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整理我爱我家

主题整理我爱我家

中班主题整理——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网络图主题目标分析教材中的“内容与要求”1、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

2、尊敬父母和长辈,感受家的温暖。

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此,孩子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应当的。

如何让幼儿从接受爱转化为付出爱,是需要成人启发与引导的。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之一就是“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与快乐”。

“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一情感的激发与体验。

“我爱我家”作为中班一个重要的主题,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能引起他们参与和探索的内在需求。

教师应以情感为主线,在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家与家人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产生对家人的爱意,乐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主题实施的建议1、教师可在分析本班幼儿对家和家人的情感基本态度与认知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主题的切入点。

如可以从为家人庆祝生日来引发幼儿对家人的了解;可以从师生共同创设“娃娃家”区域游戏导入对家庭环境的探索;也可以抓住幼儿生成的热点切入,如幼儿搬新家、大家来做客等引出对家庭地址的认识等。

2、教师应根据中班幼儿在了解家与家人的过程中所要获得的必备经验与认知要求,如家人的职业、家中电话、家庭住址等,来确定本班开展主题的内容重点。

3、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逐渐丰富幼儿收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如引导幼儿从“咨询成人”这一方式入手,进而获得访问、参观、调查等其他方法的初浅体验。

4、可以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如为家人庆祝生日、家庭才艺展示等。

重点关注1、情感与态度方面(1)乐意亲近、了解家人,包括了解父母和祖父母等,感受家的温暖。

(2)尊敬父母和长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

2、认知方面(1)重点了解有关自己家和家人的基本情况和必要信息,如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家庭主要成员的名字、称谓、职业;家里房间、用品的名称及简单功能等。

(2)理解有关家的各种数字信息的意义,如门牌号码、电话号码以及家庭物品中每个数字表达的含义,积累排序、分类、按物取数等经验。

(3)初步获取几种收集信息的方法,积累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经验,如向家人调查、咨询,去同伴家参观,在照片或图书上查找等。

3、动作技能方面(1)学做自己的事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会自己穿脱衣裤、会整理自己的玩具、能独立入睡等。

(2)乐意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学做家人的小帮手,如帮妈妈扫地、折叠衣服,帮奶奶剥豆等。

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举例环境创设1、我的家有几个人材料提供:收集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即时贴、数字等玩法:1、幼儿和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2、运用各种材料将照片进行装饰。

3、结合数字与人数对应。

观察重点:幼儿是否能与同伴间积极交流并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材料。

2、找找我的爸爸是谁材料提供:爸爸的照片、画纸、笔、剪刀等玩法:1、根据爸爸的照片来画爸爸的脸。

2、幼儿和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

观察重点:幼儿是否能根据爸爸照片将爸爸的脸型特征表现出来并能大胆介绍自己的爸爸。

3、妈妈肚子里的我材料提供:妈妈怀孕的照片、画纸、笔等玩法:1、观察妈妈怀孕时的样子,并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

2、形象地表现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

观察重点:幼儿是否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区域活动1、一家人手拉手材料提供:贴有大头贴照片的小人、各种连接材料等玩法:1、幼儿找到自己的照片,寻找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在哪里。

2、自主选择连接材料,将自己和家人或朋友手拉手。

3、利用收集的废旧材料制作小人。

观察重点:幼儿对材料的连接方法的自主探索;幼儿是否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

2、给妈妈穿项链材料提供:穿好的项链范例、各类珠子、废旧物品如吸管、塑料绳子等玩法:幼儿尝试用各种珠子、材料,进行想象、创造、搭配,穿出美丽的项链做送给妈妈的礼物。

观察重点: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灵活性,穿珠子、打结的方法;幼儿能否根据范例有规律地穿项链。

3、送礼物材料提供:房子、门牌号码(1-6数字内)、任务卡等玩法:根据任务卡的指示,将需要的礼物送到相应的门牌号码。

观察孩子游戏中对点、图形、数与实物的对应,及门牌号的理解。

任务卡的难易决定层次。

观察重点:幼儿是否能根据电话本及点、数与实物的联系修改正确的电话号码;在电话联系后,幼儿是否能找到相对应的门牌号码的家并将礼物送到家中。

4、打电话材料提供:电话号码卡、点数卡片、数字卡片、大头贴等内容:玩法:1、幼儿根据电话号码卡上的点数,将点数对应的翻译成数字,并读一读,尝试打电话。

2、幼儿根据电话号码卡上的数字,在篮子里找到是哪个小朋友的电话并贴上相应的照片。

观察重点:幼儿是否正确认读6以内数字和摆放6以内的数字卡;幼儿是否能记住电话号码,并快速的找到是谁的号码。

集体教学活动举例例一活动名称:家是什么一、活动背景和没计意图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此,孩子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应当的。

如何让幼儿从接受爱转化为付出爱,是需要成人启发与引导的。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之一就是“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与快乐”。

“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一情感的激发与体验。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各自家里都有什么。

第二环节:欣赏散文《家是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产生对家人的爱意。

第三环节:抒发情感,引导幼儿讨论家到底是什么,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二、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2、尝试用比喻的方法来形容自己的家,表达对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1、幼儿自制的我的家里有什么的记录表。

