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132201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课程地位: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主要讲授工业企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生产管理的发展与学科前沿;2.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相关环节的运行规律;3.具有核定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有效配置资源等基本技能;4.具有解决生产管理中出现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一般知识,包括生产管理的相关内容、环节等;2.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包括生产过程组织、新产品开发、流水生产、生产能力、生产计划、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网络计划技术、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与方法;3.基本技能:核算生产能力、制定与修订计划、安排组织生产、合理配置资源及处理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1.教学内容:本大纲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指导文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及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各章节的课程内容。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案例讨论与分析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增加适当的案例教学及辅助教学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完《管理学》课程,再学生产管理更为有利。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能力与作业计划,网络计划技术等内容安排课堂习题,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相关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案例的分析。
3.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点名、作业、记录笔记、提问、小测验)及最终的大测试成绩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1.《生产运营管理》(第2版)陈心德,吴忠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2.《生产与运营管理》程国平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93.《生产运作营管理》(MBA)(第4版)刘丽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44.《生产运作管理》(第3版)陈荣秋,马士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35.《生产运作管理》王建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选修课程之一,课程通过对生产管理相关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有关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初步的解决企业生产计划及相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组织、产品开发设计与厂址选择、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网络计划技术、质量管理等内容,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绪论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生产管理的概念与任务;(2)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3)增产节约与治理污染;(4)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内容。
重点:(1)掌握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主要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的代表作;(2)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
难点:(1)生产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2)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的企业改革。
习题: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主要的代表人物、主要贡献及主要的代表作。
第2部分生产过程组织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生产过程的构成;(2)生产类型的概念及划分方法;(3)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4)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重点: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与时间组织。
难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的计算。
习题: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的计算;峰谷图的绘制与计算。
第3部分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系统选址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产品战略;(2)新产品开发;(3)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4)厂址选择与西方国家对厂址选择的趋势;(5)案例分析。
重点:(1)厂址选择;(2)新产品开发与产品寿命周期曲线;(3)盈亏平衡模型的灵活运用。
难点:如何进行案例分析。
习题:案例分析。
第4部分流水生产的组织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上机: 0具体内容:(1)流水生产组织;(2)流水线的特征、形式及组织条件;(3)流水线的组织设计;(4)工件加工次序的安排。
重点:多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难点:多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习题:(1)节拍的计算;(2)工件加工次序的安排;(3)混合流水线投产顺序的编排。
第5部分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企业生产计划的意义和作用;(2)企业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3)生产能力及核算;(4)案例分析。
重点:生产能力的相关知识及核算。
难点:生产能力的核算。
习题:用代表产品法与假定产品法核定生产能力。
第6部分生产作业计划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和作用;(2)期量标准的制定;(3)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4)日常生产派工;(5)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调度工作;生产进度控制的工具和技术;(6)在制品管理;准时生产制和看板管理。
重点:(1)期量标准的制定;(2)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难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习题:生产提前期的计算与累积编号法的应用。
第7部分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设备及设备管理;(2)设备的选购、安装与调试;(3)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4)设备的更新与改造;(5)物资管理。
重点:(1)掌握基本概念;(2)设备管理理论简介;(3)绘浴盆曲线并说明其用途;(4)存储模型。
难点:(1)设备管理理论(2)存储模型.习题:浴盆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8部分网络计划技术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 6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2)网络图的绘制;(3)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4)网络计划的优化。
重点:(1)网络图的绘制;(2)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
难点:(1)网络图的绘制;(2)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与优化。
习题:(1)网络图的绘制;(2)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与优化。
第9部分质量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全面质量管理概述;(2)质量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3)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4)工序控制与抽样检验;(5)ISO9000族及质量体系认证;案例分析。
重点:(1)质量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2)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3)控制图的相关内容。
难点:(1)质量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2)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3)工序能力分析及控制图。
习题:(1)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控制图法的计算与应用;(2)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
第10部分先进的生产系统与前沿介绍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 上机: 0 具体内容:(1)介绍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2)创新与企业家精神;(3)21世纪的管理;(4)案例分析。
重点:(1)了解当前管理的新动向;(2)学科前沿知识。
难点:学科前沿。
习题: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