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_孟姜女_江苏民歌与艺术歌曲的比较
_孟姜女_江苏民歌与艺术歌曲的比较
一个演员不能把演戏(演角色、行当)看成一个纯技巧的 事,要运用多种行当的表现手法,通过艺术的变化,行当的突 破,在不停的追求中去创新,根据自己的特点,挖掘潜力,找出 戏曲的丰采,形成自己的表现个性,达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尤其是今天的戏曲表演,不仅仅是在于一腔一调、一招一式下 功夫,更重要的是在于对人物所运载的思想感情上去表现角 色(人物),如何突破行当表现角色(人物)的思想情感。只有在 继承中求创新,才能在发展中求蜕变。
(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晓芳
39
音乐时空
四、当得知迫害义父藤子京的仇人王御使是自己失散十 多年的亲哥哥时,杨景贤又有一段“见亲人,想亲人,见了亲人 是仇人”的大段唱腔。曲作家在处理这段爱恨交织的唱腔时, 多处利用板式变化、节奏变化来反映杨的复杂心情,同时也用 了青衣的唱腔旋律、腔句,由慢到快,由快到慢,反复循进,从 而塑造杨景贤这个天真少女所希望哥哥做一个“有颗平常心, 做个平常人”的美好愿望。
与原曲相比,孟姜女的内心倾诉在钢琴伴奏的烘 托下变成了愤怒的呐喊。对于现代人来讲,表达愤怒最 直接的方式就是呐喊。作曲家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将孟 姜女的人物性格做了现代化的处理,使之更符合现代 人的审美意识。歌曲的开始部分音乐都是比较平静的, 因此伴奏音乐相应的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显得柔和、 恬淡。之后,伴随孟姜女的悲惨命运被一步一步讲述出 来。音乐越来越悲痛、强烈。情绪越来越激动,伴奏音乐 开始出现大量的震音和柱式和弦进行,以及和弦式的 三连音、六连音进行,有效的渲染出歌曲强烈的感情色 彩。
三、情感表达方式不同 民歌运用“四季体”,分春、夏、秋、冬四段叙述了这 段悲惨的故事。但是从音乐上看,却使用了五声微调式 的旋律,听起来十分委婉,悲伤的感觉较淡。 在民族调 式当中,宫调式和微调式音响的色彩较为明亮,多用来 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表达悲伤哀怨情绪的音乐则 多用商、羽两种调式《孟姜女》。《孟姜女》这首民间小调 恰恰反其道行之,不仅没有使用音响色彩比较暗淡的 商调式或羽调式,反而要通过微调式来表达凄惨的内 心感受,它没有让孟姜女内心的凄苦奔涌而出,而是将 人物强烈的情感通过江南音乐特有的婉转,转化为一 种凄美的内心独白,将激烈的内心感受隐于柔弱的人 物形象之中,使得情感的表达变得异常含蓄、深沉。由 于曲调的婉转,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一个瘦弱的江南女 子形象;而歌词的叙述,则让我们对孟姜女遭遇有了直 观感受。 艺术歌曲《孟姜女》与原曲相比,在旋律的进行上 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个别地方对原曲略作修饰性的 变化。从曲试结构上看,改编曲突破了原曲“四季体”的 结构,而是在“四季”的叙事之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 展,这段扩展在音调上是由原曲的主体变化而来,并将
