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 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 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 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 度的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 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 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似动 知觉两大类。
(二).感觉适应
1、定义: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 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二).感觉适应
2、感觉适应的表现: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二).感觉适应
3、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 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 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 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8.机体觉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 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三、知觉的种类
(一)、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
(四).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3、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 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3、联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 调……
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选择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主要取决于光 的物理强度。 光的强度越大,颜色越亮,最后接近白色; 光的强度越小,颜色越暗,最后接近于黑 色。 例如 ,黑纸上反射出投射于它的全部光的 一小部分,而打印却反射了投射光的80%。
饱和度(saturation)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洁度。它取决于光波成 分的复杂程度。一般是看主波长占的比例。 光波成分越单纯,颜色越鲜艳,即饱和度 高。反之,则饱和度低。
4.味觉(sense of taste)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皮肤觉(肤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 觉等。
6.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 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 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显得更加明亮一些。
图2:如果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
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放在红色的背景上则显得 带绿色。
(四).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1、定义: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一种感觉的 感受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的现象。
(四).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 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一).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 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 解性)。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
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 用。
达尔马提亚狗
(二).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 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 的整体性。
嗅 觉
温冷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二).知觉的概念
1、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 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 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 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则是在 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 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2.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 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 而知觉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 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 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 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 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 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的现 象。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 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2)颜色视觉
②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2.听觉(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是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HZ 的声波,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 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音调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是由声 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联系:
1.
2.
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 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一)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 觉。 (二)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二)、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 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 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三)、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 情况称作错觉。
1.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 物体知觉。 依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 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视觉(vision)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 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 %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
米的光波(电磁波)。
可见的光谱
紫
蓝
500
绿
黄橙
600 700
几何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3.错觉 (4)错觉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四、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后象
(二)感觉适应 (三)感觉对比 (四)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一).感觉后象
1、定义: 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 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 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 觉印象,叫感觉后象。
(一).感觉后象
2、感觉后象的示例: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图1: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 移动你的目光。 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 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
(一).感觉后象
3、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 产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 出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 是不同的。 通常,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2)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是指引 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指刚刚能引起
两歧图形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1)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选择(差 别较大、活动的、新颖的等);
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影响知觉的选择 性; 知觉者的知觉目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2)
3)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到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 觉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现象在视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视知 觉的恒常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等。
(二).感觉适应
4、适应的一般规律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持定义: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三).感觉对比
2、感觉对比的种类: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先后对比) 图1: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
返回
2.社会知觉
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叫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
(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知觉主要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如:言谈、举止、仪表、相貌等,此外,对 他人知觉也受到知觉者的主观态度影响。
影响他人知觉的心理因素:
A.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D.刻板印象
红
400
波长(毫微米)
(2)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 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色调(hue)
色调是颜色的最重要的属性。不同的光波 引起的不同感觉称为色调。它决定于光波 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