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细胞衰老机理

人体细胞衰老机理

基因与长寿gJ Immunol:阿克巴尔等发现控制白血细胞老化新机制作者:何屹来源:科技日报2011-8-24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控制白血细胞老化的新机制,可扭转免疫系统衰退,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免疫系统的效率开始下降,因而容易感染重症。

这对他们的生活健康构成了威胁,也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由伦敦大学学院阿恩·阿克巴尔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类免疫系统逐渐衰弱的原因是由于每次感染后会有一定比例的白血细胞失活。

虽然这种机制是进化而来,可以起到预防某些癌症的作用,但随着失活的白血细胞的比例不断提高,人体的防御系统也被削弱。

研究表明,白血细胞失活是由一种尚不确定的免疫系统老化机制所导致。

此前科学家认为,免疫细胞老化与染色体端粒的长度有关。

随着白血细胞的不断增殖,染色体端粒不断缩短,直至最后细胞永久失活。

这意味着,免疫细胞有一种内置的寿命机制。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免疫细胞将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

阿克巴尔教授的研究小组在采集的血液样本中发现,一些失活的白血细胞却有着较长的端粒,这表明白血细胞失活存在其他机制。

而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些有着较长端粒的白血细胞不会处于永久失活状态。

当研究人员阻断在实验室中新确定的白血细胞的某个途径时发现,白血细胞可以被重新激活,而阻断该途径的药物早已被开发出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所以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研究重新激活老年人的白血细胞会带来什么好处。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种方法还不能让人类永葆青春,但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帮助老年人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

此外,该研究还深化了人类对细胞生物学的认识,为控制人类的免疫系统开拓出全新的无法预见的未来,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价值重大。

Nature:节食真能使人更长寿?作者:何嫱来源:生物通2011-5-13 17:50:02分享到: 2关键词:信号通路节食衰老众所周知节食在如线虫、酵母、果蝇与啮齿动物等多种模型生物中可以延长寿命,延迟衰老相关疾病发生。

虽然在寿命延长中发挥作用的若干关键因素已被识别出来,但人们对于协调生物代谢反应的信号却知之甚少。

近日由美国佛罗里达州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一条调控营养吸收和能量平衡生物信号可影响线虫寿命的长短。

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布在5月1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线虫中鉴定出这些分子,并证实它们不仅可作为营养利用率的信号分子,并可最终影响线虫的寿命,”斯克里普斯研究院新陈代谢与老化系助理教授Matthew Gill 博士说:“值得关注的是,在人类及线虫中都存在这些相同的分子,因此这些分子极有可能在两种生物体中发挥了相似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科研人员鉴定出的是一类来自脂质的信号作用分子称为N-酰基乙醇胺(N-acylethanolamines ,NAEs)。

过去的研究表明它能在哺乳动物中调控营养吸收和能量平衡。

Gill及同事在新研究中证实节食可导致线虫中NAE的丰度显著下降,而仅仅NAE的缺乏就足以使得线虫寿命延长。

“众所周知当线虫处于节食状态时,它的寿命可延长40-50%。

然而在新研究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仅需要给予其中的一种NAE分子eicosapentaenoyl ethanolamide就可完全终止寿命的延长,”Gill说。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特异的NAE与哺乳动物中的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非常相似。

内源性大麻素可对多种不同的生理过程包括营养摄入和能量平衡、炎症以及神经功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现在我们在线虫中鉴别出了新型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其他组分,从而为研究者们开展NAE与内源性大麻素的生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系统,”Gill说。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新研究中确定了脂肪,NAE水平与寿命之间的联系。

过去一些研究团体曾在啮齿动物中证实脂肪酸的利用率可影响NAE的水平。

在新研究中Gill及同事们发现遗传工程修饰的线虫无法生成的某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不仅与特异的NAEs水平下降有关,还可影响线虫的寿命。

Gill表示新研究发现为推动科学家们开发出影响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药物指明了新方向。

(生物谷)Science:破解长寿的遗传学奥秘2010-7-2 9:14:34 7143 来源:EurekAlert! 作者:生物谷【大中小】据7月2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说,科学家们已经在那些活到100岁或以上的人中发现了一系列的与一般人群相比特别常见的遗传学特征。

这些发现提出了也许在某一天人们可以预先知道他们是否有可能活到非常老的年龄的可能性,尽管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环境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些结果同时也为人们研究多种基因影响我们如何衰老的方式打下了某些重要的基础。

Paola Sebastiani及其同僚对超过1000名的百岁或百岁以上的老人以及相同数目的作为对照的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检测。

他们找到了在百岁或以上的老人与随机选择的个人之间有着最大差异的多个基因标志。

因为人要活到非常老的年龄一定会有多个基因的参与,文章的作者接下来根据150个基因标志研发出了一个可计算一个人达到异常高寿概率的模型。

应用这一模型,研究人员可以预测某人是否可以活到百岁或以上,而且精确性达77%。

提示:生物谷启用新域名研究人员还将基因预测分解成为与超过100岁的不同寿限相关及与不同模式的与年龄有关疾病(诸如痴呆症、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19个特征组。

