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艺术美

第七章 艺术美

的自然观审为起点,直至“天人合一”的自然圆融之境。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艺术美作为自然美的完美再现的四种表现:
(1)表现为如画景致,主体以自然物的审美特性作为艺术美展现的重要方面。
(2)表现为比德情结,主体对自然景色之美的观察和体认后,就会主动反观自身。
(3)表现为宇宙本体的追问,主体在圆融思维的作用下,进入到宇宙本体层次的
图4 .吴冠中笔下的水彩画
图5.吴冠中笔下的水彩画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审美主体依据审美原则的要求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完美化“再 现”。 “再现”是艺术审美中主体表达情感最有效的方法,艺术强大的生活背景拉近
了主体之间的距离,促使共鸣的产生,在共鸣中表现艺术的审美特性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以技艺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劳作的审美特性。劳作技艺化是现代社会“日常生活
审美化”在主体劳作活动中的表现。
二、劳作技艺化
1.劳作技术提高后的审美需求 劳作技艺化是主体在劳作技术提高后的审美需求,生活的审美化改变了人们的 日常生活观念和审美观念。劳作技术的提高为主体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主体
的审美享受,艺术美才能走出了局部区域限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怀,呈 现出属于人类社会的整体美感。
五、艺术的终结
艺术的“终结”(end)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死亡”( death),也不是艺术 的终止(stop)。“终止”偏重于一种对外在事件的强行制止,而“终结”则偏 重于一种内在事件的自行完满后的结束。
衰亡。
图11.乔治奥· 瓦萨里
五、艺术的终结
黑格尔认为古典艺术是完美的、达到理想境界的,
在有缺点的浪漫艺术之后,艺术终将被哲学和宗教所 取代。
图12.黑格尔
五、艺术的终结
美国分析哲学家阿瑟 · 丹托认为关于艺术作
品的理论接近无穷,而作品客体接近于零,
艺术的纯粹形态的理论预示着其终结。
图10.阿瑟· 丹托(1924 ——2013)
审美。 (4)表现为主体与自然的圆融,即自然审美终极目标“天人合一”的天成境界。
图8 .《踏歌图》,南宋马 远名作。近处,老农歌舞于 陇上,远处高峰削成,宫阙
隐现,朝霞一抹。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艺术美通过再现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方式丰富了艺术内涵,奠定了显现美的基础。 艺术美同时作为由艺术家承担体现的审美意识表现,是人的自由本质更自觉的 二次对象化。
它突出表现为以审美理想为核心而对现实审美完美再现的内在引导方向,从而
成为艺术美的灵魂。 审美理想在高度上提升了艺术美的思想境界,从方向上宏观引导着艺术审美活 动。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1.审美理想的形象塑造 审美理想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追求目标,需要借助具象手段传达才能得到适 宜的表现。因此,艺术美在表现审美理想时擅长于对审美理想的赋形,主体通过
图12.书房装饰
图13.客厅装饰
一、装饰的人文意义
1.装饰中人文意义的产生 审美活动由人按照美的理解来进行,艺术审美以人为本,审美中的人文意义不 容忽视。装饰中的人文意义代表了艺术审美主体的人生思考。装饰艺术主体的人
文思考在装饰中逐渐沉淀,就变成了某些固定的符号,形成人文意义。装饰中人
文意义的产生是艺术美作用于社会人生的自然结果,装饰在整体层次上完成了对 单纯意义上美的超越,使美的内涵更加丰富。
三是哲学和宗教意义。装饰中的哲学、宗教意义伴随着主体对宇宙和世界的形
而上思考展开,是主体突破政治局限性,用艺术的形式进行思考。
图14.京剧表演
二、劳作技艺化
生活审美化之后,审美开始对日常生活进行全面改造。作为生活重要主题之一 的劳作,成为审美改造的重要内容,劳作出现了技艺化的倾向。 劳作技艺化指美的本质在主体劳作活动中的表现,主体在美的规律的指导下,
五、艺术的终结
“艺术终结”论的本质 有关“艺术终结”的讨论,是美学和艺术哲学对于18世纪以来人类的审美实践 和文艺现实的诊断和批判,是基于艺术美的理想性而对于新兴艺术类型和审美范
畴的反思和回应。这一讨论,与其说宣布了艺术的“死亡”,毋宁说是美学和艺
术哲学因现实语境的转型而对艺术前景抱持的一种审慎态度,是从艺术美和美的 艺术的悠久传统出发而对艺术美的理想性的辩护和印证。
黑格尔所谓“艺术的终结”是指艺术通过转向它物即哲学而趋向终结;而丹托
所谓“艺术的终结” 指关于艺术史的某种叙事内在地终结了。
五、艺术的终结
“艺术终结”论的代表观点: 意大利美术史家乔治奥·瓦萨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 认为艺术的历史是一个类似生命发展
的过程,同样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最后走向
图11.《黑板》,美国抽象艺术大 师汤伯利的作品。在这幅画作上,汤 伯利在黑板上连续画出6行圈圈,就 像小朋友的涂鸦一样。拍出7053万 美元(约合44953万人民币)的价格。 此次拍价不仅打破了他个人拍卖的最 高纪录,也刷新了美国纽约苏富比拍 卖会之前的纪录。
第二节 艺术美与人生艺术化
