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前沿讲座

专业前沿讲座

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锻压一班
姓名:
学号:
“专业前沿讲座”院级选修课为2013年新增课程,目前为2010年级学生开设,由专业的多名老师共同授课。

在每周一节课的两个学时里经过不同的老师来授课,我学到了很多。

他们讲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其精彩程度深深地吸引了我,为我的大学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尽管各位老师讲的内容很深奥,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是太懂,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会明白的。

为了更加了解锻压专业前景,我特意的去查了一下我所学的专业的相关资料。

锻压是机械制造的基础工艺之一,是制造机械产品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装备制造领域,特别是机械、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加工工艺。

锻压生产制造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锻压可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类。

锻压和冲压这两大类里又能分出许多类,包括自由锻、模锻、镦锻、挤压、拉拔、旋转锻造以及冲裁和成形。

当前世界机床技术发展形势
目前世界锻压设备的发展趋势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及检测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换模快速、工作可靠、噪声低、防护完善、精度高。

近年来又发展了数控系统,能和电子计算机、工业机器人、自动换模系统及自动仓储等相结合,构成多种系列的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并向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方向发展。

当前的世界机床工业,欧亚美三足鼎立,欧洲实力最强。

德日美三大工业发达国家,均在充分发展大批量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数控机床,实现中小批量柔性生产自动化。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跟随这一趋势,竞相发展数控机床。

中国锻压行业现状
作为机械制造业的基础行业,锻压行业对装备制造业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国际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锻造部门自身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不高,经营管理方式粗放,技术水平提高缓慢,制约了行业发展,导致锻造行业出现了大而不强的局面。

部分大型成套设备所急需的技术含量高、质量好、性价比高的锻件还依赖进口,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锻造行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行业的整体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了产品升级和技术换代,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水平,国产化水平逐步提高,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锻压大国,但还不是世界锻压强国。

我国锻压生产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以下的方面可以看出我国与他国锻压方面的不同于差距。

(1)锻件类别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上锻压生产先进国家,其模锻件占总量的82.6%,自由锻件占5.5%,环形件占11.9%,我国模锻件占65%,自由锻件占35%;日本在模锻件中冷锻件占5.8%,我国仅占1%(不包含标准件);日本铝锻件占1.9%,我国仅占0.1%。

(2)精密化
温锻件比热锻件精密度高得多,而冷锻件又比温锻件高得多。

与机械加工相比,精锻件可降低成本80%~90%,降低劳动成本95%,节约物资95%,与一般模锻相比,精锻可降低成本60%~70%。

正因如此,各国都在发展精密锻件,尤其日本,一辆轿车上,除30kg标准件为冷锻件外,还有50kg冷锻件;欧洲一辆轿车有40kg冷锻件,而我国仅5kg。

(3)劳动生产率
日本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5t/人·年,印度为16。

5t/人·年。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汽车锻造公司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0t/人·年,浙江温州地区统计约为18。

7t/人·年。

(4)能源消耗与环保
我国能源总量为世界第三位,能源消费是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消费量10%,能源利用率只达32%,日本为57%,而每百万美元GDP的CO2排量3077。

7t,是日本的11.8倍,印度的1.4倍。

(5)高中低档产品的构成比例
工业发达国家高、中、低档产品的构成比例为10∶6.5∶2.5。

而我国高、中、低档构成比约为1∶19∶80。

(6)模具寿命
我国热锻模寿命一般在4000~5000件,主要受工艺设计、锻造设备、加热、润滑等因素影响,国外磨具寿命在10000~15000件。

模具寿命是影响锻件成本的主要因素,提高锻模的寿命是锻造企业共同的使命。

(7)外贸出口
由于我国政府对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没有限制,而且没有形成行业标准。

所以,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的产品,由于有价格优势最先大量出口。

这样,中国锻压产品在国外留下了不好印象。

误认为中国制造的所有产品质量差,这样高品质的产品也很难以高价位出口。

而工业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规定本国出口产品标准,并限制进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既能保证进口产品的质量,又能提升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内专业从事冲压的企业发展很快,特别是专门从事小型冲压件生产的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特征是提供零件或成套部件。

由于许多拉深类冲压厂都归属于主机厂,因此,这类冲压件市场很不完善和健全,几乎是自由式生产模式。

但这一点,中小型冲压件市场就比较成熟。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国产锻
压机床整体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机床完全满足了实际生产需要。

但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显而易见,最突出的问题是高精尖的机床不多,主要还是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比如,在伺服压力机、高速压力机、高精高速的激光切割机、数控冲床、冲剪折的复合加工机、机器人连线的弯折生产线、数控系统、CAD系统等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计算机技术上,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由以上七点可以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质量方面。

尽管我国的产量方面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质量方面还是差太多,尤其是高档产品的生产方面。

所以还是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在锻压专业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中国锻压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锻压机床的发展与汽车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世界锻件中超过一半都用在汽车行业,而汽车行业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与工程机械行业、机床行业齐头并进,成为机械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方法和PASWstatis-tics18预测2011年和2012年汽车产销量。

由分析模型可预测中国汽车2011的产销量分别为2248万辆和2231万辆,2012年的产销量分别为2672万辆和2657万辆。

由此可知,中国的汽车产销量最近两年还会继续增加,但由以上预测的数据可知,2009年和2010年的汽车产能过剩,未来两年的汽车产能还将过剩。

所以中国的锻压行业市场既存在着机遇,也有危机,需要开阔更大的国际市场。

国内锻造企业主要以各类碳钢为原材料,而如钛、镁、铝合金等尖端材料的锻造因工艺落后、成品率低等原因主要还是依赖进口,锻件的能源成本也远高于国外水平。

近年来国家对装备制造业日益重视,在发改委等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发挥协调作用,组织多行业联合攻关,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材料、专用锻件的国产化研发,在很多方面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和封锁。

“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纳入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为国内锻造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发行人经过多年来对高速重载齿轮锻件的研发、生产和经验积累,在研发设计、工艺制造、后续检测等方面都申请或拥有了国家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在材耗能耗方面,发行人通过“逐次控制变形技术”生产各类锻件,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节约了材料成本;在能耗方面,发行人采用“燃气加热炉温度均匀性控制技术”、“精密锻造技术”、“温热成形组织性能控制技术”等专有技术。

以上资料均是我在网上查资料的来的,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可以看出在汽车制造方面锻压专业的前景还是很大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的
扩大,在锻压技术人才方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我相信只要在现阶段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熟练掌握我们所学的知识,让我们的大学时光不荒废,无论锻压的前景如何,我们也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