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检测及解释
加样:吸取0.05mL血清(浆)放在卡片圈中, 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内
加抗原:将抗原轻轻摇匀,用9号针头加1滴抗原
反应:水平旋转仪旋转8分钟(23 ℃ -29 ℃) , 亮光下观察结果
60滴/mL,1滴=17ul
非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要点
3、定量试验
稀释夜准备:在反应纸板圈内加入50uL生理盐水(根据需要确定圈数),勿将盐水涂开 加样:吸取50uL血清(浆)与各圈中盐水作系列稀释,并涂布整个圈内。 下同定性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临床意义
早期梅毒(一期、二期)经足量规则抗梅毒治疗
后
• 一期梅毒1年后转为阴性
•
•
二期梅毒2年后转为阴性。
晚期梅毒 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缓慢,2年后
约50%病人血清反应仍为阳性。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临床意义
•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方 法简单、快速、敏感性和特异
梅毒 病期 敏感性 (%)
(3)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DRL)等。
• 基本成分是心磷脂 卵磷脂和胆固醇
• 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凝集成网状沉淀颗粒 被肉眼所见 • 上述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基本相似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原理示意图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要点
1、仪器:水平旋转仪,转速?转 幅?
2、定性试验
•
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WB)
TPPA
• TPPA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与人血清
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
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TPPA是目前WHO公认的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
问题: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的定量试 验在梅毒诊疗中有意义吗?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方法
• •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
•
•
•
梅毒免疫层析法-梅毒快速检测 (RT)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加样:吸取0.05mL血清(浆)放在卡片圈中,
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内
加抗原:将抗原轻轻摇匀,用9号针头加1滴抗原 反应:水平旋转仪旋转8分钟(23 ℃ -29 ℃) , 亮光下观察结果 ?滴/mL,1滴=?ul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要点
1、仪器:水平旋转仪,转速、转 幅
100r/min 约18mm 2、定性试验
常用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 病原学检测 •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查
• 原理:一期、二期梅毒时,取硬下疳、扁
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部位组织液或淋巴结穿
刺术得到的组织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 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
发出亮光,从而可根据其特殊形态和运动方式
进行检测。 • 方法:(1)暗视显微镜检查
HIV抗体检测
• 筛查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 快速检测(RT) • 确证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WB) 条带免疫试验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 免疫荧光试验(IFA)
样品
筛查试剂
初筛试验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初筛和复检流程
均阳性反应
原有试剂+另一不同原理 (或厂家)试剂或另外两种 不同原理(或厂家)试剂
复检试验
一阴一阳
均阴性反应
确证试验
图 1 HIV 抗体筛查检测流程
报告阴性
确证流程
质量控制
• 试剂盒内部对照 :按照试剂盒要求设臵 • 使用室内质控品:外购、阳性对照/样本稀释 • ELISA检测 20次内—即刻法质控 20次后, Levey-Jennings质控图 更换试剂厂家必须重新制作质控图, 同种试剂不同批号可继续使用(注明批号) 发现失控、位移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开始质控 • 快速检测 更换批号进行质量验证 注意反应时间、温度、数量控制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实验室: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 • 建立安全制度:S-SOP、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信息安全及保密制度 • 培训和管理:全员培训、标准防护原则 • 个人防护:防护用品与设施、健康监护 • 安全操作:样品采集与管理、仪器设备使 用、利器使用 • 消费与污物处理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实验室记录
• 检测登记表 • 试验原始记录( ELISA、快速、RPR/TURST ) • 报告单/化验单 复检化验单—筛查阳性填写,信息收集完整 • 仪器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 质控资料 • 消毒记录 • 废弃物处理登记 • 冰箱温度记录 • 人员健康档案(体检、疫苗接种记录,化验单、体检报告)
生物学特性-2
• 反应素:TP破坏机体组织,使组织释放一 种抗原性心磷脂,以及螺旋体自身的磷脂类 物质,可以激发机体产生反应素,能同从 动物如牛心肌中提取的心磷脂发生反应, 通过试验来检测。 反应素水平与梅毒感染过程相平行, 抗梅治疗后约半年转阴,但反应素并非感 染TP后所特有。
生物学特性-3
• 致病性:自然条件下TP只感染人,尚未证明梅毒 螺旋体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机理尚不清 楚。 • 传染性:感染早期传染性最强,随着病程的延长 传染性越来越小。临床上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 染后1~2年内最具有传染性,一般认为4年以上几 乎不通过性接触传染,但保持对胎儿的传染性。 • 抵抗力:TP在体外仅能存活数小时,40℃时失去 传染力,煮沸立即死亡;对干燥特别敏感,一般 的消毒剂均能容易将其杀灭。血库的血液和血浆
抗体)。 • 未经治疗的病人,其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体可长期存 在。经正规治疗后,非特异性抗体可以逐渐减少滴度 至转为阴性。
问题: 临床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为什 么需要做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方法?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原理
• 方法包括: (1)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86(77-99)
特异性 (%)
一期 二期 隐性
-
性较好。适用于大量人群的筛
查。
100
98(95-100)
(一般滴度>1:8, 但不排除<1:8)
• 因治疗后血清滴度可下降并阴
复发或再感染的指征。
晚期
73 98(9399)
性,故可作为疗效观察、判愈、 非梅
毒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特点
假阳性反应
问题:定量试验血清稀释需要使用试管吗?
1:4 1:8 1:16
?
1:2
定量试验结果判断 血清稀释度
结果 1:16 ? 1:2 1:4 1:8
1:32
1:64
1:128
1:256
1:512
+ + +
+ +
+
+
-
? ? ?
问题:定量试验原倍血清滴度是多少?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要点
3、定量试验
生物学特性-1
• 免疫性:人对TP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对感染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 • 特异性抗体:TP可导致人体产生多种抗体。 其中 TP的脂质激发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 体,在初次感染后产生,保持终生,但对 清除机体内的TP无作用。另一些种特异性 抗体可与很多种非致病性螺旋体发生交叉 反应。
• 技术性假阳性反应一般是由于操作错误引起的假阳 性反应,经过重复试验即可排除。 • 生物学假阳性反应(一般滴度小于1:8),应采用梅 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TPPA等进行排除。
假阴性反应:前带现象、后带现象
血清固定:临床问题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原理
• 抗原为梅毒螺旋体特异蛋白(包括螺旋 体重组特异抗原),检测梅毒患者血中 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抗体。 • 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一旦梅毒螺旋体抗 体试验呈阳性,则患者终身阳性。
(2)镀银染色法
(3)核酸检测(血液标本?) 注:梅毒螺旋体目前体外人工培养还没有获得成功, 仅能通过接种兔睾丸等部位进行有限增殖。
病原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 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梅 毒的最佳方法,对于患者 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预后和尽早切断传染源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
不能排除患梅毒的可能性。
1:128
1:256
1:512
+ + +
+ +
+
+
-
1:1 1:2 1:8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判断
1: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RPR 1:256
1: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TRUST 1:16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非特异性梅毒抗体)
(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特异性梅毒抗体)两类方法。
问题: 为什么梅毒诊断需要上述两类血清学检测方 法?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原理
• 梅毒螺旋体一旦感染人体,宿主可对螺旋体表面的脂
质作出免疫应答,产生抗类脂抗原的抗体(非特异性
宿
主
• 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 •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 性 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到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母 婴 传 播 在妊娠7周时,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传 染(未经治疗者),病期>4年虽已无性传播, 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 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