一、装饰的人文意义 二、劳作技艺化 三、生活的节奏韵律 四、艺术意象凝聚人生境界
第七章 艺术美
内容概要
第一节 艺术的审美特性 第二节 艺术美与人生艺术化
第一节 艺术的审美特性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四、艺术美作为审美共通感交流的结晶 五、艺术的终结
第一节 艺术的审美特性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审美本质对艺术的必然要求。艺术美以现实生活和世界为蓝 本,以现实审美为中介,并且作为自觉的审美形态,艺术美表现特定审美(主体) 意识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
术”。
图3 .铜车马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2.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艺术的自主性萌生了艺术独立的总体要求,艺术的自律则在自主性的要求下演 绎了艺术独立的现实步骤,而艺术自身的合法化就是艺术独立的最终结果。 在艺术自主性原则指导下,主体视野由“向外” 转移到“向内”,主体这样的 视野转移更有利于保证艺术独立,使艺术中美的本质得到更加稳定而持久的表达。
主义的团体的核心人物。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2.审美理想的情感表现 艺术中的情感因素促进了艺术美的实现,成为表现审美理想的重要因素。审美 理想就是主体的心灵之美,艺术的感性特征促使主体心灵之美的表现具体化为主
体的情感表现,情感的成功表现是审美理想实现的前提。
审美理想是主体所向往的审美目标,它是美的期望所在,这种期望因符合主体
图1 .启功书法
图2 .启功画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美的艺术” 与艺术独立作为艺术领域彰显现代性的有机组合,包含着现代性的主体人文结 构精神结构。 “美的艺术”从本质上奠定了艺术独立的基础,是艺术独立在意识形态层次的 必然要求;而艺术独立又是“美的艺术”的必然保证,艺术的独立性为“美的艺
共通感交流的结晶。
图10.四川省三台县郪江古镇城 隍庙会上,一个老奶奶完全沉入 戏中
四、艺术美作为审美共通感交流的结晶
1.审美共通感及其存在意义 审美共通感是共通感的一种,共通感的产生有赖于主体社会生活感受的共同性。 审美共通感是一种不执著于分别对象化的心体丰盈共通感对五官感知的融通状
态,有助于整体把握审美活动,可以帮助美的本质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交叉呈现。
审美共通感的存在调动了主体的集体审美意识,在审美活动中找到了文化认同 感和群体归属感。
四、艺术美作为审美共通感交流的结晶
2.审美共通感交流中的艺术美 艺术作为审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不同审美个体得以客观交流的依托方式,也 是人类审美意识积累与继承传播的主要方式。只有在审美共通感的不断交流之中,
艺术的审美特性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认可和体现,调动更多主体体验艺术所带来
形象塑造来把握艺术美中审美理想的存在。形象成为沟通理想与现实的桥梁,艺
术美通过形象来表现审美理想。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审美理想的形象塑造的两种表现: ( 1)符合审美理想的肯定性形象塑造。肯定性形象是蕴含审美理想的正面形 象,在艺术审美中,此类形象塑造表现崇高、优美等审美范畴,衬托审美理想的
的价值观、审美观而存在,主体对审美理想本身就存在一种特殊情感。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3.审美理想的意义蕴藉 理想的规律性要求审美理想在形神兼备的情况下,要在本质规律层面上表现审 美理想,其中以增加审美理想的意义蕴藉为主要手段。 意义蕴藉可以深化主题,尽可能扩大理想的意义表现空间,增强艺术美的生命 力。
面,其人物美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圣贤”和“英雄”。
图7 . 《自由引导人民》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2.艺术美作为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艺术美从自然美中汲取形式感形成艺术美的形式结构,主体内在的审美意识找 到适宜的外在自然表现对象,外在自然物的审美特性被主体发现而产生了自然美。
艺术美对于自然美的再现经历了一个从“物”到“心”逐层深入的过程,以简单
一、装饰的人文意义
2.装饰中人文意义的表达 装饰中人文意义的表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为宗旨,审美地表达其中的意义 蕴藉。 艺术中的装饰在审美基础上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观照,主体认识和理解社会的 审美化体验凝结成了装饰的人文意义。
一、装饰的人文意义
装饰中人文意义表达的三个方面: 一是美学意义。装饰中美学意义占据主导地位,美化生活是装饰的根本意义, 审美是装饰的主要目的。 二是政治意义。一方面,装饰成为统治阶级树立自身尊贵地位的艺术手段;另 一方面,装饰也是统治阶级炫耀国力的惯用手法。
一、装饰的人文意义
人生艺术化使装饰成为艺术美改造日常生活的手段和组成内容。装饰既指主体 在审美理想指导下按照美的规律使对象审美特性凸显的装点和打扮活动,又指经 过主体一系列装点、打扮之后具有审美效果的成品本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