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浅谈兽医和兽医学课程名称:兽医概论任课教师:张立波李鹏王继凤郑世军班级:***班学号:1005010***姓名:刘*浅谈兽医和兽医学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兽医学在现代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兽医学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兽医学分为基础兽医、预防兽医、临床兽医等,在预防动物疫病、治疗动物疾病以及保证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单的概括了兽医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概况,兽医的职责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兽医所发挥的作用,几种重大的动物疫病以及面对这些疾病兽医应该怎样做,对本学期《兽医专业概论》课程的收获以及个人看法,以及对大学未来生活的规划。
关键字兽医体系发展概况动物疫病职责大学规划一、兽医学的科学体系和发展概况1、兽医学的学科体系兽医学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的科学。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兽医学的范畴现已扩大到涉及人畜共患疾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病模型、实验动物、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领域,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对农业生产以及生物学和人类医学的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兽医科学与医学的理论基础相通,两者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兽医科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有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和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等。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兽医科学迅速发展,又相继建立了小动物兽医学、禽病学、兽医流行病学、动物营养学及营养代谢疾病研究、麻醉学、实验外科和显微外科、兽医毒理学和家畜中毒学、兽医真菌学、兽医病毒学、兽医免疫学、人畜共患疾病、动物卫生学、兽医公共卫生学、预防兽医学及野生动物病学等新的学科。
﹝1﹞在中国,兽医大致分为中兽医和西兽医两大体系。
其中中兽医学(中国传统兽医学)具有独特的体系,它的基本理论和中医学一脉相承,是中国历代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
中兽医学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诊断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内容。
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的影响,中兽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和以四诊、辨证、方药及针灸为主要手段的诊疗方法。
在古代中兽医为我国畜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社会发展,中兽医只有调整适应当前形式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西兽医体系是现在世界重要的兽医体系,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和小动物疾病方面。
西方兽医科学与其医学的理论基础相通,两者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兽医科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有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和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等。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兽医科学迅速发展,又相继建立了小动物兽医学、禽病学、兽医流行病学、动物营养学及营养代谢疾病研究、麻醉学、实验外科和显微外科、兽医毒理学和家畜中毒学、兽医真菌学、兽医病毒学、兽医免疫学、人畜共患疾病、动物卫生学、兽医公共卫生学、预防兽医学及野生动物病学等新的学科。
﹝2﹞2、中国兽医学发展史简述以及现代兽医的发展概况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发达著称的国家。
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兽医事业也是比较发达的。
因此,中兽医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起源中国兽医学的起源可追溯到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畜的时期。
约在1万年以前,人类在开始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便开始了对家畜疾病的斗争。
中国最早的药物以植物为主。
兽医药物一般认为是在人体用药的基础上,加上对动物的直接观察而开始被应用的。
﹝3﹞发展西汉时期的《列仙传》中就有“马师皇,黄帝时兽医也,善知马之形、气、生、死,诊治之辄愈”的记载。
中国兽医技术的早期发展与马以及猪、羊等家畜的用途日受重视有关。
殷商时因马已用于拉车和骑射而开始注意马病。
如甲骨文中便有“贞多马亚,其僫(有)”等字句,其中“亚”读为“恶”,是马有疫病的卜辞。
可见在中国黄帝时(约公元前27~前26世纪),兽医技术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
我国曾出土青铜刀及青铜针等文物,用于家畜阉割术。
说明当时已经有阉割术、针灸术等先进的中兽医治疗方法。
奠基时期封建社会前期,是我国兽医学进一步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
从战国到秦、汉,是中国兽医学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战国时期出现专门诊治马病的马医。
战国时期便有专门治疗马病的马医《墨子》“……一罢马不能治,必索良医”。
有关家畜疾病的记载也更多,如“羸牛”(指瘦弱牛)、“马肘溃”、“马膝折”等均有出现。
《庄子》所载“络马首、穿牛鼻”,说明当时已有穿牛鼻绳的技术。
这一时期对兽医学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的是《黄帝内经》一书的问世,也为中国兽医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原则。
汉代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又提供了中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药学专著,其中提到的“牛扁(药名)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柳叶主马疥痂疮”等,都是关于兽用药物功效的记述。
