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服务中心:考试时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一级)实际操作考试试卷考生姓名:证件编号:□□□□□□□□□□□□□□□□□□一、模型样例手动风扇二、作品简答(30分)1、请在下面写出起重机用途?(5分)2、请写出该模型中蕴含的知识点?(25分)参考答案:简答题1、请在下面写出风扇的用途(5分)答案:风扇是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
用电或者手动驱动使扇叶进行转动,转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效果。
2、请在下面写出该模型中蕴含的知识点(请同学分条作答,25分)(1)列表写出加速传动与减速传动中、半径,齿数,转速和传动力的关系。
(15分)已知:小齿轮与大齿轮的的半径比为1:3.(3)模型中把手处运用的是哪种简单机械(10分)答:轮轴。
轮轴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
外环叫轮,内环叫轴。
轮轴两个环是同心圆。
轮轴的实质: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
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轮轴为省力杠杆,轮和轴的半径相差越大则越省力,但越费距离。
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轮轴为费力杠杆,轮和轴的半径相差越大则费力,但越省距离。
三、作品展示(70)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搭建调试,并将身份证件及作品置于以下虚线框中,由考评员现场拍摄照片。
乐高机器人---运动篇8.1简介灵活的思维造就出了许许多多的机器人,运动使创造物获得了生命,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也对自己的创造力进行了挑战。
大多数运动机器人都属于轮子型与腿型机器人。
虽然轮子在光滑的表面很有效,但是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运动,腿提供了更有力的方式。
底盘结构是为了突出显示它们的传动系统和连接情况,因此,在实际搭建中还需对此结构加固。
8.2简单的差动装置机器人具有很多优点(尤其具有简单性),至少在乐高的可移动机器人中常用到此结构。
差动装置由机器人两边两个平行的驱动轮构成,单独提供动力,另外有一个或多个轮脚(万向轮)用于支撑重量并不是没有作用(图8.1)。
注意我们称这个装置为差动装置是因为机器人的运动矢量是由两个独立部件产生的(它与差速齿轮没有关系,此装置上没有使用差速齿轮)。
当两个驱动轮以相同方向、相同速度转动时,机器人作直线运动。
如果两个轮子转动速度相同,但方向相反时,机器人会绕着连接两轮线段的中心点旋转。
根据轮子不同的转向,表8.1列出了机器人的不同运动状态。
图8.1简单差动装置表8.1 轮子不同的旋转方向产生不同的运动状态组合不同方向和速度,机器人可以做任意半径的旋转。
因为它的灵活性、及原地旋转的功能成为许多工程的教学器具。
另外,由于它很容易实现,所以乐高有一半以上的运动机器人属于此结构。
假如你想跟踪机器人的位置,那差动装置又是比较好的选择,仅仅需要简单的数学知识。
这种结构只有一种弊端:它不能保证机器人笔直的运动,因为两个马达的功效总有差别,一个轮子会比另外一个轮子转动的快一点,因此使得机器人略微偏左或偏右。
在某些应用中这中情况不会有问题,可以通过编程来避免,比如使机器人沿线走或在迷宫中寻找路线行走,但是让机器人在空地上走直线恐怕不行。
8.2.1直线运动使用简单差动装置有许多方法可以保持直线行走,最简便的方式是选择两个速度相近的马达。