2、一副温馨家园的图片。

3、班得瑞轻音乐。

四、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说说各自家里都有什么。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家里都有谁呀?2、他们爱我们这些宝宝吗?怎么爱的?幼儿表达父母长辈为自己做的各种事情。

3、你有什么感觉?(二)欣赏散文《家是什么》——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产生对家人的爱意。

1、完整欣赏散文。

宝宝,听到散文里说了什么?能用散文里的话说一说吗?2、出示图片,回忆散文的内容。

重点提问:看到这张图片让你想起散文中的哪一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呢?(联系自己家中的情景)3、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三)抒发情感——讨论家到底是什么,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爱。

1、讨论:家还可以是什么?这样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宝宝喜欢什么样的家呢?2、模仿散文的句式,介绍自己的家是什么?五、活动反思与建议描述:大多数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家里有什么”的记录表,每个孩子的家都是最温馨的,家里有亲爱的爸爸妈妈,有温暖的床,有心爱的玩具……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的介绍都很热烈,能积极的用语言介绍自己家,但是语言比较简单,个别孩子声音也比较轻;在第二环节中,我使用班得瑞的轻音乐做背景朗诵诗歌,孩子们一下被吸引了,沉浸在诗歌里,倾听诗歌,提问:听到散文里说了什么?能用散文里的话说一说吗?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和投入,此时却没有人举手回答。

分析:中班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今天的活动在记录表的基础上,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的兴趣比较高,但是,“散文”的形式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所以在听到这个词孩子感觉有点茫然,可见这个提问不适宜,没有给孩子搭好阶梯,提问还要考虑中班第一学期的孩子的年龄特点,是需要更加具体。

调整:在提问的设计上,可能还要贴近孩子的经验,把提问:听到散文里说了什么?能用散文里的话说一说吗?修改成:“孩子们,多幸福的家啊,家,是什么呢?谁能把你听到的试着说一说呢?”例二活动名称:方脸与圆脸一、活动背景和没计意图家里面除了家人之外还有很多的物品,幼儿在形容的时候常常会有图形来形容,而且中班数活动领域目标中提到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能进行分辨,所以在本次活动通过故事的导入帮助让幼儿分辨方与圆的不同。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回忆前期幼儿对于家认识的相关经验。

第二环节:片段欣赏故事在观察、交流、讨论中让幼儿找找方、圆的的物体并能进行分辨,同时在故事中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第三环节:通过方与圆的物体是否能够分开作为讨论点让幼儿初步知道方与圆的物体时不能分开的,在讨论中感受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才会有快乐。

二、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有些物体是圆和方组成,不能分开的。

2、了解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才会有快乐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有关故事的图片,一些圆和方的物体图片,黑板,篮子等四、活动过程(一)导入——回忆前期幼儿对于家认识的相关经验。

1、每个人都有家,小朋友有家,老师也有,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家是什么,请你们说说,家是什么?2、幼儿听故事名字:《方脸和圆脸》3、师:小朋友们,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呢?(方脸和圆脸)(二)欣赏、讨论故事——了解物体是圆和方组成,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1、听故事从“山脚……”到“……分吧。

”2、在故事的图上找一找圆和方3、听故事从“…站在院子里一看”听到“袖子是圆的。

”说一说老婆婆找到了那些圆的东西(老公公又找到了那些方的东西)4、看图,找一找老公公和老婆婆找到的那些又是圆的又是方的物体。

5、老师这边呀有许多东西,我请小朋友呀帮老公公和老婆婆分一分,哪些是老公公的,哪些是老婆婆的?(请小朋友送到圆的家和方的家里,准备方圆的家不要拿出来由小朋友发现问题后出现)6、幼儿分类(出示圆和方的图案或图片等让幼儿分)7、小朋友能帮老公公和老婆婆分出来吗?8、那又是方的又是圆的该放哪儿?他们该分给谁?老公公还是老婆婆?9、从“老两口再相互一看”听到“两颗门牙是方的”10、那老公公和老婆婆有没有分家呢?请小朋友猜一猜。

11、听故事到结尾。

(三)幼儿理解——在讨论中感受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才会有快乐。

1、师:他们怎么会不分家了?(许多东西不能分的,是圆和方组合成的)2、家是有家里的所有人组成的,是不是也不能分开呢!3、一家人在一起开心不开心呢?想不想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呢?4、那小朋友们回家对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好不好!五、活动反思与建议描述:在活动中幼儿对于家里面有多少人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对于男生、女生分开来计算有多少人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的幼儿只能算出总数是多少,分开来就不能算清楚;有个别幼儿知道自己家里面男生、女生有多少但是总数不能算出来,加法对于幼儿有难度让幼儿接着往下数,但是幼儿没有这样的能力进行不知道怎么进行数。

分析:幼儿现阶段主要还是以一个一个点着数为主,当看到两个数字在一起的时候幼儿就不知道怎么数,在与幼儿交流中让幼儿用接着数的方法进行,但是由于都是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很难理解清楚,对于幼儿的操作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