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开槽支护专项施工方案(附计算书)

明开槽支护专项施工方案(附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1.1编制说明 (3)1.2编制依据 (3)1.3编制原则 (4)1.4编制目标 (4)第二章工程概况 (4)2.1工程概况 (4)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7)2.3工程周边环境及使用条件 (8)2.4风险源等级划分及处理措施 (9)第三章施工部署 (10)3.1施工部署 (10)3.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3)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4)4.1工程测量 (14)4.2竖井初衬施工 (14)4.3明开槽支护设计 (22)4.4支护结构及土方开挖施工 (27)第五章监控量测与应急预案 (31)5.1监控量测 (31)5.2应急预案 (37)第六章施工安全与质量保证措施 (43)6.1安全保证措施 (43)6.2质量保证措施 (51)第七章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8)7.1明开槽施工要求 (58)7.2材料、构件储存及保管 (59)7.3机械设备 (59)7.4电气设备 (60)7.5雨期施工组织管理 (60)7.6雨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60)7.7暴雨急措施 (61)7.8防汛应急预案 (61)计算书一 (62)第一章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1.1.1编制说明依据14#楼换热站一次支沟及消防水池的特点,综合考虑本单位的资源情况、施工经验和施工能力,结合现场调查情况,编写成本工程的明开槽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1.1.2编制范围14#楼换热站一次支沟及消防水池明开沟槽。

1.2编制依据1.2.1施工图纸(1)北京****************************项目热力工程14#楼换热站一次支沟,图号: N622G1-S0120。

(2)北京**************************** C地块消防水池基坑支护项目方案设计,工程编号: 2019-HSJ-0006A。

1.2.2地勘报告北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1403-025。

1.2.3国家、行业、地方规程、规范及标准、法令等(1)《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2:90) ;(6)《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版);(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10) 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

1.2.4辅助工具理正深基坑7.01.3编制原则根据施工图纸要求,我们以施工图纸及现场踏勘为基础,针对工程特点、难点,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特长、经验、技术、设备能力,本着“确保安全,质量为本”的原则,编制本方案。

1.3.1施工方案满足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的要求。

1.3.2施工方案综合考虑周边环境、现场场地、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组织人员、设备,保证工程如期完成。

1.3.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1.4编制目标1.4.1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1.4.2人身安全目标:杜绝死亡、重伤事故,杜绝重大交通、重大火灾事故,轻伤率控制在2‰以下。

1.4.3文明施工目标: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C地块,为14#楼换热站一次支沟和消防水池两部分。

2.1.1 14#楼换热站一次支沟本工程起点为***西三号路热力主沟支线,全长约21m ,采用地沟敷设,内设有2根管道,分别为R1、R2,为冬季供热管道,管径DN150,该管沟设置切断阀、温度计和压力表;直埋管道3m,新建检查室1座。

明开槽深 5.06~5.15m,检查室采用锚喷支护施工方法,初衬墙厚300mm,竖井深9.951m。

2.1.2 14#楼消防水池消防水池位于14#楼与热力一次支沟之间、与热力方沟净距2.3m,消防水池长22.8m、宽6.2m,墙厚300mm,明开槽深5.75m。

施工现场平面图1-1剖施工现场照片2.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2.2.1工程地质本工程所在的北京市区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缘,西、北及东北方向三面环山,东、南及东南面为广阔的平原区(北京平原)。

地貌单元自西部山前向东部平原区,由冲、洪积扇过渡为冲积平原区,第四纪以来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山区不断抬升,平原强烈下降,并接受了巨厚的河流沉积物,第四纪沉积层厚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第四纪地层的岩相自西部山麓向东部平原逐渐变化:在西部的各大河流冲洪积扇顶部以厚层砂土和卵、砾石地层为主;向东于城市中心区大部分范围内,地层过渡为粘性土、粉土与砂土、卵砾石土互层;再向东北,在东郊及北郊地区,则以厚层粘性土、粉土为主的交互地层。

拟建场区地面以下至基岩顶板之间的土层岩性以砂卵石为主,夹砂类土薄层。

根据现场勘探、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将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勘探深度(最深45.00m)范围内的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初步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沉积三大类,并按地层岩性及工程性质指标进一步划分为5个大层及其亚层,现分述如下:表层为人工堆积之厚度为1.80~7.80m左右的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填土①层及房渣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的卵石、圆砾②层,粉细砂②1层;新近沉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卵石③层;粉细砂③1层;卵石④层;细中砂④1层;卵石⑤层;明开槽主要位于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填土①层及房渣土①1层、粉细砂②1层及卵石、圆砾②层。

