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紧急救护要领
两大内容
• 心肺复苏 A-Open Airway 打开气道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四项急救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三大目的
• 1.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 • 2.阻止病情继续恶化、防 止继发伤害、减轻痛苦 • 3.降低伤残率
四大原则
1.争分夺秒原则:争分夺秒,沉着大胆,细心 负责,果断施救 2.轻重缓急原则: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较 轻病人;同一患者,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 部 3.安全第一原则: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 伤者的安全 4.生命第一原则: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 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加压包扎止血
• 多数伤口可用此法止血。 • 操作要点: 1.覆盖物要清洁,最好消毒 2.覆盖物厚度要足够 3.覆盖面积超出伤口5~10CM 4.加压包扎
指压止血
• 用手指压在动脉上阻断动脉 血运,达到止血目的。 • 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量大, 有血管损伤的伤员。
操作要点
• 找准动脉压迫点; • 手指按住动脉,压向骨骼; • 压迫力度要适中,压力稍大于 动脉压即可; • 压迫10~15分钟。
7、判断心跳
• 方法:将食中指尖并拢,置于喉结, 向一侧滑动至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处,检查颈动脉是否搏动。 • 判断时间:<10秒
8、胸外心脏按压术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2)按压姿势:伸直上肢、肩手正对,身体重力,垂 直下压。 (3)按压幅度:4~5 cm,搏动有效 (应可触及颈或 股动脉)。 (4)按压频率:100次/min;压/通比例 = 30∶2。 (5)按压周期:在 30次内,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 要移动。 (6)按压间隔:压松相等,间隔比例为1∶1 (7)按压连贯: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每2min 更换 按压者。 (8)按压平面:硬质平面(如平板、地面)
D、(Defibrillation) 电击除颤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
气道梗阻的原因
• • • • 进食时说话或进食过猛 头面部、口腔受伤凝血块阻塞气道 呕吐时胃内容物返流进入食道 假牙脱落、酗酒等
气道异物梗阻诊断
※ 多在进食或外伤后发病 ※ 突然面色紫绀、手捏颈部、不能说话 ※ 突然昏迷无其他诱因
急救原则:清除梗阻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止血方法
加压包扎法(包扎止血) 指压止血 填塞止血 止血带止血
止血操作要点
1、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如无手套可用塑料袋等做为隔 离层,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完毕后, 用肥皂清洗手(个人防护); 2、脱去或剪开衣服,暴露伤口,检查出血部位; 3、根据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止血法; 4、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勿直接压迫止血; 5、不要去除血液浸透的敷料,而应在其上方另加敷料并 保持压力; 6、肢体出血应将受伤区域抬高到超过心脏的高度; 7、止血带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清醒者急救方法一
※ 低头 ※ 鼓励病人用力咳嗽 ※ 用力拍击其两肩胛骨间的背部
清醒者急救方法二
※ 膈下上腹部推压法(海氏法)
海氏法:
Heimlich maneuver
操作方法: 双臂从患者身后将其环抱住,一手握拳, 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 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 续快速向后、向上推压冲击6~10次。 机理: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使横膈上抬而 推挤 胸腔,迫使肺泡余气经气管冲向喉部,将 卡在气管内的异物冲出。 注意:不要伤及肋骨。
⑵ 让对方先挂电话
3、放置体位
身体必须整体转动,仰卧于地面或硬板上,
头、颈、躯干呈直线,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伤病者体位 抢救者体位
4、畅通呼吸道
⑴、清除口腔异物、假牙等(带手套:2005指南推荐)
⑵、仰头举颏法
压前额→头后仰 + 托下颌→颈伸直 + 张口 = 通畅 气道
5、判断呼吸
• • • • • 抢救者侧头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 一看:伤病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 二听:伤病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三感觉:有无气流吹拂面颊感。 判断时间:10秒
时间就是生命
• 早评估病情、早呼救、早到达 •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