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马达,尽量找两个速度最匹配的马达,这种方式也不能确保机器人走直线,但至少能减小走偏的情况。
另一种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软件调整速度。
在第3章介绍过程序能控制每个马达的速度,在程序中选择最有效的能量等级直到合适为止,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机器人负载发生变化,两马达速度需重新调整。
使用传感器让机器人直线运动让机器人直线运动的一种更有效果的方法是在系统中加入反馈装置。
从而,根据外界的变化,使用传感器来控制和调整每一个马达的速度,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差动装置所具有的的结构。
可以为每一个驱动轮附加计转器(测量轮子旋转次数)装置,以便在软件中控制马达功补偿两轮间的转速差。
乐高角度传感器在此应用中可以作为首选。
在每一个轮子上安装一个角度传感器并测量计数的差别,然后停止或降低较快的轮子以保持两个传感器的计数相同。
同时还可以使用在第四章中介绍的方法。
使用同样的传感器来探测障碍物,如果马达启动但轮子不转,可推断机器人被某物卡住了。
另外你也可使用角度传感器实现精确角度定位。
最后,角度传感器提供了最基本功能:使用odometry技术让机器人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使用齿轮让机器人直线运动如果你只有一个角度传感器,可以使用驱动轮之间的速度差取代轮子的实际转速,差速齿轮,你能使用它加或减。
如果差动齿轮与驱动齿轮连在一起,它会把传动方式传递给另一个齿轮。
当轮子以同速转动时差动齿轮将停止转动。
假如两轮的速度有任何的差别,差动齿轮的转动和它的方向将告知你哪一个轮子转速快。
如图8.2所示的结构,即使你没有角度传感器,也建议你搭建这种结构,因为此结构具有指导作用。
我们省略了马达和其他加固梁以保持图片尽可能清楚,搭建时要加二个马达。
右边传动链的作用是变换与差速齿轮配合轴的转向,同时保持原始的传动比不变。
连接在差速齿轮上的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差动齿轮是否转动。
图8.2使用单个角度传感器观察左右轮速度的差别一个更基本方法是你在需要走直线时,同时锁住两个轮子,此系统非常有效的使你的机器人走直线。
它需要第三只马达来控制制动系统,同时也需要附加传动系统简化制动结构。
图8.3展示了具有特殊部件制动机构的示例:暗灰色带离合器16齿齿轮,传动驱动环和传动转变钩,这种特殊的齿轮,用圆形洞取代了普通的十字型洞,使得它能够在轴上自由转动,驱动环将被安装在轴上。
当你把驱动环与齿轮套在一起时(使用转变钩)齿轮与轴连在一起了。
图8.3可制动差动装置你也可使用图8.2展示的结构,用马达取代角度传感器,回顾第四章马达能当作制动器使用:在马达关闭状态,会阻止运动,在float状态马达仍无动力,但可以自由转动。
因此不要给马达提供动力,把它当作制动器来制动差速齿。
在关闭状态下制动马达,差速齿很难转动,从而使你的机器人沿直线前进,另一方面float状态使用马达,差速齿转动,机器人能够转弯,表8.2介绍了一些可行的组合。
当左右马达以不同的方向运行时,差动齿轮锁马达必须处于float状态图8.4带16齿齿轮离合器,传动操纵环,传动转变钩表8.2电动差动齿轮锁机器人如何控制差动装置考虑到马达在浮动状态下时也存在着重大的机械阻力,所以机器人将不能快速转弯,驱动马达在转弯时将负荷更大的重力。
使用小角轮走直线小角轮是差动装置平滑移动和转弯的又一个关键因素,通常我们会忽略这一点,LEGO Constructopedia提出图8.5所示的小角轮结构,但是小角轮设计上还存在着欠缺,它在一根轴上使用了两个轮子,在第二章中你已经知道此结构的轮子不能独立转动。
按照图表搭建此结构,试着让它转一个急弯,它的效果不是很好,为什么?事实上,除非你使其中的一个轮子打滑,否则它就不能转动。
