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好!在学习今天的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点播放)【导入语】如此动听感人的歌曲,它的词作者就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闻一多先生。
1925年,山河破碎,在美国留学的闻一多看到祖国被列强强占了七块土地,愤然写下《七子之歌》,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就是旅顺和大连)。
诗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这七处土地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七子之歌的《澳门》字里行间声声泣血,但也蕴含着坚强不屈。
今天我们学习和闻一多先生有关的一篇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关于闻一多,⑴人说他是热情澎湃的诗人。
他不仅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ppt新诗集《红烛》《死水》更是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
ppt⑵有人说他是卓越的学者。
1932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ppt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cu辞ci》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他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ppt⑶他逝世后,更多的人说他是大勇的爱国民主战士。
ppt抗战期间,他蓄髯rán八年,一身正气。
1943年以后,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
1946年,在昆明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发表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离开会场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所写,在作业本上有这样一则趣闻。
那么,什么是“高足”?高足:常用来称呼别人的学生,是一种敬辞。
对别人学生的才华有敬佩与赞赏之意。
二.预习反馈ppt我们先来检测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这些词语你读对写对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诗兴不作(xìng);⑸锲.而不舍(qiè);⑹炯炯..目光(jiǒng);⑻目不窥.园(kuī);⑶地壳.(qiào)⑼兀兀..穷年(wù);⑾无暇.及此(xiá)⒄群蚁排衙.(yá);⒇校.补(jiào);(21)赫.然(hè);(22)潜.心贯注(qián);(24)迥.乎不同(jiǒng);气冲斗牛(dǒu)迭.起(dié);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字词。
锲而不舍的锲如果去掉金字旁后,这个字念什么?念契,契约的契。
还有这两个炯字,我们可以从字形上来区分他们,ppt炯炯..目光“炯”,“火”字旁,本义是“明亮”,炯炯目光的意思是“两眼明亮有神。
”。
ppt迥.乎不同中的“迥”,是走字底,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是指“遥远”,迥乎不同指很不一样。
兀兀穷年和群蚁排衙这两个词语我们比较陌生,需要我们注意一下。
兀兀穷年它的意思在课本第10页的书下注释①,大家将课本翻到第十页:兀兀:勤奋辛劳的样子。
穷:尽。
指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群蚁排衙也在第10页,注释④中解释到,大家划出来这是一个比较生动形象的词语。
ppt气冲斗.牛这个词在课文第11页注释④中,“斗”和“牛”是两个“星宿(xiu)名,“斗”是指“北斗星”,斗牛借指天空,这个词语用来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三.感知结构ppt现在,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边听边勾画出关键语句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从哪些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我们不难发现,ppt文章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
那么,我们接着思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言和行? Ppt也就是,他说了什么话和做了什么事? 学者闻一多的言,请大家在书上找一找,我们可以在课文开头找到:ppt“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行,我们在课文中圈画出来,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主要有以下三件事,ppt几年辛苦,研究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向“古典新义”迈进,请大家在原文中圈画出来。
我们在这里稍作停留,想一想,这三件事,作者的写法ppt有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从篇幅的角度来思考。
第一件事写得比较详细,ppt是详写,后两件事则是ppt略写。
这里,我们可以先初步来了解一下详略如此安排的好处ppt:详写的完整细腻丰富,略写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两者结合,恰到好处,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我们继续来看ppt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有哪些言与行呢?革命家闻一多的言在ppt第11段有:“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第15段‘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第17段“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闻一多先生的言,有着一种特殊的变化,在阅读中,你注意到了吗?阅读有时需要我们细心一点儿。
这种变化在课文的第10段,请画出来。
ppt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那革命家闻一多又做了什么事呢?这几件事需要我们先找到相关的记叙,然后再简要的概括出来。
Ppt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作《最后一次讲演》;走到游行队伍前边,昂首挺胸。
三、析读精段文中有几个段落,ppt很巧妙地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方面联系了起来,是哪几段呢?请大家找出来。
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段落是ppt文中的第7、8、9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段落。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⑼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些段落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 ppt我们稍作思考就能发现,这些段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具体来说,第7段是总结上文ppt,第8、9两段是总领下文ppt。
师:这三段还用了“仅是ppt⋯⋯还是ppt⋯⋯”“一个方面ppt⋯⋯另外一个方面ppt⋯⋯”这类总结上文和总领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连缀紧密,过渡衔接得十分贴切自然。
接下来,ppt请同学们结合这些过渡段,再找出文中的一些总结性的语句,试着给文章分分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t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①段领起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③~⑦)ppt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ppt三个自然段过渡。
⑦承接上文,⑧⑨开启下文。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⑽~⒅)ppt⒆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⒇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⒆⒇总结全文。
所以1-7归为第一层ppt8-18是第二层ppt,19、20是第三层。
可见,文章在结构上做到了严谨、清晰、自然。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其实,这就是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前期是潜心学问ppt,“做了再说,做了不说”,ppt后来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成为革命斗士,ppt为民主大声疾呼,ppt对敌人无所畏惧,“说了就做”。
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
课后请大家完成这样两项作业,下节课我们再见。
四、品读词句同学们,你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说和做——记录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诗歌《有的人》中的几句,这通俗易懂的文字里蕴含着极强的哲理性,把人性的伟大与丑恶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篇响遍神州大地的诗作的作者,ppt就是享誉内外的中国当代诗坛大师、世纪诗翁臧克家。
诗人的文字,总是染着诗歌的气息。
我在阅读课文时发现了很多精妙的句子,有着诗一般的语言。
比如课文第三段中这样一句话,ppt“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用ppt“钻探”而不用“研究”,和后面的ppt“地壳”相呼应,运用ppt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的形象和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同学们看看,文中还有没有类似表达效果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三段这段详写文字中,这样的句子笔笔皆是,例如ppt“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一句,不仅运用了比喻,两个“尽”字也极具感染力,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刻苦研究学问的精神,甚至到了一种“渴求”的痴迷状态,多么形象生动啊!再如这一句ppt,“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也是个比喻的说法,指寻找能让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上寻找到振兴民族的途径。
而我们衰微的民族就像一位病人,而对这位病人的救治还只是停留在“望”的阶段。
这不仅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我们可以从这句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走得是多么艰辛,他不畏艰辛、努力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理想又是多么执着!。
还有这一句,ppt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这个“贪”字,还有“深宵”“伴侣”,我们课后可以去细细体会。
这些句子ppt抓住闻一多形象的特点,善用比拟,极具形象感和动态感。
在“自主学习单”上,我们已经圈画出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比如在这一句中,ppt“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连用四个四字短语,ppt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的勤奋刻苦、呕心沥血。
你能找出这样有意味的四字短语,在在书上也用四字短句做旁批。
请拿起笔,试试看。
停留一分钟有同学可能会找到这一句ppt:“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ppt“密密麻麻、群蚁排衙”生动地写出了闻一多的治学严谨。
也许是这一句ppt:“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ppt“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研究的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四字短语,更为精致简洁,我们古已有之,比如我们的《诗经》,它能使语言极有韵味。
ppt同时,作者的用词也十分典雅。
希望大家课后再去读一读,体会一下。
不知道大家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读出一种ppt铿锵之感。
比如第16段的这一句ppt“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我们可以通过“变形”的方式展现,体会短句对人物表达的作用。
ppt变形的要求是,将句子在逗号处分开,分成一个个短句,可以适当删节,然后用诗的形式分行朗读。
我们一起来朗读变形后的这一句,ppt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朗读中ppt我们能体会语言的铿锵有力和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赞美还有这一句ppt⒇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