对一个唱武旦行当的演员来讲,我确实对这段唱腔有些 担心,(1)要唱好旋律,(2)要掌握好板式变化,(3)要声泪俱 下,(4)要有音色对比处理,(5)声气要沉稳,不能浮在表面。 声、气、厚、重的共鸣点要掌握好。在作曲家的帮助下,我认真 仔细地研究了这段唱腔谱面,分成四块。一段一段的理解唱词 曲谱的含意,首先从表面上掌握旋律,从变化中求知情感的体 现,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从报仇到认亲,从成人回忆到孩提时 代这种情感的捕捉,从抽象到体现,费了多少日夜,终于找到 此时杨景贤的真实和渴望,在唱“见亲人,想亲人,见了亲人是 仇人”停顿后, (深深的叹息)“啊 是仇人”由慢到快,这是一种 追寻突见哥哥的惊喜和喜爱,当看到哥哥的眼睛是被自己射 瞎的时候,妹妹一推哥哥,再低声的唱出“是仇人”这种由低转 高、由弱变强的腔句体现,此时要用颤抖的声音来将情绪推向 高潮。在激烈的音乐过门后,连珠炮似地再唱“我骂你”“ 、我揍 你”“ 、我怨你”“ 、我恨你”的四句快反二流,这里有四句不同的 唱腔旋律来揭示妹妹的愤慨与意“想不到“,然后转入到“哥哇 ……我的哥哇……”用了十多个四分之二拍快节奏规范小节 的哭腔(摇板)旋律来完成的,以表现杨景贤的撕心裂肺的失 望的呼唤和亲情的期待。声泪俱下引出一板三眼的慢过门,一 个惊炸锤把杨景贤的情绪又推向了另一个孩提时纯真的情 景,妹妹向哥哥讲述了她心目中的哥哥,这里又采用无伴奏唱 出了四句“我要你……”“ 、我想你……”“ 、我求你……”“ 、我盼 你………”的婉转回荡的亲情。在这里“要”“ 、想”“ 、求”“ 、盼” 四个大腔句中,要求声情并茂,并充分体现妹妹对哥哥的美好 期盼,希望她的哥哥可以谨记父母之遗训“ ,有颗平常心、做个 平常人”,这段唱腔是打破了传统的腔句结构,也改变了旋律 的规范走向,但对人物的心理描绘和人物的情绪描绘,作了很 大程度的改革和创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声情并茂 的演唱时,对此情此景给予了充分的情绪的渲染,达到了很好 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作者单位:岳阳市巴陵戏剧团) 责任编辑:晓芳
38
江苏民歌《孟姜女》与大型艺术歌曲《孟姜女》 (王 志 信 改 编)在我国广为流传,而其音乐特 征却存在着不同特色。
一、 基本曲调不同 民 歌《孟 姜 女》是 典 型 的 单 节 歌 样 式 ,是 启 、 承、转、合的结构。每段四句,落音为 2、5、6、5。歌 曲单一规整,曲调流畅委婉细腻,旋律基本为级进 的五声调式,富有江南民歌抒情优美的特点,让人 百听不厌。 艺术歌曲《孟姜女》经过改编后,成了变奏多 段体结构的声乐作品。第一段除了在原有的旋律 上略做了一些修饰外,基本保留了原来民歌的调 式结构。整个乐段用稍慢的速度,以缠绵平缓地节 奏诉说思念之情。乐段的转句以柔和暗淡的羽调 色彩出现,音调与色泽明亮的调式形成对比。旋律 进入中声区,落在不稳定音级羽音上,使整个乐段 曲变得柔和深情。这种调式的对比手法,在音乐色 彩上抒情性很强,含而不露,情深感人。 第二段的旋律是在第一段原始曲调的基础上 展开的,它以原有素材为基础变化而来。旋律的流 动性在这一段变得明显起来,使人听来耳目一新。 由于整体结构、色彩变化都保留着第一段的韵致, 只是在结尾处加了两小节带哭腔的长拖腔,进一 步烘托了孟姜女期盼与丈夫相会,而又遥遥无期 的哀怨之情。 第三段经过间奏,由大调(G 微调)转为同主音 小调(f 羽调),音乐色彩变得更加悠远,旋律逐渐由 级进转到四度、五度的跳动,音乐起伏跌岩,如泣 如诉,在凄凉悲苦的歌声中流露出更加深切的思 念之情。随着孟姜女感情世界的不断深化,音乐情 绪也随之层层推进。在第三段的音乐中,作者借鉴 融会了我国戏曲板腔音乐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打 慢唱的摇板音乐,在一个全新的调性上再现节奏, 阔宽了孟姜女的主题音乐。伴奏以急速的十六分 音符进行,与哭天抢地的高亢拖腔形成鲜明对比, 呈现了孟姜女顶着漫天大雪,在刺骨的寒风中历 尽千辛万苦,千里寻夫的执着。加上音程的七度、 八度的大跳,渲染出悲壮的艺术氛围。 歌曲的结尾段运用了戏曲中常见的渐慢渐快 的垛板音乐,以逐渐紧密的节奏,连续的后半拍起 辗转推进,把歌曲推向高潮。结尾最后一句“只见 白骨满青山”以悲痛欲绝、哭天抢地的歌唱,为孟 姜女悲惨的辛酸血泪史做了最为淋漓尽致地诉 说。 二、伴奏不同 民歌《孟姜女》在这方面可谓独具匠心,它使 用的伴奏乐器是三弦。对民歌《孟姜女》而言,用三 弦这种乐器进行伴奏是再恰当不过了,它一方面
