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美术_搭建框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_搭建框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课搭建框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五年级美术《搭建框架》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篮
教学准备:
橡皮泥、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搭建框架》,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师:那么什么是框架呢?
课件随机出示:什么是框架?
框架是使用长条材料等进行构建的一些结构。

指名学生读一遍。

2.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框架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吧。

要求: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课件出示)
组图一
组图二
师: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课件出示)
小组交流回答。

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框架式的器具?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比如:我们家里放锅和盆子的架子、鞋架、高压线塔、建高楼用的塔吊等都属于框架结构)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的设计都运用了框架原理,比如说生活家居用品、筷子、树棍、铁丝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他们搭一搭,做个架子,放在家中,也是一种别致的装饰品哦,还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

三、探究方法
(一)(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片,说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搭建成的?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二)(课件出示)师;如果让你设计,那么果篮外部轮廓还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课件展示)
三角形
四边形
多边形
(三)(课件出示)师:果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呢?下面请看屏幕了解一下。

果篮一般由侧面和底面组成,形成稳定的盛放空间。

侧面
底面
(课件出示)篮底的搭建:可以粘贴上条纹式或网格式的底面。

条纹式
网格式
(四)师: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四边形果篮制作步骤:(课件出示)
1.将两根筷子平行摆放,并在两端涂上胶水。

2.交叉摆放粘牢第二层的两根筷子。

3.继续重叠摆放并粘贴第三层的两根筷子。

4.不断向上交叉重叠各层直到完成。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果篮的制作过程,如果你有兴趣回家可让家长帮着你完成。

(五)除了筷子,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搭建果篮呢?(课件出示)
生活中常见的吸管也可以搭建出果篮哦。

吸管材料
金属材料
四、学生制作框架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搭架子!
步骤一:准备材料:牙签、橡皮泥
步骤二:揉捏大小均匀的球形状
步骤三:固定嫁接
成型(一)
成型(二)
2.活动一:比比谁的动作快!尝试用橡皮泥和牙签搭建一个小房子或小椅子之类的框架,看哪一位同学最先完成。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为什么有的学生的框架很稳,而有的学生的框架变形了呢?
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容易变形。

3.活动二:比比谁搭的高!谁搭建的框架最高、最稳定,我们来比一比!
搭建原则:把橡皮泥揉搓大小均匀,底座加宽、对称平衡,使用两根牙签加固。

注意:使用工具要小心,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

学生活动。

五、学生作品展示
六、作业欣赏
除了今天我们用牙签和橡皮泥制作框架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制作。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会通过我们的手变得更加美好。

八、拓展延伸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了搭建框架的原理。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一下,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吧。

(课件出示)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能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动物、人物和景物等立体造型作品。

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相当的兴趣,动手的能力较强。

但据了解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因此在课堂上免不了用新颖的手法,自身过硬的基本功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效果分析
《搭建框架》这节课我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搭建框架的学习,教学时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的框架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框架搭高、搭稳,在学生们动手实践时,我让小组之间竞赛,有意识地要求小组之间做出不同的造型,看他们之间的合作过程是否在制作作品中都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兴趣很大,动手制作的愿望也很强烈。

教学时学生亲身体验作品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观察、思考、感悟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每个小组的努力都搭出了不同造型的框架作品,学生在互相评价作品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欣赏评价作品中陶冶了学生情操,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了成功的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教材分析
《搭建框架》是湘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中的第四课,这一课运用线条、形状、空间等造型元素,以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
角度的体验和尝试,。

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搭建框架学习,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的框架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框架搭高、搭稳,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课后反思
本课是湘教版第四课《搭建框架》,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搭建框架学习,框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如桌子、电脑桌、毛巾架等,其他还有书架、画架、建筑架等类型。

本课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搭框架为主题,巧妙地运用牙签、橡皮泥进行搭建框架。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导入部分设计的精炼短小,直接带学生欣赏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框架及世界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等的图片,从图片中感受不同的造型与结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教学时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的框架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框架搭高、搭稳,在学生们动手实践时,我让小组之间竞赛,有意识地要求小组之间做出不同的造型,看他们之间的合作过程是否在制作作品中都提出自己的意见,还是只是按别人的意见照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表现方式来参与美术学习。

学生兴趣很大,动手制作的愿望也很强烈。

回顾本课,在某些细节上值得让我反思:
1.有的学生作品没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感到很遗憾。

2.学生的作品评价和小结比较仓促。

3.备课时备学生的操作情况还是没有准备充分。

总之,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备好课,深入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