抓紧推进汉溪长隆、南浦、坑口、海傍、嘉禾等枢纽站的建设。

二是推进自行车慢行系统的建设。

在轨道交通和BRT沿线逐步建设自行车停车网络,鼓励“自行车+轨道交通(或BRT)”的停车换乘出行模式。

4、积极推进亚运行动计划城市道路畅通工程专项工作,为亚运保顺畅做好筹备工作。

制定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相关政策,包括停车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等政策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长远规划;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在建成区次干道以上道路相交路口安装信号灯,增加城乡结合部道路信号灯、隔离护栏、路口警示灯等安全设施数量;推广和完善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强化公交专用道秩序管理;推进城市交通“三规范”活动(规范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走、行、停行为),开展文明交通示范路口、路段的创建工作;在城市中心区主干道各路口建立流量、流速等交通信息采集点,整合各类交通信息,提高交通控制中心指挥、调度、诱导与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5、积极推进亚运行动计划亚运城市交通组织专项工作,为亚运交通保障做好筹备工作。

制定赛事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和车辆通行证管理方案;做好亚运各类车辆筹集、更新工作;研究亚运会期间公交出行需求,制定亚运临时公交专线开行计划;根据亚运期间亚运城、官方饭店、机场等地设置汽车租赁服务点计划,做好服务点设置和运力筹集工作;做好亚运车辆维修、保养、拯救服务筹备工作;做好机场、火车站抵离交通服务站的设置,落实上落客区和调度场、停车场等设施。

通过上述措施,将进一步加大公共交通的供给能力和运行效率,强化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基本消除重大交通拥堵点,并积极为亚运交通服务做好筹备工作。

(三)第三阶段(明年6月至亚运前)1、通过货车交通管制措施,减小市区交通压力。

充分评估现有货车交通管制措施后,根据亚运交通要求,组织制定亚运期间货车交通管制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减少市中心区的非必要性交通流量,从而缓解路网交通压力。

2、做好组织实施亚运期间城市交通组织措施的准备。

亚运期间城市交通组织措施,建议安排我市行政区域内省及我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放假1天(保障城市运行的必要工作岗位除外);在与周边城市临近的交通枢纽设置临时停车换乘设施,倡导外地来我市小汽车驾乘人员在这些设施停车,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城市中心区,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全天禁止无绿色环保标志的车辆上路行驶,我市行政区域内中央驻穗单位、驻穗部队、省及我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机动车总数的30%全天停驶;全市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

3、组织预演并实施亚运期间交通保障措施。

一是按照赛时公共交通保障方案,组织开行亚运场馆公共交通专线的演练,做好轨道交通运输组织和常规公交、出租车运力投放。

二是按照赛时亚运交通保障方案,组织演练,满足亚运专用交通需求。

三是按照场馆周边路网临时交通管制方案,组织进行演练,保障亚运交通安全。

四是大力宣传亚运期间交通临时措施,告知市民在亚运期间的交通出行选择。

4、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对接,形成长效优化机制。

检讨规划区域的开发密度,避免区域过度开发。

建议对我市在建的重点区域进行规划评估,重新审视区域的开发密度与交通承载能力的关系;完善城市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交通影响评估制度,明确交通影响评估应作为项目建设(尤其是交通敏感区域)的基本程序和规划控制的基本措施;建立长效的路网评估体系,对一些交通敏感区域进行长期的交通数据采集,并定期评估,提出信号灯配时、道路渠划、道路改扩建等优化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