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XT2、EXT3、EXT4、XFS、GPT详解

EXT2、EXT3、EXT4、XFS、GPT详解

EXT2、EXT3、EXT4、XFS、GPT详解原创:运维老司机小柒博客7月18日EXT2与EXT3区别Linux之前缺省情况下使用的文件系统为Ext2,ext2文件系统的确高效稳定。

但是,随着Linux系统在关键业务中的应用,Linux文件系统的弱点也渐渐显露出来了:其中系统缺省使用的ext2文件系统是非日志文件系统。

这在关键行业的应用是一个致命的弱点,Ext3文件系统是直接从Ext2文件系统发展而来,目前ext3文件系统已经非常稳定可靠。

它完全兼容ext2文件系统。

用户可以平滑地过渡到一个日志功能健全的文件系统中来。

这实际上了也是ext3日志文件系统初始设计的初衷。

1) ext3和ext2的主要区别在于,ext3引入Journal(日志)机制,Linux内核从2.4.15开始支持ext3,它是从文件系统过渡到日志式文件系统最为简单的一种选择,ext3提供了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

2) ext2和ext3的格式完全相同,只是在ext3硬盘最后面有一部分空间用来存放Journal的记录;3) 在ext2中,写文件到硬盘中时,先将文件写入缓存中,当缓存写满时才会写入硬盘中;4) 在ext3中,写文件到硬盘中时,先将文件写入缓存中,待缓存写满时系统先通知Journal,再将文件写入硬盘,完成后再通知Journal,资料已完成写入工作;5) 在ext3中,也就是有Journal机制里,系统开机时检查Journal的内容,来查看是否有错误产生,这样就加快了开机速度;EXT3日志文件系统的特点1、高可用性系统使用了ext3文件系统后,即使在非正常关机后,系统也不需要检查文件系统。

宕机发生后,恢复ext3文件系统的时间只要数十秒钟。

2、数据的完整性ext3文件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文件系统的完整性,避免了意外宕机对文件系统的破坏。

在保证数据完整性方面,ext3文件系统有2种模式可供选择。

其中之一就是"同时保持文件系统及数据的一致性"模式。

采用这种方式,你永远不再会看到由于非正常关机而存储在磁盘上的垃圾文件。

3、文件系统的速度尽管使用ext3文件系统时,有时在存储数据时可能要多次写数据,但是,从总体上看来,ext3比ext2的性能还要好一些。

这是因为ext3的日志功能对磁盘的驱动器读写头进行了优化。

所以,文件系统的读写性能较之Ext2文件系统并来说,性能并没有降低。

4、数据转换由ext2文件系统转换成ext3文件系统非常容易,只要简单地键入两条命令即可完成整个转换过程,用户不用花时间备份、恢复、格式化分区等。

用一个ext3文件系统提供的小工具tune2fs,它可以将ext2文件系统轻松转换为ext3日志文件系统。

另外,ext3文件系统可以不经任何更改,而直接加载成为ext2文件系统。

5、多种日志模式Ext3有多种日志模式,一种工作模式是对所有的文件数据及metadata(定义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数据)进行日志记录(data=journal模式);另一种工作模式则是只对metadata记录日志,而不对数据进行日志记录,也即所谓data=ordered或data=writeback模式。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工作要求,在系统的工作速度与文件数据的一致性之间作出选择。

EXT3的优点为什么你需要从ext2迁移到ext3呢?以下有四个主要原因:可用性、数据完整性、速度、易于迁移。

1、可用性在非正常当机后(停电、系统崩溃),只有在通过e2fsck进行一致性校验后,ext2文件系统才能被装载使用。

运行e2fsck的时间主要取决于ext2文件系统的大小。

校验稍大一些的文件系统(几十GB)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数量多,校验的时间则更长。

校验几百个GB的文件系统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或更长。

这极大地限制了可用性。

相比之下,除非发生硬件故障,即使非正常关机,ext3也不需要文件系统校验。

这是因为数据是以文件系统始终保持一致方式写入磁盘的。

在非正常关机后,恢复ext3文件系统的时间不依赖于文件系统的大小或文件数量,而依赖于维护一致性所需"日志"的大小。

使用缺省日志设置,恢复时间仅需一秒(依赖于硬件速度)。

2、数据完整性使用ext3文件系统,在非正常关机时,数据完整性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你可以选择数据保护的类型和级别。

你可以选择保证文件系统一致,但是允许文件系统上的数据在非正常关机时受损;这是可以在某些状况下提高一些速度(但非所有状况)。

你也可以选择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与文件系统一致;这意味着在当机后,你不会在新近写入的文件中看到任何数据垃圾。