3301943.1202043.3402143.3402243.4902343.6002443.7002543.8702643.862.2.2水文地质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5年4月上旬~4月下旬)于钻探深度范围内实测到1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属潜水。

其稳定地下水位标高为22.80~23.80m(水位埋深为19.36~20.51m)。

根据地勘显示本工程明开槽范围无地下水。

2.3工程周边环境及使用条件2.3.1地上交通本工程位于****区北区C地块14#楼东侧临时施工道路下方,14#楼东侧外墙距东侧施工围挡净距12.5m,围挡外侧为空地,施工期间该道路封闭并临时拆除部分围挡。

现场照片2.3.2地下管线经过现场调查明开槽施工范围无任何临时施工管线及其他市政管线。

2.3.3相邻工程描述14#楼东侧即明开槽西侧存在现况楼基坑护坡桩,消防水池施工需破除部分护坡桩冠梁;14#楼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框架结构,内、外墙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5#竖井为倒挂锚喷支护施工方法且较深,明开槽施工应在竖井二衬浇筑完成并回填后进行。

2.4风险源等级划分及处理措施2.4.1沟槽开挖最深5.75m,开挖深度小于10m为三级风险源。

关键点分析:沟槽、方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边坡塌方、周边地表及邻近建筑物沉降、倾斜。

处理方法:沟槽开挖1:0.40放坡+土钉墙支护措施,加强地表沉降、边坡位移、邻近建筑物倾斜及沉降监控量测。

2.4.2竖井开挖深度9.951m,开挖深度小于10m为三级风险源。

关键点分析:竖井开挖5m以下为卵石、圆砾层,土质及其松散,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地表沉降、圈梁位移及净空收敛。

解决办法:严格控制格栅榀距,及时打设注浆锚管、临时支撑,加强监控量测。

第三章施工部署3.1施工部署3.1.1工程目标质量目标:合格、精心施工、确保沟槽支护安全及沟槽基面处理合格。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根据业主要求争创安全文明施工工地。

管理目标: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工程在管理、质量、文明施工上创出一流水平。

工期目标:计划开工日期:2019年5月1日,计划完工日期:2019年6月19日,总工期:50日历天。

3.1.2施工准备(1)施工技术准备①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熟悉理解图纸和设计意图,准确掌握施工图纸细节和施工质量标准。

②由公司生产技术部门配合项目部认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操作要点。

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工序,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工程的施工生产做出指导。

(2)施工现场准备工作沟槽开挖线的定位;地上、地下障碍物的拆除;施工现场的平整;测量放线;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临时设施的搭设;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

(3)劳动组织准备①组织劳动力进场,做好施工人员入场教育等工作。

②做好后勤工作安排,以便进场人员能够进场后迅速投入施工,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材料进场准备①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做好备料、供料工作,做好材料的进场计划。

②在场地修建仓库和堆放场地,并做好保管工作。

(5)施工机械准备①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为需进场安装的挖掘机、钻机等机械设备做进场准备。

②机械设备进场后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布置,并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项工作,以保证施工机械能正常运转。

(6)施工场外协调:对外协调交通、环卫、市容的关系,作好扰民、民扰处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3.1.3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1)工程管理机构①公司对本工程项目施行“项目法”施工,建立以公司经理总体控制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全权负责该工程的经营、技术、质量、进度和安全等管理工作,由公司总工程师及有关科室组成项目保证机构,直接对项目部进行对口管理。

②项目部劳务层公司拟定项目经理具体管理,采用操作能力强,技术高,精干的施工队伍作为项目部的劳务层,项目部所有作业班组在持证上岗,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实行整建制调动,以增强施工实力。

(2)劳动力需要量计划:(3)人员配备一览表(4)土钉墙支护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5)钢筋加工机械设备一览表3.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根据本工程周围环境特性,现场平面布置应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及施工需要,布置时应遵循原则如下。

现场平面随着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布置和安排,阶段平面布置要与该时期的施工重点相适应。

现场场地紧张,施工中要兼顾考虑到各工序的施工均衡。

场内必须考虑保证施工道路通畅和保证有部分堆料场地。

同时在平面布置中不同期间应充分考虑好施工机械设备、道路、临时堆放场地等的优化合理布置。

施工材料堆放应尽量设在固定机械工作的范围内,以减少发生二次搬运为原则。

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处于安全环境中。

3.2.1施工道路根据本工程特点,场地狭窄,施工设备多,必须固定行车路线,设车辆临时停放地,运土车辆进入现场后如不能装土应排队停放,以免影响道路的畅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