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薄壁筒类零件加工方法研究

典型薄壁筒类零件加工方法研究


件,从芯轴上取下零件。
(转132页)
技术创新
2008年第11期 132
基于双元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E200B的自动门设计
赵三平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摘 要 信号检测装置采用红外传感器,依据接收人体红外光谱而工作,当人体在其接收范围内活动,自动开启负载,人不离开 且在活动,负载持续工作,直至人离开后延时关闭负载。文章介绍了其完整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
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施勇成 . 薄壁壳体类铝件的数控加工[J] .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6,(1):73-75 [2] 薛海红,黄屏,杨锦斌 . 机械工人[J].2005,(1):49 作者简介 王军郎,助理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8·08·05)
1 加工难点与通常加工方法可实现性分析
衬筒选用的材料是硬铝(2A12CZ),零件的结构特点如图1所 示。由衬筒设计图(图2)可以看出,零件为整体壁厚最大不超过 0.75mm薄壁筒类零件。
9 2-00.35
图1 衬筒结构简图
图2 衬筒设计图
1.1 加工难点
(1)装夹定位难以实现。该零件为薄壁(单边最薄0.35mm)
象。
1.2 通常加工方法可实现性分析
对这类零件一般采用以下加工方法:
(1)夹持棒料一次加工成型。若一次加工成型,一般的工艺方
法为:①先内外去余量,保证内孔和外圆据既定尺寸5mm最小。②将
内孔加工(或外圆)到尺寸。③分层车削,逼近给定尺寸。
根据现场加工经验,在分层车削过程中
会出现以下问题:在靠近尺寸时,由于零件
应力。
(5)工序车工:夹持2工序车削面,见光1工序夹头外径和定位
面,保证下工序定位可靠。
(6)工序精车工:配车软爪,夹持4工序车出的夹头,镗内孔保
证φ176.6 +00.10,内孔深度95±1mm;旋入时先配车好的芯轴,顶紧零 件,车外圆,保证外径尺寸。加工时应注意,在车外圆时走刀采用反
车,避免正车造成的孔口裙边现象的发生。最后,保证总长,切断零
技术创新
2007年第12期 102
典型薄壁筒类零件加工方法研究
王军郎 李 明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摘 要 薄壁筒类由于壁薄、刚性差,加工中容易出现变形、振刀现象,加工质量难以保证。本文通过使用制作特殊芯轴的方 法,使制造的零件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薄壁类零件的加工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关键词 薄壁零件 车削加工 机械制造
间)。零件材料为铝件,为避免材料亲和,芯轴材料采用钢料。与常
用芯轴不同,芯轴不能靠顶尖孔支撑,须将其镶嵌在顶尖上,保证其
配合为过盈配合。为保证芯轴可使用性,必须使芯轴外圆与内孔有较
好的一致性。因此,在配车芯轴的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
(1)车平芯轴两端面,在其一端配车与顶尖圆柱配合的过盈
孔,保证过盈量0.01mm - 0.03mm。
鉴于小批量生产,制作专用的可涨芯轴成本较高,不可取。
(3)塞堵头夹外圆车内孔,配堵头顶中心孔车外圆加工。该种
加工方法是先将内孔加工到尺寸,外圆留加工余量,最后采用一端夹
持外圆,一端用顶尖顶装入零件内孔一段塞带有中心孔的堵头,如图
4所示。经过实践,该加工方法要求条件苛刻,即:要求零件夹持外
圆与内孔及堵头外圆与堵头端面中心孔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若同轴
薄壁筒类零件由于壁薄、刚性差、易变形,用一般方法加工比较 困难。图1是一衬筒零件,零件具有直径大、壁薄长度较长的结构特 点,属典型直筒薄壁类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易装夹、易振 刀,尺寸不稳定等现象,加工困难,故障率高。针对以上难题,本文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使以上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并对似 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收稿日期:2008·08·30)
(接102页)经过以上零件加工过程,零件加工完毕。经检验,零件 所有尺寸均合格,零件壁厚可控制在0.4mm左右,壁厚差可控制在 0.04mm以内。
3 结语
通过对加工结果分析,验证了该工艺方法是可行的。通过该零件 的加工,探索出了一种精度较高薄壁类零件加工的可靠方法,为以后
