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建筑的特点

历史建筑的特点

北非和意大利及地中海的部分岛屿。
7世纪以后:仅剩巴尔干和小亚细亚。
历史过程:
5—6世纪:皇权强大,建筑繁荣,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
筑传统,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和亚美
尼亚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结合本地区特色,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7—14世纪:封建分裂,建筑发展缓慢。
15世纪以后: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灭亡。
元采鲁斯剧场(公元前44—13年)
奥朗治剧场(公元50年)
阿斯潘达剧场(公元2世纪)
古罗马的角斗场
起源于古罗马共和末期,遍布大小各个城市,是古罗马杰出建筑的代表,开创了体育建筑的先河。
代表作:
罗马大角斗(斗兽)场(公元75—80年)
椭圆形、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分5个区、60排座、坡度升起62度容纳5-8万人;
长方形带侧厅的会议大厅,中厅比侧厅高,高侧窗通风、采光。
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
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较南北方向长得多的教堂。
(大厅比圣坛、祭坛长得多,象征耶稣受难)
希腊十字式教堂平面:
东西方向平面及空间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
(中央穹顶和四面筒形拱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饰,一般为几何形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
希腊化时期的主要建筑类型和成就
露天剧场-半圆平面、放射看台、依山而建、逐排升高、两层后台、悬挑舞台、半圆形乐池、容纳几万人
室内会堂-矩形平面、三面排列、逐排升起、放射状柱网
祭坛-口形平面、两端突出、高大基座、柱廊围合庙宇
奖杯亭-方形基座、圆形亭子、半圆壁柱、集中式纪念建筑
叠柱敞廊-梯形平面、开间一致、双层柱廊、下层多立克、
历史建筑的特点
雅典卫城的组成
卫城山门
胜利神庙
雅典娜铜像
帕提农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
雅典卫城的伟大成就继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希腊艺术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精神,达到了圣地建筑群的最高水平,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骄傲。
雅典卫城的空间特色:相继出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条理井然,构图变化起伏大,建筑和雕塑交替成为构图的中心,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则。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著名建筑师及作品(二)
珊索维诺:
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维尼奥拉:
“五柱式规范”、尤利亚三世别墅
帕拉第奥:
“建筑四书”、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圆厅别墅、帕拉第奥母题
帕鲁齐:
麦西米府邸、圣彼得大教堂改建
阿利西:
道利亚府邸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广场建筑群
恢复了古典传统,建筑群完整统一。
安农齐阿广场:
用砖、石建造的框袈结构
彩色玻璃镶嵌于框架之间
立面及空间具有强烈的向上冲势
西立面的构图定型化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成就
许多城市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先进的城市,
建立了城市共和国。
即吸收外来文化,又发扬传统独立发展,
因而特色鲜明,水平很高。
独立式发展的城市:比萨、佛罗伦萨、罗马
吸收外来影响的城市:威尼斯、米兰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代表作(一)
大教堂石质拱券结构,外部灰石饰面,内部镶贴各色大理石,装铈丰富的镶嵌画、壁画和雕塑。
建筑面积:49737平方米,长211.5米,宽137米,中央穹顶直经41.9米,室内净高123.4米,外部穹顶十字架尖端高137.8米。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建筑
社会背景:
16世纪—封建宗教势力反扑和镇压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基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
创建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为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穹顶:
在独立支柱上发券,再在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上砌鼓座,鼓座上再砌穹顶。
帆拱:
券顶做水平切口,切口与多券之间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巴西里卡:
马蹄劵、半圆劵、火焰劵、三叶草劵、
梅花劵等重叠交错,神秘华丽,装饰性极强。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艺术特征
采取对立的态度以达到对封建和宗教思想的否
定,主要用以下四种方法:
(1)创建新的建筑形式
-圣马可图书馆、圣马可学校、罗马市政广场
(2)追求开放风格、采用柱廊式
-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帕拉第奥母题:几种不同形体、比例、尺度的构图
圆形平面,穹顶直经43.3米,高43.3米。
