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标题一、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标题的含义的答题方法2、掌握小说标题的作用的答题方法3、能够规范答题二、导入热身小练习:看标题猜内容(前提条件:这些作品你都没读过)一二三《甄嬛传》《北京青年》《步步惊心》《林黛玉进贾府》《伪装者》《爱国者》《西游记》《红楼梦》《钟馗捉妖记》《法医秦明》《超级翁婿》《吃货情缘》《总裁误宠替身甜妻》《窃听风云》《变色龙》《来自星星的你》《笑傲江湖》《和平饭店》三、高考真题展示(你要知道试卷中怎么出题来考你)1 .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战争》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2. (2010全国新课标卷)《保护人》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3.(2011山东卷)《审丑》“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4. (2012年辽宁卷)《最后的黄豆》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6分)四、明确小说标题考察的题型:1、小说标题的内涵(含义)2、小说标题的作用、效果、好处有些茫然?不要惊慌,我来告诉你怎么办!五、学习答题的思路、方法(一)对标题内涵(含义)的探究,关注三方面1、标题本身的特点,要指明标题使用的手法,如象征义和比喻义、指代义、一语双关。
《变色龙》《丰碑》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联系课文内容,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态度发生五次变化,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
因此,文题的含义其实是指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警察。
(结合主旨)2、标题本身的内容,关注标题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事情是这样的》3、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环境、主旨等(见导入)当堂训练:癖住在紫来桥边上的陶先生,出门总是干净的长衫,黑色礼帽。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鼻梁上的一副金丝眼镜。
起初,小城人对陶先生这身装扮很好奇。
后来才知道,陶先生留过洋,在东门街开了这家西医诊所,名号曰“济仁堂”。
陶先生医术如何高明,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陶先生有洁癖,却是人人皆知。
他家的碗筷,隔几天就得用开水煮一遍;被褥呢,也得隔三差五就在烈日下暴晒;给人看病,嘴上也总是蒙块白布片儿。
有年冬天,大家都聚在街上的“龙眠茶馆”喝茶聊天。
却听见有人一声连着一声咳嗽,一路捂着心头,往“济仁堂”走去。
却见那陶先生早已立在堂外,嘴上蒙着块白布片儿,手上还举着一个,一言不发向那人走去,就要把白布片儿往那人嘴上蒙。
那人骇了一跳,更加猛烈地咳嗽起来,边摆手边往后退:“陶,陶,陶医生,咳咳,你想,咳,干啥?”陶先生从白布片儿里传来低沉的声音:“这是口罩,快戴上!”那人一看身后,喝茶的全出来看稀奇了,觉得当众受了奚落,急了:“陶医生,你这,啥意思?我不就是,咳咳,咳嗽吗?我,咳咳,不看了!”人们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样,不由一片哄笑。
从此,小城里的人都觉得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
紫来桥边上的中医刘先生那里,却是人来人往,谈笑风生。
这几天,东门街上来了个老头,头发蓬乱,衣衫全破成了布条条,老远就闻到了臭味。
老头倒也安静,就靠在街边的一堵破墙边,面前放一破碗。
偶尔有人经过,就“咣啷”一声丢下个铜子儿。
……这天,老头突然“轰”地一声,倒在街面上,张着大嘴,双目无神,呼吸不得!周围有不少人,却都是干着急没办法!恰好,陶先生穿着长衫,戴着新礼帽,匆匆路过。
一抬眼,陶先生快步上前,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头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
接着又张开左手,按住老人心口,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背,如此敲了几十下,老人仍无好转。
人们都屏息紧张地看着,陶先生白净的脸上也冒起了热汗。
突然,陶先生左手捏住老人的鼻子,右手掰开老人的嘴,接着一弯腰,嘴对着老人露出黄牙的嘴,送了一口气。
看见这一幕,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
看病都让人戴布片儿的陶先生,怎么会这样?他不是有洁癖么?如此几下送气吸气,老人渐渐呼吸顺畅,两眼也回了神。
陶先生往人群里瞄了一眼,时“龙眠茶馆”的吴掌柜道:“吴老板,麻烦送碗茶来!”吴掌柜一拍脑袋,“哎!”待吴掌柜亲自端来一碗“桐城小花”,喂老人喝下时,陶先生已走远了,只留下一堆人议论纷纷。
这天晚上,吴掌柜提了一纸包上等的茶叶,敲响了陶先生的门。
“陶先生好,大家平时都忙,也很少走动。
”“我这人好奇心重,有点事弄不明白,我觉都睡不好。
”“今天的事?”陶先生看着天边的那轮明月:“我知道,大家都认为我有洁癖。
其实,有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像上次的病人,我观色听声,知他病得不轻。
如果不戴口罩,可能传染他人。
”“那,今天,您就不怕那老人有病会传染于您?”“哈哈,你只知医者有洁癖,却不知医者更有救人癖啊!”(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文章第一段有对陶先生长衫、礼帽、眼镜等衣着打扮的描写,这陶先生“留过洋”的经历与开“西医诊所”的身份很符合。
B.文中通过对比陶先生和紫来桥边的中医刘先生,突出表现了主人公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对人较为冷淡的特点。
C.在乞丐老头倒地后,文章通过“分开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净净的手……”等动作描写表现了陶先生救人的急切之心。
D.文中多次写到陶先生戴口罩,其实这本是医生的正常举动,却遭到了眼界不够开阔、卫生知识很少的乡民们的误解。
