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教案

环球雅思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组长签字:签字日期: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简单机械——滑轮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3年8月7日 8:00-10:00教学目标了解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能够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和特点,会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进行有关的计算重点、难点杠杆力臂的画法;滑轮组的有关计算(功和机械效率)教学内容一、本周错题讲解例1(镇江市中考试题)如图1(a)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为支点,AO=0.2m,当在A点悬吊一重6N 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矿的力臂l2,力臂l2为________m.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垂直的力F,将杠杆由水平位置OA缓慢拉至OB,则在这个过程中力F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例4如图3(a),物体A重30N,挂在水平横杆C端,横杆可绕A点转动,绳子BD作用于A C,使AC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横杆AC长2m.BC长0.5m,若杆重不计,绳子BD作用在横杆上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考虑杆重为20N,拉力大小又是________.二、知识点梳理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F1 l1F2l2l1l2F2F12、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2(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滑轮组的组装方法:按照“奇动偶定”原则:当承重绳数n 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即“奇动”),若不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定滑轮数=n-1/2,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添加一个定滑轮;当承重绳数n 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即“偶定”),如不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数位n/2个,定滑轮比动滑轮少一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定滑轮数应等于动滑轮数。

三、经典例题例1 (长沙市中考试题)在图4(a )中,画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最省力的绕法.(a ) (b )图4如图4(b ),绳子的绕法为最省力。

(1)使用滑轮组竖直提起重物第一种情况,在忽略动滑轮重和摩擦及绳重等额外阻力时,绳子自由端拉力:F =nG 物.如图4(b ),n =4,F =4G第二种情况,不计摩擦和绳重,但考虑动滑轮重.拉力:F =nG G 动物+如图4(b ),若物体重500N ,动滑轮重100N ,则拉力:F =4100500NN +=150N .第三种情况,又要考虑动滑轮重,又要计摩擦等额外阻力,则应从机械效率去考虑求出拉力.公式推导:η=总有W W =Fs Gh拉力:F =s Gh⋅η,如图4(b ),若物体重500N ,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0%,s =4h ,则拉力: F =s Gh ⋅η=47.0500⨯N≈178.6N(2)使用滑轮组平拉重物图5如图5,用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A ,这时拉力F 大小和重量无直接关系. 在不计滑轮重,滑轮摩擦等额外阻力时,拉力:F =n F '=nf,其中f 表示A 与地面的摩力.n 表示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根数.设:A 重120N ,A 与地面摩擦力为30N ,则拉力:F =330N=10N .例2 (黄冈中考试题)如图6所示,物体M 放在水平桌面上,现通过一动滑轮(质量和摩擦不计)拉着M 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质量可忽略)示数为10N .若在M 上加放一物块m 可保持M 向左匀速运动,需在绕过动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施加一拉力,则F ′ ( )图6A .M 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 .加放m 前,M 受到10N 的摩擦力C .加放m 前,M 受到20N 的摩擦力D .加放m 后,力F ′,保持10N 不变精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拉滑轮组的受力分析,并考查学生对滑动摩擦力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的知识点.未加m 之前,拉力F 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也为10 N .用动滑轮匀速拉重物,F =2f,f =2F =20N .f 方向向右.C 选项是正确的.加放m 后,F ′=2f ',由于M 对地面压力增大,所以摩擦力增大,F ′也增大,F ′>10N .答案 C例3 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动滑轮重 G 动/N 物重 G /N 钩码上升 高度h /m 动力 F /N 动力作用点移距离s /m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60.6% 3 0.5 4 0.1 2 0.3 (1)请在图15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 所用的时间为1.5s ,则动力的功率为_________W 。

例4 如图8,滑轮及绳子的质量和摩擦不计,物体A 重G 1,木板重G 2,要使木板处于平衡状态,求:(1)绳子对A 的拉力多大? (2)A 对木板压力多大?精析 分析绳子上的拉力(且同根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不变),然后以某物为研究对象,列出受力平衡式.解 (1)研究绳子1、2、3、4上拉力,如图8,设与A 相连的绳子2的拉力为F ,则绳子3的拉力也为F ,绳子4的拉力为2和3的拉力之和为2F ,绳子1的拉力也为2F .图8以物体A 和板为研究对象: 向下受重力为:G l +G 2向上受绳子1、2、3的拉力,大小为:4F .A 和木板处于静止状态:4F =G 1+G 2F=421G G + (2)以A 为研究对象: A 受重力G 1,拉力F =421G G + 和持力N . A 静止时,G l =F +NN =G 1-F =G 1-41G 1-41G 2=43G 1-41G 2根据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A 对木板的压力:N ′=43G 1-41G 2 答案 (1)421G G (2)43G 1-41G 2 例5 (福州市中考试题)如图9,物体A 重50N ,物体B 重30N ,物体A 在物体B 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物体A 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2拉动 物体A ,使物体B 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2s 内拉力F 2所做的功是________J .(滑轮和绳子的重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均不计)图9精析 拉力的功W =Fs ,要正确求出功,必须求出拉力和拉力移动的距离,这就和滑轮组的受力分析综合起来了.已知:GA =50N ,G B =30N ,v B =0.1 m/s ,t =2s . 求:W解 A 向右运动,受向右拉力F 1和向左的摩擦力f ,A 匀速运动:f =F l . 与B 相连的滑轮上方共有3根绳子承担物重G B .∴ F 1=31G B =31×30=10f =F 1=10N当A 向左运动时,A 受向左的拉力F 2和向右的摩擦力f 及向右的绳子拉力F 1.F 2=f +F 1(F 1=31G B =10N ),f 大小不变∴ F 2=10N +10N =20N在2s 内,物体上升距离h =v B ×t =0.1m/s ×2s =0.2m 拉力移动距离s =3h =3×0.2m =0.6m 拉力做的功W =F 2s =20N ×0.6m =12J答案 12J 四、课堂练习1、一人利用如图4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50N 的物体,若每个滑轮重50N ,人重600N ,则人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N .(不计摩擦力)2、如图6所示,不考虑滑轮重及摩擦力,物B 重20N ,A 为一动滑轮,绳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当滑轮在力F 的作用下匀速上升时1m 时,则所用拉力F 大小和物B 上升高度分别为( ) A . 15N 、1m B . 40N 、2m C . 30N 、2m D . 60N 、1m图4 图5 图63、某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将重为G的重物匀速提起,若作用在绳的自由端的力分别为F1、F2、F3,则()A. F1>F2>F3B. F1<F2<F3C. F1=F2=F3D. F1=F3<F24、如图所示,滑轮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请按题中所给的F与G的关系要求,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绕好。

5、(多选)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A.F1:F2:F3=2:1:4 S1:S2:S3=2:1:4B.F1:F2:F3=2:1:4 S1:S2:S3=2:4:1C.F1:F2:F3=2:4:1 V1:V2:V3=2:1:4D.F1:F2:F3=2:1:4 V1:V2:V3=2:4:16、如图所示的装置,滑轮自重20N,其下端挂重280N的物体G,杠杆可绕水平轴无摩擦地转动,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要在图示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A.150N B.200N C.300N D.400N7、如图7,金属块M静止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5.4×105Pa,轻质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5∶3,在杠杆的B端,用轻绳将金属块吊起,若在杠杆的A端悬挂质量为m=4kg的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8×105Pa.若要使金属块离开地面,那么杠杆A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应为多少?8、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拉动重1000N的物体A,所用拉力F=100N.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2m/s.求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和2秒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不计滑轮重和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五、课后作业1.如图7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