未来对这些基因特征的研究可使人们了解特异的、不同模式的健康衰老,而且它们最终可能会有助于个体化医学及量身打造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

(生物谷)金力:中国长寿之乡的基因秘密作者:生物谷来源:北京科技报2009-9-8 9:51:46分享到:0关键词:长寿基因金力教授是什么决定着你能否长寿?来自复旦大学与德克萨斯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与中国人寿命相关的DNA谱系。

目前,这一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复旦大学的教授金力。

《北京科技报》:此次发现了什么基因与中国人长寿相关?金力:2007年11月,我们以江苏省如皋市极端长寿的人群为对象,启动了“如皋长寿人群健康跟踪调查”。

受测的463位长寿者年龄都不低于95岁,他们属于“极端长寿组”;我们还随机抽样获得了两组人群作为对照,一组是年龄在60~69岁的926位老年人;一组是年龄在40~49岁的463名中年人。

我们分析了他们的血液,提取DNA进行检测,发现在极端长寿组中,基因线粒体上的M9线粒体单倍群、N9单倍群、B4a等单倍群的分布频率比老年组和中年组少。

我们认为,这三种单倍群跟长寿密切相关。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选如皋作为测试地点?金力:如皋市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

2000年公布的全国平均寿命是71岁,而如皋市为75.58岁。

选择如皋作为测试地点,能获得更为丰富的极端长寿者样本。

这次我们也调查到,拥有100万人口的如皋生活着252位超过百岁的老人。

《北京科技报》:此项成果是否可以使中国人的寿命延长?金力:这项研究只是初步探明了线粒体DNA在一个中国长寿人群中的作用,它使人们加深了对健康长寿发生原因和机制的认识,为探索自然长寿的奥秘提供了线索。

健康长寿一方面取决于遗传背景,但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外界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们只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比如,在相同环境下,拥有某些疾病易感基因的个体更易患病,因此,我们可以在他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中,尽力回避致病的因素。

但我们不能干涉基因本身,这在伦理学上也是不被允许的。

此次的发现,仅仅是我们对如皋长寿现象研究的开始,我们将在如皋持续随访下去,在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长期深入的探索。

《北京科技报》: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哪一个对长寿的影响更大?金力:相比之下,遗传因素对寿命的贡献只占25%。

心理健康、生活满意程度、饮食、水质、空气污染程度等环境因素对寿命的影响更大。

以如皋地区为例,当地气候温和、水质优良、空气清新,是全国有名的花卉之乡;而且民风纯朴,社会上有尊老的氛围;再加上他们在遗传上的优势,因此这里的百岁老人比其他地方更多一些。

其实,少吃盐、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各种蔬菜水果、拥有乐观的心情、减小生活压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家庭融洽、社会环境安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的寿命。

即便没有长寿基因的人,只要注意环境因素也能长寿。

(生物谷)PNAS:FOXO3A基因变异的人更加长寿小树科学家发现FOXO3A基因的变异形式有益于让人类更加长寿,而这种基因变异存在于百岁以上老人体内的情况更加普遍——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这样的“巧合”。

来自德国基尔大学(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y of Kiel)医学院的研究小组近日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抽样搜集了388位德国百岁老人和731名年轻人的DNA样本,并对这些DNA 样本进行了试验对比。

其结果证实,FOXO3A“长寿基因”果然在百岁老人体内更普遍存在。

该项调查研究的详细报告近日刊登在了《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学报》(PNAS)上。

日本是世界人均期望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这是令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都羡慕的事情。

2008年9月份,一个由布拉德利·威利克斯(Bradley J. Willcox)博士带领的美国研究小组曾在《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学报》上发表过一项研究报告,结果指出,这种FOXO3A “长寿基因”在95岁及以上、具有日本血统的美国人体内也普遍存在。

布拉德利·威利克斯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一群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的日裔美国男性。

科学家筛查了受试者的DNA,把重点放在胰岛素路径的5个基因上。

他们计算了每个基因的三个位置上出现的DNA碱基。

FOXO3A基因上的一个位置特别突出。

在组成了DNA的4种碱基(A、T、C、G)中,大多数受试者在一对染色体的FOXO3A基因位置上拥有的是胸腺嘧啶(T)。

但是鸟嘌呤(G)取代了胸腺嘧啶(T)的受试者在当初健康检查的时候健康状况更好。

但研究发现20年后,在最终到达了98岁平均年龄的男性组中鸟嘌呤(G)出现的频率更高。

科学家在这些老年人中的许多人身上发现了有两个G(GG)的等位基因,他们认为这可能是这些人在老龄时非常健康的原因。

对于这项研究结果,德国基尔大学“老龄健康研究组”科学领导人阿尔穆特·内贝尔(Almut Nebel)教授表示:“该结果必须确保是建立在独立而普遍的人口抽样统计基础上,那么它才存在科学价值,否则就存在不确定性和令人质疑的成分。

然而现在,我们通过新的研究结果成功赶走了之前存在与人们心中的疑云,证实了在全球范围内,FOXO3A变异基因与长寿之间都确实存在紧密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