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当前,油田改革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面临着更为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永葆先进性,是基层党组织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

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要正确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找出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词】油田企业;基层党建;问题;措施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非常重要。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执行政策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离开了基层组织,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层党建工作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党组织的活动、广大党员的言论和行为,为群众了解党、认识党提供了一个窗口。

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基层组织和党员得力,就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

反之,就会影响党的形象,失去群众的信任,从整体上削弱党的战斗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党组织肩负着重要责任。

基层工作不得力,就可能出现”热在上头、冷在中间、死在下头”的局面,出现走调变样的情况。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紧迫。

基层党组织处于油田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担负着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推动会油田发展的重大责任,是油田转型发展推动者和实践者。

对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紧迫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把握党建工作的新规律,用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二、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往往伴随着思想认识上一定程度的偏差。

一是基层党建职能定位不准,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

一些基层党组织职责不清,任务不明,习惯于下命令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工作简单粗暴。

二是基层党务干部有知难、畏难情绪。

一些人认为,现在基层的各项工作多、任务重,难有精力抓党建,特别是要对不属于自己直接管理的党员进行协调、指导,工作难度大。

三是存在消极等待思想。

认为基层党建工作只是上级下达红头文件进行部署后,才能有章可循。

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工作上的不同步,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党员参与基层活动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
基层党员既然身居基层,就应该把参与基层党建以及基层建设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但一些党员出于种种原因,在参与基层党建工作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党员完全疏离基层党建工作;有些党员不自觉、不主动的与基层党组织联系;有些党员能参加基层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但仅仅是完成临时交办的任务。

从总体上看,目前党员参与基层党建和基层建设,大多仍然要依靠党员的自觉性。

因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基层建设的积极性。

如何引导党员有组织地参与基层建设,仍然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难点。

(三)基层党建工作者素质与基层发展要求还存在差距
目前,相当一批基层工作者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新型基层建设的需要。

一是大局意识不足。

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油田的大局开展工作。

有些基层工作者对基层中存在的稳定问题、违法问题、邪教问题无动于衷,缺乏大局意识。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

不少基层工作者缺乏那种“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不辞千辛万苦”,“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奉献精神。

基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机关化、机关权利化、权利利益化的现象,深为基层群众所诟病。

三是协调水平不高。

基层工作涉及面广,要求基层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组织才能、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但目前基层工作者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较差。

三、积极创新,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党建工作思路
一是审时度势,积极调整基层党建思路。

要以建立和谐基层为目标,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新阶段新任务同向,适时调整基层建设的工作思路,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作为永恒抓手。

二是抓住契机,突破基层建设“瓶颈”。

要改善基层队伍结构和素质,把政治素质好、善于统揽全局、协调能力强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通过选拔、交流、调整等方式,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工作者队伍;积极改善基层公共条件和服务环境,加大投入为基层配备必要的设备。

(二)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党员管理水平
一是科学分类,完善党员管理机制。

对党员实行星级量化管理。

从缴纳党费、参加学习、遵纪守法、服务群众等方面,每季度考核一次,依据得分多少获星,年终评定星级党员,作为民主双评的重要依。

针对在职党员,建立协管机制;基层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站,为在职党员提供服务。

针对非在职党员,实行跟踪服务,建立非在职党员参管机制,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对非在职党员进行管理,保证党组织与非在职党员的联系。

二是坚持管理寓于党员奉献之中。

要坚持贴近基层实际、贴近群众所需、贴近民心所向,设计基层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将党员管理教育寓于奉献之中,通过“基层党员义工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等队伍,使党员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在党员的奉献中不仅使党员受到教育,而且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在群众心中亮起来。

三是要切实解决贫困党员的生活困难。

党组织要根据贫困党员的现状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采取“党费补助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资金筹措办法,建立健全“贫困党员帮扶基金”;要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贫困党员帮扶活动,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制度
(三)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一是创新学习型组织载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强化思想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的根本。

从狠抓思想教育入手,开展学习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法律法规三学活动。

要从时间、经费上予以支持,把建设学习型支部作为年终考评先进支部的重要条件,作为各类考核评优和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称聘任等的重要条件,对学习优秀者予以奖励和表彰。

二是创新文化建设载体,促进党建与文化的融合。

在文化建设中不但要注重在实践中凝结积淀起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精神力量、思想境界和党员干部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还要通过文化塑造让党员干部“亲身体验”和感觉到文化就在身边。

要坚持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活动,使党员干部、职工在寓教于乐中增强身心建康,提高整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了化力,推进单位全面建设。

三是创新制度建设载体,规范党务目标管理。

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新形势下保持基层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工作机制,如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党风廉政责任制度等,要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管理措施上,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位、考核措施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过程,更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

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必须制订详细、科学且具有操作性的方案,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完善基层居民自治,又要充分发挥好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把握政治大局,还要实现帮助基层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惟其如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也才能真正实现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