音乐时空
《孟姜女》:江苏民歌与艺术歌曲的比较
●潘冠泽
接近孟姜女故事的本身,另一方面其声音的粗闷干瘪 也有助于表达孟姜女的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艺术歌曲《孟姜女》充分发挥和利用了钢琴宽广的 音域和富于戏剧性的表现能力,将孟姜女内心深处那 种悲怨的情绪放大,更加丰满的塑造了孟姜女的人物 性格,凸现了其内心世界。应该说,这是钢琴作为伴奏 乐器带来方便之处,作曲家也是恰当地利用了这一点 从而展现出一个现代人对于古代传说中人物命运的理 解。
通过比较可见,民歌《孟姜女》显得更加含蓄,这种 委婉的诉说虽然没有激烈的呐喊那么震人心魄,但它 却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女性那种外表柔弱,内心却十 分坚强的性格特征。艺术歌曲《孟姜女》则特别注意艺 术歌曲的表达情感方面的特殊性,通过较大规模的结 构表现较为复杂的情感内涵,通过表现力丰富的伴奏 乐器烘托人物富于戏剧性的情感变化。应该说,艺术歌 曲这种直接的表现方式,相对于民歌那种含蓄的表达 更容易被演唱者把握。
原曲主题的节奏拉长,增强了情感表现的力度,使原曲 发展成一个二段体结构。就调试而言,改编曲孟姜女经 过 D 微清乐调式、D 微六声加变宫、D 羽清乐、F 微六 声加变宫四个不同的调式,不同调式的转换为进一步 表现孟姜女内心情感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改编曲《孟姜女》基本上一个复二段曲式,相对于 原曲有较大篇幅的扩展,除了旋律上的变化之外,调式 上的变化成为改编曲增强艺术感染力一个重要的手 段。由于 a 和 a,使用的素材基本相同,在调式上也没有 太大的变化,只是从七声音阶转为六声音阶。至 B 段, 调式的转换仍然在在同主音系统之内。C 段由于音乐 发展的需要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曲式结构。F 微调式出现 以后,让人明显的感受到音乐语言上的变化,似乎预示 着孟姜女的命运将转变。此段中,音乐的张力明显加 强,钢琴伴奏通过右手和弦于十六分音符的交替进行 加上左手强烈的低音衬托,生动地反衬出孟姜女对前 路的迷惘和心境的凄凉。“声声血泪声声唤,天也昏宋 地也暗”何等凄惨 ! 右手一连串的和弦六连音加上左 手沉重的低音,将全曲推向高潮,连续两次发出愤怒的 呐喊: “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只见白骨青山”。之 后, “无声更有声”,让听众有一个想象空间,在连续的 感情铺垫过后去回味孟姜女的悲剧命运。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成为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是由故事的演 变改编而成的。《孟姜女》从民歌到艺术歌曲的演绎,说 明不同时代的人都在热爱着“孟姜女”,并用自己的音 乐方式来传颂和表达对爱情的理解。“孟姜女”具有广 泛的群众性和持久的影响力,它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
族特色所显示出来的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