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学分
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掌握通过手工检索方式和计算机检索方式获取所需信息的一门方法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资源;掌握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技能;能自如地通过互联网查找各种有用的资料,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并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有良好地分析鉴别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课,学分4。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开设,并以实践操作为重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文献检索方法(2)掌握专利及标准检索方法。
(3)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因特网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参考)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概述、文献信息检索、图书馆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数据库应用、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第一章信息素质培养
主要知识点:
1.1 阅读与使用本书的先行知识
搜索引擎的简单使用;图书馆的简单使用;常用概念。
1.2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
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信息与知识、文献、情报的关系。
1.3 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与评价标准;信息素养的测试;信息素养的培养。
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社会,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