汉简中已记载有兽医方剂,把药做成丸剂给马内服。
并且之就输已经用于兽医的诊疗。
﹝10﹞封建社会中期,我国兽医学形成了完整的学术体系。
晋代名医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提出治六畜诸病方,其中有关于马驴十几种病的疗法,如用黄丹术治“脊疮”,用灸熨术治“马羯骨胀”,用“直肠入手”技术治“胞转”,并指出疥癣有虫等。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中的畜牧兽医专卷,载有家畜26种疾病的48种疗法,其中掏结术、削蹄法(治漏蹄)、猪羊的阉割术以及关于家畜群发病的防治隔离措施等,反映了当时的兽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此后,兽医学专著大量涌现。
先是有问世于梁代的《伯乐疗马经》。
隋唐时期兽医学的分科已臻完善,关于家畜病症的治疗、方药及针灸军有了专著。
隋代在太仆寺设有兽医博士120人。
唐代初现了兽医教育的开端,太仆寺设有“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一百人”。
唐贞元时日本兽医平仲国等到我国留学,后形成了称为“仲国流”的兽医学派。
宋、元时期,中国兽医又有进一步的创新和提高。
宋代曾设置“收养上下监,以养疗京城诸坊、监病马”;并规定“凡收养病马……,取病浅者送上监,深者送下监,分十槽医疗之”,这是中国兽医院的开端。
衰落时期宋、元以后,中国兽医学由盛极而趋衰落。
但明代在兽医教育和兽医学著作方面还有所建树。
明政府曾几次培训基层兽医,如英宗时(公元1438年)规定“每群长下,选聪明子弟二、三人学习兽医,看治马病”。
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编著的《元亨疗马集》,理法方药俱备,内容丰富多彩,是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学代表著作。
此外,有关马、牛疾病的医书也出现过不少。
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但为人医,也为兽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医药知识。
至清代,兽医学的发展就极为缓慢。
虽有著述,但主要是对《元亨疗马集》一书进行的改编、选辑和充实。
闭门锁国的政策,使得这个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缓慢,我国的兽医学发展也就此陷入困境,传统兽医学尤其受到歧视而甚少进展。
20世纪以来到建国前期随着封建主义的土崩瓦解,西方文明逐渐传入我国,西兽医学也随之进入。
西兽医学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以前,但有系统的传入则以1904年在保定成立马医学堂为开端。
从此中国便有了中、西兽医学之分。
但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当时的条件下,传统兽医和西兽医都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因而兽疫横行,仅1942年冬青海牛瘟流行就使牛死亡数约达百万头之多。
战争方式的转变,使得军队对马的依赖程度下降,而且国民生活水平始终停留在温饱即安的程度,兽医的地位没有保障,甚至存在着歧视的眼光。
但是,民间兽医对我国传统兽医技术还是有所整理和总结,比如《猪经大全》(1891年),是我国传统兽医学中唯一的一部现存猪病学专著。
1903年,京师大学堂农科首先开设了兽医学课程,这是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的开始。
1904年,在河北保定创建的一所传授和研究西兽医为主要内容的“北洋马医学堂”它是我国最早的兽医专科学校,后改名为兽医陆军学校。
其后在地方的若干大学的农学院陆续建立了一些畜牧兽医系。
但由于师资缺乏,教学条件差,人们观念落后,真正培养出的兽医高级人才少的可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兽医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起点低,国家的摊子大,是我国收到高等教育的高级兽医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到20世纪末,我国每10万人口中约有兽医3人,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4﹞现代兽医的发展概况和未来展望现代兽医学在中国已有80年历史,近30年来,中国兽医学停滞落后的局面才得以根本改观,从此逐渐进入了中西兽医结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全国约有13所大学可以培养兽医博士,30所大学可以培养兽医硕士。
同时,兽医管理体制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垂直管理的官方兽医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设立国家首席兽医师,动物防疫检疫法律进一步完善,实行执业兽医实行资格认证。
兽医学正随着许多有关学科的新成果更多地被应用于家畜疾病的研究而迈向更高的水平。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研制口蹄疫、狂犬病和幼畜腹泻等病疫苗的初步成功,将为疫病研制亚单位苗或合成肽苗开辟道路。
应用细胞工程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将使兽医诊断更为准确快速。
电子计算机和激光等已开始应用于兽医学。
野生动物、观赏动物疾病防治是有待开拓的一个领域。
随着畜禽空运量的增多,将开始研究空运对家畜生理、病理的影响。
同时,流行性疾病的国际合作监测和防治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4﹞与上述发展相适应,更加重视兽医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向。
我国兽医和兽医学的体系已经逐步趋于完善,我国的兽医事业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阔步前进!总之,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兽医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兽医的体系必将越来越完整。
从事兽医职业前途无限光明!3、兽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手段研究对象引起动物疫病的病原生物,如病毒、细菌及寄生虫;自然界中的动物,如家畜、家禽及水产等食品动物,犬猫等伴侣动物,实验动物,以及野生动物。
研究内容预防兽医学:动物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动物流行病学、动物寄生虫及寄生虫病学、实验动物学等。
基础兽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毒理学。
临床兽医学:动物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动物流行病学、动物寄生虫及寄生虫病学、实验动物学等。
研究手段包括宏观群体研究、个体研究、组织研究、细胞研究、分子研究等。
﹝6﹞二、兽医的职责及兽医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动物医学是研究家畜、宠物、野生动物等所有动物疾病的预防、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