心肺复苏内容
• A-Assessment and Airway 判断意识,开放气道 • B-Breathing 人工呼吸 • C-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 D-Defibrillation除颤 A、B、C:基础生命支持
尽早识别、呼救(早期通路):启动急救医疗系统 尽早徒手CPR:可使生存率增加2~ 3倍 尽早电除颤:CPR同时在3~5分钟内进行电除颤可使
生存率提高49~75%
尽早高级生命支持:尽早由医务人员进行复苏后的
高级生命支持
现场急救一二三四
一、一颗善心 二、两大内容 三、三大目的 四、四大原则
一颗善心
• 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生命健康无价 • 慈爱、博爱、仁爱;救死扶伤,实行 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 慈悲为怀、怜悯恻隐之心;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功德无量
1/3-1/2 胸廓前后径
婴儿(<1岁) 食、中指尖
胸廓前后径的 1/3
双手掌根 4-5cm 100次/分 (单人)30∶2 (双人)30∶2
100次/分 30∶2 15∶2
乳头线下方胸骨处
120次/分 3∶1
按压部位
两乳头间胸骨部
胸骨下1/3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心肺复苏
复 苏:复活、苏醒 = 死而复生 • 心肺复苏(CPR)是挽救生命的基本技术 是针 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以恢复其自主循环、呼吸和意识 • 三大核心技术 : 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 + 电击除颤
CPR 适应症
•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 是CPR适应症 • 寿终正寝、各种疾病终末期的 心跳呼吸停止不是CPR适应症
B (Breathing) 6、人工呼吸
方法:拇指和食指,捏住伤病 者的鼻孔。 深吸一口气,双唇包严伤病者 的口唇,缓慢而持续地吹气。 连吹两口气。吹气间隙,抬起 嘴,手松鼻,侧转头吸入新鲜 空气。
口对口人工呼吸术
◆ 首次吹气二口、时间应各≥ 2秒, 以后每次人工呼吸 时间 > 1s,避免强力快速吹大潮气量; ◆ 每次吹气量500~600 ml (6-7ml/kg),胸部起伏+ 呼气时有气流出为原则和有效; ◆ 呼吸频率 8~10次/分,不强调与按压同步,尽量 减少对按压的干扰; ◆当对有脉搏患者只人工呼吸而不按压,健康护理人员 应该提供婴儿和儿童 12~20 次/分的呼吸和成人10 ~12次/分的呼吸。
创伤现场救护
主要类型: 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复合伤 • 危重伤-创伤严重,有生命危险,需紧急手术救命或治疗。 • 重伤-生命体征稳定,伤后12小时内手术急救。 • 轻伤-伤员意识清楚,无生命危险,现场无须特殊处理, 手术可伤后12小时处理。 目的: 1、维持生命 2、减少出血 、防止休克 3、保护伤口 4、固定骨折 5、防止并发症及伤势恶化 6、快速转运
伤员分类的等级和处理原则:
类别 Ⅰ 程 度 标志 伤 情
危重伤 红色 严重头部伤、大出血、昏迷、休克、严重挤 压伤、内脏伤、张力性气胸、颌面部伤、颈 部伤、呼吸道烧伤、大面积烧伤(30%以上) 中重伤 黄色 胸部伤、小面积烧伤(30%以下)、开放性骨 折、长骨闭合性骨折
Ⅱ
Ⅲ
轻
伤 绿色 无昏迷、休克的头颅损伤和软组织损伤
按压定位
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沿肋骨缘向
上滑到胸骨底部(剑突处),把另一只 手掌根靠在手指上(胸骨下半部)
第二只手重叠在第一只 手上手指交叉,前臂绷 直,上身前倾,以髋关 节为轴,利用上身重力, 垂直向下按压
注 意 事 项
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 道口腔内有异物、假牙、呕吐物,应立即清 除头部后仰的程度:成人使下额角与耳垂连 线与地面垂直(90°),儿童后仰60°, 婴儿后仰30° 开放气道要在5秒钟内完 成,自始至终保持气道通畅
0
致命伤 黑色 死亡
四项急救技术 • 一、出血止血 • 二、伤口包扎 • 三、骨折固定 • 四、伤员搬运
出血类型
皮下出血:如皮下血肿、瘀斑。
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如血胸、肝、 脾破裂等、应及时救治、速送医院。 外出血:表现为血管破裂,血液从伤口流出。 动脉出血:鲜红色,喷射状、量大。 静脉出血:暗红色,涌出状、量中。 毛细血管出血:鲜红变暗红,渗出,量少。
现场紧急救护
江宁初级中学保健室 程计梅
救护新概念
• 现代救护是指在现场对生产、生活环境下 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病人实施及时、 先进、正确、有效的初步救护 • 立足于现场 ,尽早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 紧急救护(First aid)的定义:急救是一种 评估和干预措施,这种措施能被目击者 (或受害者)用最少或不用医疗器械所实 施。
第一目击者
• 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FR):是 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 供紧急救护的人,也称第一反应人 • 平时参加救护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具备 救护知识、技能的人,包括现场伤病者身 边的人。重点人群 • 大力培训FR群体,是社会的进步和需要
生存链(四早)CPR成功的关键
创 伤
急 病
呼吸 心跳 骤停
可以导致
中 毒
溺 水
触 电
时间就是生命
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