参考文献 [1] 蔡鑫,赵敏,李然,邓军军 . 基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火灾探 测系统设计[J] . 红外技术,2007,(12) [2] 杨建明,吴小清,姚熹 .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吸收层研究[J] .红外 技术,2002,(4) [3] 卿太全 . 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原理与应用[J] .电子世界, 1995,(10) [4] 张红英,李世厚 . 红外传感器及语音警示系统在选矿工程中的应 用 [J]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5) [5] 苏奎峰,吕 强,耿庆峰,陈圣俭 . TMS320F2812原理与开发[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赵三平(1963-),本科学历,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 授,研究方向:物理和电子技术。
度不好,加工中会出现图5所示情况,致使壁较薄的衬筒局部扭曲变
形,零件应力集中,褶皱变形、壁厚不均,出现不合格。
由以上分析,采用通用加工方法可实现性不强。
图4 零件装夹示意图
图5 零件装夹倾斜示意图
2 工艺流程及工艺措施
2.1 工艺措施
采用先加工孔到尺寸,配芯轴车外圆的加工方法。具体方法为:
先 将 孔 镗 到 尺 寸 , 配 芯 轴 , 保 证 间 隙 配 合 ( 配 合 间 隙 0 . 0 1 -0.04之
(同轴度可以做到0.02mm以内)。
综上述,本零件关键工序加
工示意图如图6所示。 2.2 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法
图6 配堵头(嵌入顶尖)加工装夹示意图
针对该零件特点及以上工艺难点的分析,联系车间工艺装备情
况并结合对这类零件的加工经验,采取了以下工艺流程和措施对零件
加工:
(1)工序下料:下料过程留25mmMin的夹持端头,根据资源实
内部结构如下:
振荡器
计数器
过零检测 输出控制
振荡器
系统时钟
PIR检测放大
图1 RE200B内部结构
3 信号处理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PIR感测信号经二级放大,再经窗口电压比较判断是否有触发,
有则输出高平,如图2所示的整体电路。此时计时器受控开始计时, 进入延时状态,当PIR检测信号时间大于768T(时钟周期)时,才输出 高电平,以防止误触发。内部输出控制器相当于一个与门的功能,只 有当光敏电阻CDS检测,计时输出及过零检测出同时为高电平时,才 会输出正脉冲,控制可控硅动作。光敏元件硫化镉CDS接内部施密特 触发器,白天CDS阻值低,施密特输出低,抑止输出,天暗相反,当 PIR工作,CDS不工作,即RE200B的9脚检测到CDS为输出低电平。 由 于 RE200B过零 检 测 的 作 用 给 一 个 标 准 的 起 点 是 过 零 电 压 , 当 1.2.3脚同 时 为 高 电 平 , 11脚 输 出 正 脉 冲 , 控 制 外 围 电 路 工 作 。 RE200B的8脚TCI为定时时钟,6脚TB为系统时钟,时间设定均为: F=(1±0.2)/1.1RC。FUSE为过流保护器。
件,结构为直筒,按照通常的车削加工方法进行装加定位可实现性不
强。
(2)车削过程容易让刀、振刀,加工困难。零件由φ205×
32.5的环管采用内外分层去余量加工,壁厚由32.5mm加工到0.35mm-
0.75mm, 当 零 件 壁 厚 加 工 到 图 纸 尺 寸 时 , 极 易 出 现 让 刀 、 震 刀 现
壁薄且零件较长,存在较严重让刀现象(如
图3示),造成零件严重振刀,无法切削。
鉴于以上分析,一次车削加工完成存在较大
困难。
(2)夹持过度套车内孔,可涨芯轴撑
内孔车外圆加工。由于零件壁薄,最薄处
0.35mm,零件强度有限,而可涨芯轴作用
力不能完全可控,用力不均会造成零件变
形扩孔,造成尺寸超差,零Hale Waihona Puke 报废;同时, 图3 零件加工让刀示意图
(2)将芯轴镶嵌在顶尖上,将顶尖装在车床尾座上。
(3)移动尾座,使顶尖伸出后保证能够顶到卡盘上,锁死尾
座。
(4)旋出顶尖,顶紧卡盘,锁死顶尖。
(5)开动机床,此时芯轴
随卡盘一并旋转,车削芯轴,保
证其外径与零件内孔有0.02mm
Min间隙。保证其表面光洁度Ra
3.2以下。
经过以上方法加工的芯轴与
本机床镗的孔有很好的同轴度
图2 整体电路
4 结语 人体在开关的感应范围有微小的动作即能使负载持续工作。当人
体静止不动超出延时时间,开关将自动关闭,人体一动又自动开启负 载。由于电路采用过零技术,常通断,对负载影响不大,白天安装此 天关,灯泡会闪亮三次后熄灭,表示初始化结束,进入正常监控状 态。晚上安装此开关负载即时工作,人离天后自动延时关闭负载。 电路简单,是替代触摸、声控开关的理想产品。
际,我们采用了φ205×32.5×120的环管材料。
(2)工序车工:车平端面,车外圆,保证车削长度30mmMin,
外径φ200为宜(夹头越厚,零件变形越小)。
(3)工序车工:夹持上工序外圆,车外圆,镗内孔,保证内孔
和外圆尺寸为目标尺寸留10mm余量。
(4)工序热处理:采用高低温时效处理,减少零件粗车后内部
2 RE200B介绍
灵敏元面积 2.0×1.0mm2, 基片材料硅基片,厚度0.5mm, 工 作波长7-14μm, 平均透过率 >75%, 输出信号 >2.5V (420°k黑 体1Hz调制频率0.3-3.0Hz带宽72.5db增益),噪声 <200mV(mVp- p), ( 25℃)平衡度 <20% ,工作电压 2.2-15V ,工作电流 8.5- 24μ A ( VD=10V, Rs=47kΩ , 25℃ ) , 源 极 电 压 0.4-1.1V (VD=10V,Rs=47kΩ,25℃),工作温度 -20℃- +70℃, 保存温 度 -35℃- +80℃, 视场 139°×126°, 说 明该传感器采用热释电材 料极化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探测红外辐射,采用双灵敏元互补方法抑制 温度变化产生的干扰,提高了传感器的工作稳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