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_》教学设计_

6、《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_》教学设计_

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祖 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北京人使用火、甲骨文,以及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
2、了解关于河姆渡遗志、半坡遗志发掘出了水稻备丝绸制品,服装、布料、丝巾、被面、布头等均可, 并向家长询问有关这件丝织品的故事。
提问:你能分清他们各自种植什么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半坡居民 位于黄河流域,地处北方,以种植粟为主,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地 处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
二、作业
搜集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种植水稻和粟的图片和资料。
板书设计:
最早学会使用火
元谋人使用火、北京人保存火
最早的水稻和粟
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地处北方,以种植粟为主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知道它们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 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
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创造的世界之最以及为人类文明做出 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指名阅读“元谋人”使用火; “北京人”保存火。
(2)学生交流后,自由回答,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总结: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 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 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 等。所以恩格斯指出: “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 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汉字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等演变过程。
二、总结
我国的汉字,不仅在中国长期通用,而且朝鲜、日本、
越南等国家也曾长期把汉字作为书面文字,直到现在,日本文字中还保留 了许多汉字。汉字本身具有结构的美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书法艺术文字 此外,汉字所包含的信息容量最大,非常便于口译和计算机处理。总之, 我国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伟大表现。
四、作业
你知道我国在远古时代,还创造了哪些世界之最呢?查找资料,交流 交流。
板书设计:
最早的丝绸绸之路
最早的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1)指名阅读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一段文字。
(2)看丝绸之路示意图。
(3)了解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
2.最早生命力的汉字
(1)指名阅读“甲骨文”一段。
(2)自由阅读资料卡。了解商朝的甲骨文。
公元前6680-6420年的河南安阳贾湖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和石刻
文已初具殷墟甲骨文之雏形,比之古埃及、巴比伦的象形文字早出了约
(3)提问: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一一群居生活。
人类早期人类的定居地,我们叫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 社会群体,我们称为氏族。河姆渡聚落: 距今年代:7000多年;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让学生看图:中国粟流传世界示意图
从而证明河姆渡已经会种植庄稼。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 国家。粟就是谷子,粟和水稻分别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主要粮食。
4、学生书写一幅书法作品,字数不限,要求是本人独立完成。
5、制作“丝绸之路”示意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使用火,以及保存火种
2.了解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和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
1.最早学会使用火
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长过 程。即恐惧—认识—使用。火山爆发、电闪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对于原始 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 解了烈火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 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冷、防止野兽侵袭的 武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例如,打击 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 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 的方法。这些,他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2.最早的水稻和粟
(1)提问:中国远古人类的代表有哪些?(元谋人、北京人、山顶 洞人)
(2)提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 点?(讨论后回答)
衣:主要穿兽皮、树皮制成的衣服。 食:捕渔、狩猎后的食物,都是天然食品。 住:住在树上或洞穴中。
行:靠近大江、大河流域,很少到较远的地方。
4000多年。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已中充分显示了。
(3)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汉字,从甲骨文开始
就已具备“六书”,即象形、指示、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可以想象, 汉字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语言载体,不说它有多么悠久、丰富、博采、蓄 炼、艺术,单就它给人以联想灵感、启迪而言,就足够了。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
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地处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最早的丝绸。
2.了解最具生命力的汉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蚕和丝织的国家;还有早在3000年前的商朝时期,就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后人称为“甲骨文” 。下 面我们共同学习最早的丝绸和汉字。
1.最早的丝绸
相关主题