5.文中作者设置乞丐老头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用意?(5分)6.小说标题“癖”有何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4. B 详细解析:“陶先生行为怪异、不好接近、对人较为冷淡”说法不当,这是人们不了解陶先生时的一种错误认识。
5. ①对人物:有助于塑造陶先生的人物形象,陶先生不顾脏臭的救助行为,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②对情节: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陶先生在救助乞丐老头之后,人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不理解甚至嘲讽,变为吴掌柜的“登门拜访”;③对环境:营造出人心良善的社会氛围。
如:……,乞丐老头晕倒后人们都“干着急没办法”。
④对主题:赞扬了陶先生医术高明、医者仁心,突出了人心良善的社会风气。
6答:①表层含义:“癖”指陶医生的行为在乡民的眼中,是洁癖;②深层含义:这是一名医生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传染的自我保护意识;③主题上:“癖”还指“救人癖”,即陶医生不顾乞丐的脏臭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之心。
突出了他的医术高明、医者仁心。
(二)对标题作用的探究牛刀小试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及特征。
C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A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B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E5、运用手法(象征,比喻,双关等),生动形象,意蕴丰富D6、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F7、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引发读者思考。
G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B.《荒岛余生》C.《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D《变色龙》《狼图腾》E《项链》 F.《铁齿铜牙纪晓岚》G.《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对标题作用的探究,关注六方面:1、对环境的作用: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对情节的作用: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概括故事情节,组织全文,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3、对人物的作用: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4、对主题的作用:标题是否运用手法(象征,比喻等)一语双关,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5、从结构上:看标题与文本(尤其是首尾部分),看是否照应文章某部分、或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等作用。
6、对读者的作用: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是否意蕴深厚,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
当堂训练:1、孙犁《荷花淀》1.“小说标题‘荷花淀’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让人物在芦苇洁白、荷花飘香的环境中活动,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风俗图,③更能突出中华儿女为了保卫美好的祖国河山浴血奋斗的主题。
当堂训练:2.鲁迅《药》“小说标题‘药’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①三层含义: 1.人血馒头不是药,这迷信的结果,只会使人早日丧生。
2.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也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苦,唤不起愚昧群众的觉悟。
3.真正疗救中国——华夏,只有舍此另找新药,才能根治脱离群众这一症结的新药。
②“药”指的是人血馒头,是线索。
这一事物使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揭示了华、夏两家故事的底蕴。
③“药”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买药、吃药、谈药……等情节,都围绕“药”展开。
④“药”具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蘸有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像的医治病苦的良药。
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注意。
”六、小结:小说标题含意与用意答题注意事项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双关象征比喻;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4、吸读设悬,线索情节呼应,强调主旨情感;5、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真题再现:4.(2011山东卷)《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
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
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
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
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
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