几何形状,单纯和谐,开朗庄严,尺度恰当,曲线饱满,含蓄有力,稳定安祥,构图连续,整体感强。
古罗马的公共浴场
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交谊室、商店等组合在浴场里,成为多功能的公共建筑群。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建筑成就,对18世纪以后欧洲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极大影响。
四合院平面、三层立面
空间开阔宽敞、装饰精巧华丽
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
二分之一构图的绝唱
融古罗马、哥特式和伊斯兰三种建筑风格于一体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代表作(四)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1063-1085年)
意大利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
平面紧凑、空间多变、集中形制
构图俏丽、形体华丽、装饰亮丽
西班牙中世纪的建筑
自8世纪初-10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统治比利牛斯半岛后,带来了西亚的建筑类型、形制和手法,西班牙建筑一直保持着伊斯兰建筑的强烈影响。
府邸:
空间流转贯通,层次深远,楼梯装饰空间。
花园:
多层台阶、轴线对称、几何构图。
设柱廊、雕塑、喷泉、水池、瀑布等。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府邸和商堡建筑
自15世纪下半叶起,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法国建筑开始变化,府邸和商堡等世俗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
-保持了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
西班牙建筑集古希腊、古罗马和伊斯兰建筑风格于一体,与当地建筑特点融会贯通,形成了强烈的西班牙建筑特色。
哥多瓦大清真寺(786年-988年)
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作。
广厅式形制,连续劵结构。
大殿东西宽126米,南北深112米,18排柱子,
每排36棵,彩色大理石砌成。
柱头和顶棚间两层发劵,下层马蹄劵,
上层半圆劵,层层叠叠,迷离绱晃。
古罗马建筑的规模大、质量高、分布广、类型丰富、形制成熟、艺术形式完善、设计手法多样,结构水平很高,达到了奴隶制社会建筑的最高峰。
古罗马的建筑对欧洲乃至全世界以后几千年的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的凯旋门
特点:
形体高大、进深较厚、威武雄壮
代表作:
替度斯凯旋门(81年)
赛维鲁斯凯旋门(204年)
玻璃摩赛克:
蓝色和金箔作底,角度倾斜且间隙较小,明灭闪烁但色彩辉煌。
粉画:
墙面做画,半干半湿,时间持久,快捷圆熟。
石雕:
几何图案或程式化植物。
柱头:
倒方锥台或自上而下由方变圆的几何形体。
外立面:
两种颜色的砖交替砌成水平条纹,雕刻较少。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
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帝
四层、高48.5米、券柱式立面;
建筑开朗明快、轮廓清晰、装饰恰当、生动宏伟、形制完善、成就很高,是功能、结构、形式和谐的统一,在体育建筑中沿用至今。
古罗马的庙宇
继承了希腊的宗教和型制,以矩形为主,前柱廊式,建在城中。
代表作:
罗马万神庙(公元120—124年)
单一空间,集中构图,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主要成就:结构出色、功能完善、空间多变
主要代表:
卡拉卡拉浴场(211—217年)216米*122米
戴克利提乌姆浴场(305—306年)240米*148米
古罗马的住宅与宫殿
住宅:
-天井式-公寓式(标准单元)-山坡式
宫殿:
-巴拉丁山宫-阿德良离宫-戴克利提乌姆宫
拜占庭的地理与历史
地理位置:
5—6世纪:巴尔干、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
哥特式建筑:
由罗马风建筑发展而成的、具有城市平民色彩的建筑风格。
伊斯兰式建筑:
形成于伊斯兰国家特有的建筑风格。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教堂向城市发展:
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筑进入创造性时期并获得了光辉的成就。
哥特式的教堂特征:
扶壁、飞扶壁、飞券、骨架券、尖十字拱、玫瑰窗被广泛应用
代表作:
圣彼得大广场:
半围合式半圆型+梯型两进广场,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中心为方尖碑,两边是喷泉,塔思干柱廊(248棵柱)。
开阔壮观、轴线对称、柱式严馑、光影变化大
纳沃那广场;
西班牙大台阶(破船广场);
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
多为三层四合院建筑、平面紧凑、临街建造
矩形立面、三段划分、挑檐深远、外窗整洁
巴洛克府邸和花园
比萨主教堂建筑群(11世纪-12世纪)
主教堂:拉丁十字平面、中厅木构架、侧廊十字拱、
四层空劵廊、典型罗曼风格
钟塔:八层、直径16米、高度55米、底层浮雕连
续劵、中间6层罗曼式空劵廊、顶层收缩
洗礼堂:三层、圆形、直径35.4米、总高54米、上
两层空劵廊、哥特式细部
三座建筑形体各异、对比强烈、变化丰富、母题一致、风格统一、整体和谐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代表作(二)
佛罗伦萨主教堂建筑群(1296-1470年)
主教堂:长80米、柱距和开间均20米、空阔敞朗
洗礼堂:平面八角形、集中式、八角锥形穹顶
钟塔:方形平面、高84米
三座建筑均以各色大理石贴面、形体丰富多变、风格和谐统一、气氛宏伟壮丽
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代表作(三)
威尼斯总督府(1309-1424年)
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
内部空间:
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内殿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