这个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与文件系统一致的安全的选择是缺省设置。

3、速度尽管ext3写入数据的次数多于ext2,但是ext3常常快于ext2(高数据流)。

这是因为ext3的日志功能优化硬盘磁头的转动。

你可以从3种日志模式中选择1种来优化速度,有选择地牺牲一些数据完整性。

4、易于迁移你可以不重新格式化硬盘,并且很方便的从ext2迁移至ext3而享受可靠的日志文件系统的好处。

对,不需要做长时间的、枯燥的、有可能失误的"备份-重新格式化-恢复"操作,就可以体验ext3的优点。

有两种迁移的方法:如果你升级你的系统,Red Hat Linux安装程序会协助迁移。

需要你做的工作就是为每一个文件系统按一下选择按钮。

使用tune2fs程序可以为现存的ext2文件系统增加日志功能。

如果文件系统在转换的过程已经被装载了(mount),那么在root目录下会出现文件".journal";如果文件系统没有被装载,那么文件系统中不会出现该文件。

转换文件系统,只需要运行tune2fs –j /dev/hda1(或者你要转换的文件系统所在的任何设备名称),同时把文件/etc/fstab中的ext2修改为ext3。

如果你要转换自己的根文件系统,你必须使用initrd引导启动。

参照mkinitrd的手册描述运行程序,同时确认自己的LILO或GRUB配置中装载了initrd(如果没有成功,系统仍然能启动,但是根文件系统会以ext2形式装载,而不是ext3,你可以使用命令cat /proc/mounts 来确认这一点。

)详情可参看tune2fs命令的man page 在线手册(执行man tune2fs)。

总而言之ext3日志文件系统是目前linux系统由ext2文件系统过度到日志文件系统最为简单的一种选择,实现方式也最为简洁。

由于是直接从ext2文件系统发展而来,系统由ext2文件系统过渡到ext3日志文件系统升级过程平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目前linux系统要使用日志文件系统,最保险的方式就是选择ext3文件系统。

EXT3与EXT4的主要区别Linux kernel自2.6.28开始正式支持新的文件系统Ext4。

Ext4是Ext3的改进版,修改了Ext3中部分重要的数据结构,而不仅仅像Ext3对Ext2那样,只是增加了一个日志功能而已。

Ext4 可以提供更佳的性能和可靠性,还有更为丰富的功能:1)与Ext3兼容执行若干条命令,就能从Ext3在线迁移到Ext4,而无须重新格式化磁盘或重新安装系统。

原有Ext3数据结构照样保留,Ext4作用于新数据,当然,整个文件系统因此也就获得了Ext4所支持的更大容量。

2)更大的文件系统和更大的文件较之Ext3目前所支持的最大16TB文件系统和最大2TB文件,Ext4分别支持1EB(1,048,576TB,1EB=1024PB,1PB=1024TB)的文件系统,以及16TB 的文件。

3)无限数量的子目录Ext3目前只支持32,000个子目录,而Ext4支持无限数量的子目录。

4)ExtentsExt3采用间接块映射,当操作大文件时,效率极其低下。

比如一个100MB 大小的文件,在Ext3中要建立25,600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大小为4KB)的映射表。

而Ext4引入了现代文件系统中流行的extents概念,每个extent 为一组连续的数据块,上述文件则表示为"该文件数据保存在接下来的25,600个数据块中",提高了不少效率。

5)多块分配当写入数据到Ext3 文件系统中时,Ext3 的数据块分配器每次只能分配一个4KB 的块,写一个100MB 文件就要调用25,600 次数据块分配器,而Ext4 的多块分配器"multiblock allocator"(mballoc)支持一次调用分配多个数据块。

6)延迟分配Ext3的数据块分配策略是尽快分配,而Ext4 和其它现代文件操作系统的策略是尽可能地延迟分配,直到文件在cache 中写完才开始分配数据块并写入磁盘,这样就能优化整个文件的数据块分配,与前两种特性搭配起来可以显著提升性能。

7)快速fsck以前执行fsck 第一步就会很慢,因为它要检查所有的inode,现在Ext4 给每个组的inode 表中都添加了一份未使用inode 的列表,今后fsck Ext4 文件系统就可以跳过它们而只去检查那些在用的inode 了。

8)日志校验日志是最常用的部分,也极易导致磁盘硬件故障,而从损坏的日志中恢复数据会导致更多的数据损坏。

Ext4的日志校验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判断日志数据是否损坏,而且它将Ext3 的两阶段日志机制合并成一个阶段,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性能。

9)"无日志"(No Journaling)模式日志总归有一些开销,Ext4允许关闭日志,以便某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可以借此提升性能。

10)在线碎片整理尽管延迟分配、多块分配和extents能有效减少文件系统碎片,但碎片还是不可避免会产生。

Ext4支持在线碎片整理,并将提供e4defrag工具进行个别文件或整个文件系统的碎片整理。

11)inode 相关特性Ext4支持更大的inode,较之Ext3默认的inode大小128字节,Ext4为了在inode 中容纳更多的扩展属性(如纳秒时间戳或inode版本),默认inode大小为256字节。

Ext4 还支持快速扩展属性(fast extended attributes)和inode保留(inodes reservation)。

12)持久预分配(Persistent preallocation)P2P软件为了保证下载文件有足够的空间存放,常常会预先创建一个与所下载文件大小相同的空文件,以免未来的数小时或数天之内磁盘空间不足导致下载失败。

Ext4在文件系统层面实现了持久预分配并提供相应的API(libc 中的posix_fallocate()),比应用软件自己实现更有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