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有什么方法.doc

什么是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有什么方法.doc

什么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有什么方法什么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辩证思维的方法1、联系联系就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空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的一种观点。

2、发展发展就是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是从时间上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式。

3、全面全面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

换言之,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种观点方法。

辩证思维的运用1、怎样运用事物的对立面对立,可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也可能是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双方。

1)有意设置对立面有时对立面表面上并不存在,我们就要主动去设置,或者说去创造。

2)有意强化对立面强化对立面,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是要把有对立面和没有对立面的情况做认真的对比,把对立双方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2、怎样把握对立的统一性对立,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而在对立的两极中找到它们的统一性,并运用统一性去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难点。

统一性往往是深藏在事物的背后,不易找到,也不易理解。

只有深刻地观察、分析,深入地思考,才能发现这个统一性。

把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是创新。

辩证思维的案例1一位老婆婆去找禅师说:我每一天都很忧愁,禅师能否帮帮我? 禅师问是为何,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个卖伞的,小女儿嫁给卖帽子的。

如果是晴天,我就担心大女儿家没生意。

如果是雨天,我就担心女儿家没生意。

,因此,每一天都很忧愁。

禅师笑笑:呵呵,其实你应该每天都很开心呀。

如果是晴天,小女儿家生意好。

如果是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好。

这样来看,天天是好天。

我们总是墨守成规,用过去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慢慢形成越来越多的成见。

当成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开始钻牛角尖自寻烦恼。

有时候,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换一个角度看看,或许,心灵也会获得一种自由。

辩证思维的案例2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向众人宣讲美德。

苏格拉底就向年轻人去请教:请问,什么是美德?年轻人不屑地看着苏格拉底说:不偷盗、不欺骗等品德就是美德啊!苏格拉底又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年轻人肯定地回答:那当然了,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有一次,我在军队当兵,接受指挥官的命令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了出来。

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说的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

偷盗朋友的东西就是恶德!苏格拉底又问:又有一次,我一个好朋友遭到了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他买了一把尖刀藏在枕头底下,准备在夜里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知道后,便在傍晚时分?留进他的卧室,把他的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免于一死。

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还是恶德啊? 年轻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不是恶德。

这时候,年轻人很惭愧,他恭恭敬敬地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事物总有正反两个对立面。

爱迪生在试制白炽灯泡时,曾经失败了1200次,有个商人讽刺爱迪生是个毫无成就的人。

爱迪生哈哈大笑: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为我证明了这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可见,失败其实也是成就。

有一次,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在郊外散步时偶然看到几个小孩在玩一种又丑又脏的昆虫,爱不释手。

他顿时联想到:某些丑陋的玩具在部分儿童心理上占有位置。

市面上销售的玩具一般都是造型优美,色彩鲜艳的,为什么不能生产一些丑陋的玩具给孩子们玩呢?于是,他安排研制了一套丑陋玩具,果然一炮打响,收益很大,丑陋玩具在市场上形成了一股热潮。

可见,很多时候,丑的就是美的。

古罗马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守门神,叫做努雅斯,他有两个相反的面孔,所以又称为两面神。

要进入他的大门必须要面对两种不同的脸孔,要想安全过关,就必须要有从不同的角度反转得快的头脑。

这就是古罗马时代的努雅斯理论,它教导大家凡事都要一分为二,要面对事情正反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来思考事情。

什么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论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论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论1归纳与演绎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

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

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沦证。

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

归纳和演绎都具有局限性,单纯的归纳或演绎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运用更为深刻的其他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论2分析与综合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分析是在思维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综合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方法,但它们又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完成,离开了综合就没有科学的分析。

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论3抽象与具体抽象和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抽象是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概括或规定;思维具体或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它不同于感性具体,感性具体只是感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则是在感性具体基础上经过思维的分析和综合,达到对事物多方面属性或本质的把握。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逻辑起点经过一系列中介,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论4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同客观事物的历史过程和认识的历史过程应当符合,也就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抽象思维,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历史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

真正科学的认识是现实历史发展的反映,要求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进程相一致。

历史是逻辑韵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修正过的历史。

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辩证思维的一个根本原则。

辩证思维的运用简述方法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

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

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上只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辩证法,一种是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根本上对立的两种世界观。

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联结。

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

它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

这里所讲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非内容上的概括。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

德国哲学家G.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辩证语义运动1.思维与语义的关系思维,作为对于对象的认识和把握的意识活动,从来不是单独的、空洞的意识过程,而总要有它的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在文化中形成并对应于一定的主客体情况的语言符号。

思维与语言符号相同一,思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这是一般的公论。

另一方面,除了今日的机器思维之外,任何思维都属于一定的主体,由这个主体的主体性(主观精神)所支配,所控制,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对于认识着的思维而言,思维总是在其主体性的控制支配之下,运用着语言符号去把握、去表达客观对象的某种规定,某种意义,借以形成确定的认识。

符号学已经指出:思维主体对语词意义的运用,形成了思维的语用侧面;语言对客观规定的表达,或者说所运用的语言的客观含义,就形成了思维的语义侧面。

思维的活动和思维对于语言的运用(语用功能),目的都在于让其语义能正确表达主体对客观情况的认识。

因为,语义的主要功能在于认识,而这种表述本身又形成了语构。

因此,可以说,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的认识和把握着客观内容的思维,总有(或者说总要形成)它的语用(语言与思维主体的关系)、语义(语言与思维客体的关系)和语构(语言与自身系统或语言自身的结构系统的关系)三位一体的三重规定性。

在这里,语用、语义、语构是互相体现的,语构作为一种结构形态,不过是语用与语义的表现形态。

对于语用和语构,我们这里不讨论。

要认识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我们只要集中于语义这一侧面就够了,只是要记住:语义是语用的结果,并且体现于语构之中,它不是孤立存在的。

集中于语义这个侧面,是从内容上、认识上考察辩证思维方式的必然要求。

2.从语义网到语义链语言,作为文化的形成物,作为思维对主客观情况不断认识、不断运用的历史形成物,除了人工语言的严格规定之外,它的任何一个语词、各个符号,从语用侧面说大都可作各种各样的运用,从语义侧面说有各种各样的语义,而从语构侧面说也有不违背语用与语义的各种各样的构合,总之,三者的自由度是很大的。

因此,从语义上看,语言,特别是自然语言,它的任何一个词都具有多重意义,这种多重意义就构成了一个词的语义网。

例如桌子一词,就有它的所属,用途、质料、结构、色泽、价值等多重语义集于一身,形成一个意义网络,它是这诸多语义的潜在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