图8.5 小角轮结构图8.6中的小角轮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进,左边的结构使用了单轮彻底避免了问题的出现。
右边的结构更可靠,它使用了两个自由轮允许小轮在原地转弯避免了磨擦与打滑的问题,两种结构的区别在轮轴、在左边结构中,轴与轮子同时旋转,而在右边的结构中,轮在轴上转动。
图8.6 避免打滑的角轮选择使用一个或更多角轮要根据机器人的功能,独角轮适用于多种场合,而双角轮安放在机器人的前方或后面是保持稳定性的好方法。
在一些场合,当在平滑的表面上控制重量轻,结构简单的机器人可以用圆形垫块或其它与接触面磨擦力很小的部件替代独角轮(图8.7)。
图8.7 圆形垫块8.3搭建双差动装置双差动装置是对简单差动机构的一个改进结构,主要从机械结构上解决走直线的问题,并使用了两个马达(参考图8.8)。
它的传动链有些复杂,依靠差动齿轮-使用两个更精确。
图8.8双差动装置双差动装置是差动齿轮的另外一种用法,通常轮子是连接在从差动齿轮延伸出来的轴上,然而在此结构中,轮子通过齿轮连接在差动齿轮的外齿。
在第四章中我们阐述了差动齿轮能够在机械上对两个独立的运动作加或减法运算,为了实现这个方法,用差动齿上延伸的轴作为输入,且差动齿轮本身将根据差动齿轮内部的代数和来运动(两个运动方向的代数叠加)。
在此结构中,两个马达为两个差动齿轮提供动力,特点其中一个马达同向带动差动齿轮的输入轴。
另一个马达以相反的方向驱动第三根输入轴,要控制双差动装置,只需使用其中一个马达,让另一个马达关闭。
在图8.9中所示的结构与图8.8中的结构相同,只不过没有马达,当1号马达带动40齿齿轮A转动时,2号马达使齿轮B保持静止,运动沿着虚线传递(由图示)。
两个差动装置同时转动,机器人沿直线向前,另一方面,1号马达停止,则齿轮停止,当2号电机转动,带动B将动力沿着实线传递。
差动装置同速不同向旋转,结果是机器人在原地转动。
图 8.9 双差动装置剖面图通常不同时使用两个马达,一个马达用于走直线,另一个马达用于转弯,如果根据马达的方向同时驱动两个马达也没关系,因为两个差动齿其中一个会抵消两个相反的输入,保持静止,而另外一个差动齿对两个输入进行相加,从而使得速度提高一倍,此时,机器人绕着静止轮转动。
双差动装置一个非常好的特性是使用一个角度传感器就可以精确的检测机器人的运动类型。
将传感器连接到其中一个轮上,当机器人直线运动时,使用传感器来测量运动的距离,当机器人转弯时,用传感器测量方向的改变量。
当然我们仍要牢记在机械结构有得必有失,换句话说,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结构有它的缺点。
首先是它非常复杂,我们展示了结构的平面图可以更容易理解它们的配合,然而你自己也可使用多种传动机构构建简易的机器人(可能仍需一些齿轮或者是更少的),这种复杂的传动装置导致产生了负面影响:磨擦力4搭建滑动转向装置滑动转向装置是差动装置的一种变化形式,通常用于履带式车辆,但有时也用于四个或六个轮子的形式。
对于履带的车辆,唯一的驱动设计就是滑动转向装置。
在现实生活中,挖土机和一些除草机是使用这种装置的最好例子。
图8.10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滑动转向装置,每一个履带都由单独马达提供能量,由一个8齿轮与一个24齿轮啮合,并连接在履带轮上,履带前轮不需驱动。
带轮滑动转向装置需要一个有效的装置,将动力传到所有的轮子上,否则机器人不能顺利转弯或者不能转弯。
图8.11中的模型每侧使用五个24齿轮啮合,它们像履带那样从每个马达那里获得动力,每一个轮轴用于安装齿轮,这些齿轮都被用于传递运动的惰性齿轮分隔,如果有足够的24齿齿轮,你可以组合成此结构,图片中的圆形轮胎由补充套装提供。
图8.11 带轮滑动掌舵装置履带机器人搭建简单且动作有趣,因此,许多乐高爱好者都采用此结构。
与差动装置比较而言,当两条履带以同向运行时机器人向前行进,方向或速度上有差别就会使机器人转弯,原地转弯也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